对运城市盐湖区高中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开题报告

对运城市盐湖区高中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开题报告本文简介:吕梁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用表)系(部):体育系专业:体育教育班级:1105课题名称对运城市盐湖区高中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导教师刘瑞学生刘帅学号20111402509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体育游戏是按一定的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和
对运城市盐湖区高中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开题报告本文内容:
吕梁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用表)
系(部):体育系
专业:体育教育
班级:1105
课题名称
对运城市盐湖区高中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指导教师
刘瑞
学生
刘帅
学号
20111402509
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体育游戏是按一定的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体育游戏作为一种发展青少年的体力和智力,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有效锻炼方法和辅助提高的手段,已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要的课程资源。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大众体育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等新理念逐渐衍生,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学生主动性高的项目,也越来越成为体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而被广泛的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游戏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游戏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采用体育游戏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这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为了使体育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体育课上得更生动活泼、有实效,发展游戏者的体力和智力,或是为了娱乐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同学们在游戏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性的发展游戏的内容,制定游戏新的规则,以及不断创造新的游戏,提高体育游戏的功能,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完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方面有着重大意义。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体育课堂的质量好坏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而体育游戏教学内容新颖,形式活泼,寓教于乐,使课堂充满活力。因此,重视和发展体育游戏是各个教育机构和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任务。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以便于采取有效措施运用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老师教的好学生学的好的效果。
2、
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就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极其作用,以及学校开展体育游戏的现状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探讨,涉及内容主要有:
2.1关于学生对体育游戏态度的研究
吴洪、杨波在《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中指出,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体育手段,因此它对身体具有比较全面的锻炼效果。学生参加体育游戏一般都是出于他们的直接动机,为了体验有趣的游戏过程,参加游戏是学生自觉自愿的活动,这种自觉自愿能发挥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最大的能动性。
2.2关于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研究
胡应钦,张超在《浅析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及意义》一文中提出:体育游戏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以体育动作或部分运动技能以及为锻炼学生某部分身体素质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的体制,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特殊体育活动。由于体育游戏本身的健康性、趣味性、娱乐性、综合性等特点,符合现代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把体育游戏融汇于整个学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中,通过游戏既能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加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又能陶冶学生情操,磨练意志,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因此是体育教师借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2.3关于体育游戏渗透德育的研究
杨磊刚在《论中学体育游戏中的德育渗透》中指出,巧妙的运用体育游戏的组织方法,可以使学生加强合作意识,完善意志品质的塑造,促进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通过学生主观努力克服困难,完成挑战,从而促进学生心理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品德优良的有作为之人。
2.4关于体育游戏对学生生理影响的研究
吕晓云在《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生理意义》一文中指出:体育游戏紧密配和技术动作的教学,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强化动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掌握运动技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这样才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5关于体育游戏开展的制约因素的研究
程保在《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临汾新二中为例》一文中指出:体育游戏开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在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场地器材,其次体育教师对游戏的掌握、讲解游戏作用,以为对游戏的创新性也对学校开展体育游戏有着重要的关系。最后,学生对游戏的了解程度,以及游戏带来的锻炼效果也存在部分的欠缺。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体育游戏开展与校领导、体育教师以及学生本身有直接联系。
3、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
3.1运城市盐湖区高中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现状分析
3.1.1运城市盐湖区高中对与体育游戏的态度;
3.1.2运城市盐湖区高中开展体育游戏的分类;
3.1.3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1.4体育游戏开展的制约因素;
3.1.5开展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3.2体育游戏对运城市盐湖区中学的学生造成影响与作用
3.2.1体育游戏对学生的生理影响;
3.2.2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3.2.3体育游戏中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
4、本课题研究方法及进度安排:
4.1研究方法:
4.1.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知网等网络平台得到51篇文章。阅读后,借鉴其中几篇对本论文有指导性作用的研究和方法。
4.1.2问卷调查法:
根据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喜欢程度、参与体育游戏的目的及喜爱的体育游戏类型和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设计问卷调查,并向学生发放。共发放问卷200份。
4.1.3座谈访问法:
访问运城市盐湖区高中校长及部分体育教师,就对体育游戏的开展及其现状进行座谈访问。
4.1.4数据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4.2进度安排:
2014年10月-11月
选题
2014年11月-12月
收集资料
2014年12月-2015年1月
整理分析
2015年1月-2月
完成初稿
2015年2月-3月
定稿
5、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
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当地高中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走访与部分体育教师的座谈,以及通过逻辑分析和现象学方法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进行探研,总结目前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关文献的查找,收集整理进行综合分析获得结论,咨询导师老师、有关老师对结论进一步讨论,最后撰写论文。
已具备的实验条件:
1.问卷调查报告已初步拟定
2.实习期间可实施问卷调查
3.可随时与指导教师交流
4.与所调查学校的体育教师交流
5.访问当地知名体育教师
6.运用学校电子阅览室等工具进行查阅
6、具体参考文献:
[1].吴洪;杨波.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6期.
[2].胡应钦;张超.浅析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及意义[J].体育时空.2014年13期
[3].杨磊刚.论中学体育游戏中的德育渗透[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年22期
[4].程保.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现状调查和分析[J].2008年
[5].吕晓云.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生理意义[J].新课程(中学).2010年11期.
[6].柳亮.体育游戏对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J].科教文汇.2009年5期.
[7].俞云燕.杨莉敏.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注意点[J].内蒙古教育科技.2008年第2期.
[8].赵传胜.
山东省临沂市农村中学开展体育游戏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9].杨介帅.
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调查和分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0期
[10].唐举.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体育游戏[J].广西教育.2007年31期
[11].王秀霞.山东省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2].戴兴鸿;梁士雨;赵开.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年05期
[13].赵一平;马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14].吴家琳;吴维娜;蔡永健.广州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5].邱远.对广东省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16].满鹤楠;马连鹏;武东晓;田旭.秦皇岛高校体育游戏教学中运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2年01期
[17].苏彬.现阶段唐山市区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8].袁进.中学体育游戏教学应注意什么[J].湖南教育.2006年4期.
[19].白丽云.浅析初中体育游戏教学的创造性[J].科技资讯.2011年22期
[20].沈永忠.龙岩市城区中学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现状分析[J].科教导刊.2014年6期.
由以上研究现状分析得出,我国的专家学者主要对毽球运动技术、毽球运动如何在高校开展、毽球运动与学校体育、毽球运动与宣传媒介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年*月*日
注:本表可根据内容续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