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的解释

思念是一种病
精选回答

分明的解释是:分明fēnmíng。(1)清楚(明白)状。(2)简单明了地。(3)清楚地划开界限。分明[fēnmíng]⒈清楚(明白)状。例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袁枚《祭妹文》英clearly;⒉简单明了地。例这分明不对。英plainly;⒊清楚地划开界限。英clearlydemarcated。

分明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明确;清楚。引《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唐元稹《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奩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大辽副统军贺重寳。’”峻青《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⒉辨明。引汉陆贾《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薛宣传》:“即无其事,復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魏书·清河王怿传》:“叉党人通直郎宋维希叉旨,告懌谋反,禁懌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⒊明明;显然。引南朝梁武帝《游仙诗》:“委曲凤臺日,分明柏寝事。”唐杜甫《历历》诗:“歷歷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嗨!这箇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茅盾《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⒋明亮。引唐元稹《哭女樊》诗:“秋天浄緑月分明,何事巴猿不賸鸣。”后蜀欧阳炯《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宋黄庭坚《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⒌光明磊落。引清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

二、综合释义

明确;清楚。《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唐元稹《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奩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大辽副统军贺重寳。’”峻青《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辨明。汉陆贾《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薛宣传》:“即无其事,復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魏书·清河王怿传》:“叉党人通直郎宋维希叉旨,告懌谋反,禁懌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明明;显然。南朝梁武帝《游仙诗》:“委曲凤臺日,分明柏寝事。”唐杜甫《历历》诗:“歷歷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嗨!这箇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茅盾《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明亮。唐元稹《哭女樊》诗:“秋天浄緑月分明,何事巴猿不賸鸣。”后蜀欧阳炯《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宋黄庭坚《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光明磊落。清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

三、汉语大词典

(1).明确;清楚。《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唐元稹《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奁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大辽副统军贺重宝。’”峻青《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2).辨明。汉陆贾《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薛宣传》:“即无其事,复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魏书·清河王怿传》:“叉党人通直郎宋维希叉旨,告怿谋反,禁怿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3).明明;显然。南朝梁武帝《游仙诗》:“委曲凤台日,分明柏寝事。”唐杜甫《历历》诗:“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茅盾《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4).明亮。唐元稹《哭女樊》诗:“秋天净绿月分明,何事巴猿不剩鸣。”后蜀欧阳炯《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宋黄庭坚《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5).光明磊落。清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

四、国语辞典

清楚、明白,如:「一定要严肃法纪,赏罚分明。」分明[fēnmíng]⒈清楚、明白。例如:「一定要严肃法纪,赏罚分明。」近明白清楚明明明显显然反模糊隐约⒉显然、明明。引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不能勾金榜上分明题姓字,则落得犯由牌书写名儿。」英语clear,distinct,evidently,clearly法语évidemment,manifestment,net,distinct

五、关于分明的反义词

隐约 胶着 模糊 含糊 暧昧 迷茫

六、关于分明的英语

defined craggy sharply wellarranged withblackandwhitesharplycontrasted bediametricallyopposed

成熟稳重 2025-02-26 11:45:29

相关推荐

焚和的意思

焚和的解释是:1.谓毁灭中和之性。焚和[fénhé]⒈谓毁灭中和之性。焚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基础解释谓毁灭中和之性。二、引证解释⒈谓毁灭中和之性。引《庄子·外物》:“利害相摩...
展开详情

功过是非意思是什么

功过是非的解释是:功绩与过错,正确和谬误⒈功绩与过错,正确和谬误。成语解释功过是非。功过是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网友释义《是非功过》是2009年10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详情

窥觎非望意思是什么

窥觎非望的解释是:非分的希望。犹言未曾期望。⒈窥觎:伺机行动;非望:非分的希望。寻找实机实现非分的希望。旧时多指谋求帝位。成语解释窥觎非望。窥觎非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其他释义...
展开详情

非任的网络意思

非任的网络解释是:非任非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ēirèn,基本意思是不称职的人。非任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1.不称职的人。非任[fēirèn]⒈不称职的人。二、基础解...
展开详情

粉线的网络意思

粉线的网络解释是:粉线粉线,读音是fěnxiàn,汉语词汇,沾有黄、白色粉的粗线,用于裁衣时打底样。粉线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沾着黄、白等颜色粉末的线,裁衣服时用来在衣料...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说明方法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作用: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中国石拱桥》

秋赏菊的前一句是什么

“秋赏菊”的全句是“踏秋赏菊去登高”,上一句是“重阳节,要敬老”。
出自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课文识字2《传统节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酯化反应可逆吗

酯化都是可逆反应,酯化在浓硫酸中进行,同时生成的酯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所以是可逆反应。酯化反应,是一类有机化学反应,是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分为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含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强酸跟醇的反应三类。
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以往的化学家们认为这样的物质一定要由生物(有机体)才能制造;然而在1828年的时候,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在实验室中首次成功合成尿素(一种生物分子),自此以后有机化学便脱离传统所定义的范围,扩大为烃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精卫填海是民间故事吗

《精卫填海》是民间故事。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的女娃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中国上古神话中记录了很多典型的非自然死亡,其中的意外让人看到了先人在自然面前的弱小和无能为力,同时也透出了生命的脆弱。女娃的死就是一种因事故而亡,展现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强大。
著名作家茅盾则认为:精卫与刑天是属于同型的神话,都是描写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的,这是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