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刘烨《解救吾先生》9月30日上映 三大看点抢先揭秘

半城烟火半城落寞
精选回答

改编自明星真实绑架案的电影《解救吾先生》即将于今日与观众们正式见面啦!备受期待的华语警匪巨制、由丁晟执导,刘德华、刘烨、吴若甫、王千源等实力男星主演的电影《解救吾先生》终于公映。经过映前三轮口碑发酵,《吾先生》不仅收获了今年国庆档最好的赞誉、也一举拿下 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年度最佳故事片和年度最佳男演员等奖项。公映当日,片方发布了导演特辑助阵。特辑中,导演丁晟亲自讲述了关于该片诞生的来龙去脉,也为广大观众揭示了本片的三大看点:取材真、故事好、演技爆。

看点一:高纯度 还原现实

《解救吾先生》取材自真实发生过的案件。这部丁晟潜心磨砺两年的新作,像一架时光机器,将观众带回到前,目睹从人质被绑架、到被成功解救期间,那惊心动魄的时;见证为了解救吾先生、警方和劫匪之间上演的一场针锋相对的生死缠斗。

谈起拍摄初衷,丁晟在特辑中透露,是发现当年侦破绑架案的这批警员,还在一线奋战。后来一了解,这个片子竟然没拍,不由生出一种使命感:我必须要把它完成到大银幕上去。

正式开拍前,丁晟特意前往刑侦队体验生活,与警察同吃同住、同锻炼同出警,完整跟过七起案件,有时一天还会遇到两起绑架案。这段经历让他拍出一部跟其它电影不一样的片子,《解救吾先生》有一种强烈的纪实风格,对真实案件的还原高达。丁晟如是说。这种真实力量最终产生的效果,是让观众不再只是从旁人叙述中听故事,而是用自己的双眼观看这一切是如何发生、又怎样结束。由此产生的真实感和代入感,足以让人在观影期间,全身心地融入其中,难以抽身。

看点二:好故事 丁氏警匪

之前的系列作品,让丁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导演风格。《解救吾先生》中,丁晟展现出渐趋大成的丁氏风格,将一个大家都已经知道结果的故事讲出了非同一般的精彩。

他在该片中沿用了一贯偏爱的手持摄像、快速剪辑,让影片在整体的视觉风格上给人一种凌厉之感。对于情节、人物、情感取舍有度,在需要的地方保持关注,又恰当地点到即止,使得影片看起来有层次感,又不会显得拖沓。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丁晟的警匪片里所特有的丁氏幽默,瞄准时机适时插入的段子,在全片紧张又具有压迫感的基调内让人忍俊不禁,却不会产生丝毫的违和感。而且在细品之下,这些笑料还能让人再想一想。

除此之外,片中大量穿插的闪回、想象镜头,让电影更具可看性的同时,也让每一个角色的形象更为完整、鲜活。诸如你的命怎么就那么好的对白在片中多次出现,让观众进一步看清隐匿在真实案件改编背后的、导演对人性与人命这一深刻命题的探寻。

看点三:最嗨点 演技开挂

在举行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闭幕式上,刘德华凭借《解救吾先生》一片获得了年度最佳男演员大奖。而征服评委们的、刘德华在片中展现出来的精湛演技,只是《解救吾先生》中所有演员精彩表现的一个缩影。片中大大小小数百名角色,只要出现过,哪怕是惊鸿一瞥,都让人过目难忘。

刘德华用一个融入自身很多特点的角色实现了再次突破,几乎的时间都被铁链绑在同一个地方的情况下爆发演技,被导演戏称为一平米影帝王千源用与角色浑然一体的方式塑造了一个冷血、癫狂的反派形象,连饱受他虐的刘德华都撰文称赞他的演技没话说!而刘烨则用不演的方式塑造出一个百姓身边真实存在着的警察形象,让人信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事人吴若甫,通过饰演一位当初解救过自己的刑警这样一种方式,令人尊敬地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纵观其它配角:看似怯弱、实则爷们的另一名人质(蔡鹭饰);老李逵、 霸气外漏的刑警总队长(赵小锐饰);有情有义的天王弟兄(林雪饰);不服管、要造反的劫匪(余皑磊饰);老大的女人(李梦饰);有些善良的胖劫匪(桑平饰)无论戏份多少,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烙印,无怪乎有不少看过点映的影迷评价:这是一部集体开挂的片子!

尽管从点映中获得了一面倒好评,但因题材的限制,还是对《解救吾先生》在公映首日的排片产生了影响。对本片格外喜爱和重视、在宣传期就不断表示自己今年最大的心愿就是票房过的刘德华,也罕见地拍视频来发动大家:排片低,只有靠口碑撑上去,谢谢你们了,希望借助口碑的助推,让这部好电影能在这个国庆档,成为走进影院的观众的选择。

相关明星:

落日桥头细感风 2024-04-11 15:42:41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白杨礼赞的作者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写的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廓的意思

“廓”指空阔;清除;物体的周围。
“廓”的出处:
1、《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
2、《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3、《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廓”造句:
1、事情比较复杂,我先说说它的轮廓。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美术老师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体的轮廓。
4、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勾勒出了她的大致轮廓。
5、我只知道这件事的大体轮廓,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