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学历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大专统招生,自考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能不能报考公务员或其他公务人员职位.

天天向上 会计考证
精选回答
可以考的 如果以大专文凭起点考的话要等两年~
本科的话就不用等~
下面是简介~
在百万考研大军的茫茫人海中,自考生的位置何在?处境如何?他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群体?这些,都是我们不该忽略的问题。
一、自考生的现实与梦境
自学考试制度是根据我国宪法关于“鼓励自学成才”的规定建立的,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国民教育序列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三足鼎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了自考毕业生待遇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自学考试文凭与普通高等教育文凭具有同等的效力。同时,自考考生凭自考单科合格证书或学历证书,也能进入国外大学攻读学位,目前认可的国家已经达到23个,其中澳大利亚、英国的高等学府都承认中国的自学考试。
可以说,自考在我国应该有着很高的地位,这是有着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然而,自学考试特殊的教育方式使自考生“与生俱来”地受到许多不公的待遇。在学校,伴随他们的是统招生的鄙视,甚至被某些人认为是“已经被社会淘汰了一次的人”,只是学校挣钱的工具;走进社会,他们遇到的是单位的不屑,“我们只要普高生”,挡住了多少胸有大志的自考生的就业之路!甚至最公开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他们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在自考生的求学就业之路上,他们遇到了多少冷漠,看到了多少白眼,他们所遭受的歧视和不公,除了一声叹息,又能向何人说?名为“天之骄子”,实是“二等公民”,他们痛苦,他们呐喊,“这是为什么?”难道自考生天生就是庸才吗?难道他们就一定素质低下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自考生有的仅是几分之差而无缘普通高校,有的是因家庭困难才无奈选择了教育成本相对低廉的自学考试。他们同样青春激扬,同样胸怀锦绣,却不得不面对更多的坎坷与困难,他们只是期望得到本来就应该属于他们的平等和机会。
他们,同样期待着!
二、自考生考研的原因
全国有多少自考生考研,我们无从得知。但据北京市自考办的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11月至2004年6月,到该处办理报考研究生相关手续的考生共计360人,2001年53人,2002年161人,2003年因“非典”影响有所减少,为145人,但2004年又上升到205人,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这些只是还没有取得毕业证书的自考生,更多没有统计到的是已经取得毕业证书不需到自考办办理手续的自考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全国考研的自考生人数绝对不容忽视。
高校连续的扩招,就业严峻的形势,使得考研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很多自考生也自主或不自主地被席卷而入。经历了太多的磨难,遭受了太多的不公,他们无比执着。为了弥补没有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遗憾,为了享受纯真快乐的校园生活,为了摆脱来自四方的歧视,为了抹去压抑已久的阴影,为了过上体面的生活,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梦想的实现,他们热血澎湃,毅然投身于考研的滚滚浪潮之中,坚持着圆梦考研的不懈追求!
三、自考生考研的相关政策
自考生考研,其报考政策如何呢?相信这是每一个有志于考研的自考生的第一个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自考学历与普通高校学历完全等价,但是由于高校招生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所以不同学校对自考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如不少学校要求自考生必须拥有本科毕业证,还有些学校要求自考生必须拿到大学英语四级证书等。又因为自考生的个人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报名前一定要认真看清院校的招生简章,分析自己的条件是否符合。最好与招生单位取得联系,多向招生单位咨询。
自考生考研分两种情况:本科毕业和专科毕业。自考本科毕业生不论是否已取得学位,都能报考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而专科毕业生必须工作两年后才有资格报考研究生,有的学校还在此条件的基础上加上必须通过自考本科主干课程的规定,还有的学校规定部分专业不招收大专毕业生。具体报考情况,考生应提前向拟报考的高等院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
作者: 不该遗忘的 2018-4-24 01:11 回复此发言
--------------------------------------------------------------------------------
2 离考研还有多远 自考生考研全程扫描
比如,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这样规定:
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者,须在报名前已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硕士生;或已获得专科毕业证书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2018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而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年招生简章则规定如下:
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段),在获得毕业证书后可以以往届本科毕业生身份直接报考;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段)所有课程,经自考办出具相关证明,可以以应届本科身份报考,但复试前务必出示本科毕业证书。
四、自考生考研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
虽然自考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着不平等的待遇,但长期以来自学考试严格的质量,还是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自学考试灵活开放的体制,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宽进严出的毕业途径,使得许多自考生一次次碰壁,一点点进步,他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他们自信、自强、自立,“千锤百炼还坚韧,任而东西南北风”,养成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这种能力和品质是各类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共同特征,也是自考生考研成功的有力保证。
许多自考生往往有过工作经历,考研能带给他们以最实际看得见的利益,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在经过或多或少的工作实践后,他们对知识有了比其他考研群体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化为了活的知识,对于知识本身也有了更深的体会。他们学习目标也就变得更为明确与具体,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更能“有的放矢”地学习。相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应届生来说,较之于专职的“考研专业户”来说,其考研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2?劣势
然而,现实中的自考生在考研过程中,仍然要面对许多普高生不用考虑的问题。毕竟相对于普高生而言,他们的教育质量不高,专业功底较薄,“软件”上的差距几乎成了他们考研成败的决定因素。
另外,虽然自考生的身份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高校的认可,政策上的瓶颈已经打破。但一些规定的不合理还是给自考生们带来了一些麻烦,比如报名,每年考研报名是在11月初,而高教自考毕业证的办理每年只有两次,6月和12月各有一次,12月才能办理的学生就不能以本科生的身份考试。知道吗?就这样,只因为晚了一个月,只因为一纸毕业证书,剥夺了多少自考生报考名校改写自己人生的机会!许多人只得因为这不合理的制度再等一年,再忍受一年的煎熬!虽然这样仍然可以以同等学力的身份报考,但是,机会会走近他们吗?众多高校都要求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过1~3篇学术论文的条件,不要说自考生们,就是那些普通高校的高材生又有几个能够做到呢?那些追求自学成才的同等学力的自考生们,在克服了经济、心理上的重重障碍后,却又不得不面对这一几乎不可逾越的障碍。为什么那么苛求他们,不能多给他们一个机会呢?
虽然,对于每个考生来说,考研都既意味着希望与机遇,也暗含着挑战与困难,但来自高校的明显或隐潜的歧视,又使自考生们面临那么大的风险,承受那么大的压力!
五、关于备考的几点建议
在考研大军中,每年都有许多自考生考入名校学习,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但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是共同的规则:
1.目标明确,避免盲从
2003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是79万,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94万,而2018年猛增到170万,虽然反映了全国大学扩招及就业压力增大的趋势,但很多人是盲目报考,随波逐流。
一个笑话:“考研为什么?”“为了找女朋友。”“找女朋友干什么?”“娶妻。”“娶妻干什么?”“生儿。”“生儿干什么?”“放羊。”“放羊干什么?”“攒钱。”“攒钱干什么?”“上学。”“上学干什么?”“考研。”
只是希望,我们的自考生们,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认真地判断形势,回归理性!
作者: 不该遗忘的 2018-4-24 01:11 回复此发言
--------------------------------------------------------------------------------
3 离考研还有多远 自考生考研全程扫描
2.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
漫漫考研路,是个拼心志、拼毅力的长跑,不仅是对考生们掌握知识的考查,更是对他们心理素质的考验过程。与其他群体相比,自考生应该发挥前文所述的自学能力和坚韧品质优势,从“海绵”中挤时间,克服知识差距,将知识的学习和心理的成熟结合起来。许多考研成功的同学都认为,尤其在备考的后期,心态决定成败。拥有了平和的心态,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乐在其中,才能笑到最后。
3.加强动力,提高效率
考研路上,没有强大的动力是很容易“抛锚”的。倦怠之时,不妨勾画一下美好的明天,可以设想一下伟大前程,从而不断增添新的动力。学习上要注意提高效率,挑选精良资料,不被市场上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各种教辅资料迷惑。要精简高效,增强信心,做到有重点地复习,有针对性地复习,少而精地复习。
4.克服信息不对称,多渠道获取正确信息
当今社会,信息充斥各个领域。在考研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尽可能多了解和占有信息。各院校历年的招生人数及报考人数,复试分数线及复试题型题目,录取分数线及录取比例,都是每个考生应该了解的信息。要多方面开拓获取信息的渠道,上网查询,登陆论坛,咨询过来人,参加辅导班,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
六、考上之后的注意事项
仅举一例:据某高校研招办反馈的信息,在研究生录取工作中,有的自考毕业生个人持自考档案办理调档事宜,而这种做法是违反招生录取工作中的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会给学校及考生本人都带来很多麻烦,甚至影响考生的录取。
因此提醒自考毕业生,在办理完毕业手续领取毕业证书的同时,还会拿到毕业证书及学籍档案材料原件(含自考毕业生登记表、审定表),半年后获得学士学位的考生还会有一份学位审定表,一定要将这些档案材料存放到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没有正式工作单位的,存放到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或城镇街道办事处或农村的村民委员会,然后复印一份档案并加盖上述单位公章,以备通过初试进入复试时审定资格时交验,切忌自己保管档案材料。在录取研究生时,各高校会自行出具调档函调取档案,考生切勿自行持档案交于学校,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不良后果。
七、写在最后
谨以一句话赠给正在准备考研和即将准备考研的自考生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转自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018年03月07日 17:33
作者: 不该遗忘的。
理想三旬 2022-08-01 10:39:24

相关推荐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身体素质良好、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或符合报考院校招生的特殊要求。考研需要什么条件一、合法身份必须是中华...
展开详情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江西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
展开详情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眼科检查必须为裸视。戴隐形眼镜者要保证在检查视力前能够摘掉(需要带隐形眼镜盒及清洗液)。在检查视力前3-5分钟,也可抓紧时间望一下远方、做一下眼保健操或点几滴缓解眼部疲劳的眼药水,使眼球调...
展开详情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大学毕业的年龄通常为22岁。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为7岁,小学读6年,初中读3年,高中读3年,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如果读专科3年就可以毕业,此时毕业的年龄就是21岁。大学毕业年龄偏大的原...
展开详情

东北大学在哪

东北大学在哪东北大学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人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寒号鸟文中的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

《寒号鸟》文中的得过且过意思是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苟且偷安、聊以卒岁。
反义词:自强不息、力争上游。
示例:
1、清·彭养鸥《醒世小说黑籍冤魂》第一回:“但是吃烟人的脾气,总是得过且过,那一个是真心肯戒。”
2、茅盾《林家铺子》:“这年头,谁能顾到将来呢?得过且过。”
3、老舍《四世同堂》:“他们年岁虽轻,却学会了得过且过,他们还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可是不便为这个而不去快乐的参加滑冰。”

一个篱笆三个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个篱笆三个桩”这一谚语告诉我们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具体的意思就是指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忙,因为人并不是全能的,一个人的成功同样需要分工合作的团队成员的合作和帮助,就像篱笆一样是靠一个桩一个桩围起来的。
出自《古今贤文》中的合作篇。
原文: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古今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推测成书于明代,后来经过明清两代人的增补,形成了今天的全书。

拜谢与叩谢用法

“拜谢”指敬辞,行礼表示感谢;“叩谢”指磕头感谢,泛指表示深切的谢意。
“拜谢”造句:
1、我一定要当面拜谢这位好心人!
2、出海平安归来,仍要拜谢妈祖娘娘和白衣大士,有的还专门请戏班子为天后娘娘唱戏答谢。
3、最后,再次诚心诚意拜谢能坚持将近七年的各位朋友!
“叩谢”造句:
1、每一天,我为你祈祷,为你的生命叩谢上苍,为你许下最美好的愿望,祈求众神赐予你幸福和健康。
2、浮华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它叩谢的。
3、一众人族突感身轻体健、百病消除,都知晓是三人所为,又一次诚心叩谢。

苟延残喘能形容自己吗

“苟延残喘”可以形容自己。拼音:gǒu yán cán chuǎn,原义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出自北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
成语典故:狼是残暴的动物,本性难改。东郭先生救了它,它反而要吃掉东郭先生,幸好一位农民路过,把狼打死了。
成语寓意: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小聪明永远比不上大智慧。另外,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人们不能乱施善心。生活常常使一些人挣扎在贫困或绝望的边缘,使他们仅仅能够将生命维持下去。若想摆脱这种窘境,就只能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去拼搏。
用法: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1、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2、明·吴承恩《西游记》:“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
3、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穷得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到也不无小补,又可以苟延残喘得好几日了。”
近义词:苟且偷生、苟全性命。
反义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