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唢呐艺术之乡

上进心 唢呐
精选回答

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共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焦作市的唢呐艺术和太极拳、怀梆、董永传说榜上有名。这标志着我市的这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了国家保护计划。
唢呐艺术,这株焦作黄土地上盛开的艺术之花,如今已经传遍大江南北,蓬蓬勃勃地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唢呐艺术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庆典、仪仗等活动中喜闻乐见的主要形式,也是戏曲、歌舞等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关于唢呐
焦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唢呐艺术就是我市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枝绚丽的奇葩。
唢呐,又称喇叭,是我国各地普遍使用的民族乐器。它发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而富于变化,表现力强,通常在民间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戏曲、歌舞等表演中独奏、伴奏使用。
唢呐艺术丰富多彩。在领奏、伴奏或与锣鼓合奏中,唢呐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唢呐艺术适于表现热烈、欢乐的气氛和雄浑、壮阔的场面,尤其是豪放、泼辣的曲调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同时,又能深刻、细腻地抒发内在的思想感情,惟妙惟肖地模仿飞禽啼鸣、昆虫轻唱,给人以绕梁三日的美感。
唢呐最初起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唢呐”这个名称也是波斯玛语“Surna”的音译。唢呐约在公元3世纪传入我国。在晋代开凿的新疆拜城的克孜尔石窟中,第三十八窟的伎乐歌舞壁画中就有生动的演奏唢呐的形象。唢呐在约700多年前的宋末元初传入中原后,迅速普及并生根发芽,经过不断地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日臻完善,逐渐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如今,广泛用于民族乐队的合奏或戏曲、歌舞的伴奏。
唢呐,在我国古籍中的记载始于明代。明音乐家王圻在1607年出版的《三才图会》中写道:“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明代人们称唢呐为“唆那”。在当时的戏曲、歌舞表演中,唢呐已占据重要位置,主要用于唱腔伴奏和吹奏过场曲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是离不开的主要乐器。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编著的音乐史料,把唢呐归类于“回部乐”,称为“苏尔奈”。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将唢呐用于军乐之中。他在《纪效新书·武备志》中明确写道:“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可见,当时军队中的唢呐的作用和今天的军号差不多。推测当时不仅军队使用了唢呐,各级官员出行大约也使用了唢呐以壮声威。明代王磐写的一首小令《朝天子·咏唢呐》为我们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唢呐真正造福于民,在于民间的认可和广泛使用。几百年来,遍及城乡的戏曲班社、鼓乐班、民间社火都将唢呐作为伴奏和独奏的主要乐器。无论是逢年过节的戏曲演出、歌舞表演,还是普通人家的婚丧嫁娶、庆典、祭祀,只要高亢嘹亮的唢呐一出场亮相,就能给我们的父老乡亲带来欢乐和笑声。这也许就是唢呐能够在中原大地生存、发展,日臻完善并逐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原因所在。
唢呐艺术在焦作
唢呐来到焦作,是焦作人民的福气,也是唢呐的福气。这是因为,焦作有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艺术巨星朱载堉(1536年~1611年)。他为了解决乐律学的千载难题,不惜放弃爵位而孜孜不倦地奋斗一生,先后撰写了《律学新说》、《乐经古文》、《旋宫合乐谱》等20多部音乐著作。在他1606年完成的辉煌巨著《乐律全书》中,运用精密计算法完成了“新密法率”——十二平均律的计算,从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解决了十二平均律理论原理。#p#分页标题#e#
朱载堉既是独步天下的科学艺术大师,又是长期深入民间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民间音乐家。他虚心向民间艺人学习,经常参加民间鼓乐班的演奏,受到了民间艺人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他通过组建同乐会、金鼓会,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曲牌、曲词牌、锣鼓经,撰写了《工尺谱》和《金鼓经》。通过实践,他运用十二平均律理论,对唢呐的发音位置进行了调整,并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三眼管子”,使唢呐的音域更宽广,音色更丰满圆润而富于变化,为我国民族乐器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焦作一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民间歌舞、戏曲形式也丰富多彩。隋末唐初,我国最早的戏曲雏形之一的《踏摇娘》就出现在这块黄土地上。古代这里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商贾云集,加上水陆交通便利及鄂豫晋交通咽喉的独特地理位置,使焦作成为名闻天下的“覃怀古郡”、“河朔名邦”。明代中叶,这里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百家荟萃之地。当时,这里村村有戏楼(舞楼),寨寨有戏曲班社,逢年过节,百里怀川几乎村村唱戏,锣鼓笙歌之声不绝于耳。各村寨之间相互竞赛,对戏、赛戏之风如火如荼,全面促进了民间歌舞、戏曲艺术的发展。
正是在这文化底蕴极其丰厚的大环境中,加上文化艺术大师朱载堉的积极参与,唢呐,这个萌芽于异国他乡的乐器才能够日臻完美,终于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唢呐艺术已经成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焦作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唢呐艺术之乡。
唢呐艺术代有传人
在焦作城乡,唢呐很久以来就广泛用于民间婚丧嫁娶、祭典仪式。几乎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专业或业余鼓乐班社(俗称响器班),也出现了一批代代相传的唢呐世家。例如,沁阳市区联盟街的贾家、董家就是清末至今代有传人的唢呐世家,如今尚有董蛋、贾根来、于孬等传人。他们所在的鼓乐班在豫西北、晋东南地区影响很大。
解放前,沁阳有两位在“怀府八县”闻名遐迩的唢呐老艺人:“麻金”和“保山”。以致当时民间流传着“玻璃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上轿”的说法。据说,他们以吹奏群众喜闻乐见的古曲为主,如《抬花轿》、《十八板》、《五声佛》、《宦门弟子》等精彩戏曲选段。上世纪后期,沁阳李国营、李金海、于根,西向镇龙泉村杜大虎,葛村乡杨林村段得成等人的唢呐演奏艺术,在黄河两岸都有名气。如今,他们虽然都已年近六旬,依然在为培养新人,传承唢呐艺术而奔忙。
近几年来,随着党的文艺政策的落实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绚丽的唢呐艺术之花开遍了我市城乡。目前,我市农村近半数的村庄都有自己的鼓乐班社。每逢年节、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邀请鼓乐班演奏助兴,已成为各村和群众不可或缺的保留项目。其中,沁阳广大群众对唢呐艺术更是情有独钟。据悉,沁阳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已拥有唢呐班30多个,唢呐演艺人员达400多人。近几年来,我市各县区,尤其是沁阳的唢呐艺术又有了长足进步。各县区都出现了一批热爱唢呐艺术的新人,并且受到了全国各地文艺团体的关注和青睐。其中,沁阳农家出身的张红旗、张小红兄弟,先后被部队文艺团体选拔录用。全国各地不少唢呐艺术爱好者和有志青年,也纷纷赶来切磋技艺,拜师学艺。我们还欣喜地看到,一些热爱唢呐艺术的老艺人,在苦心孤诣地精心培养下一代的同时,积极研究唢呐理论、创作新曲,为促进唢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沁阳市群众艺术馆段高成谱写的唢呐独奏曲《故乡颂》、《九峰情话》参加了全国唢呐大赛,荣获河南省创作奖;在1997年全军十一届文艺大赛中,他创作的《女兵与唢呐》又荣获了济南军区大赛创作一等奖。
春风春雨育春花
我市对发展唢呐艺术,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重视。几十年来,每逢春节,沁阳市都要专门组织一次唢呐表演赛,以促进演奏人员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为发展唢呐艺术,振兴民族音乐事业培养了人才。#p#分页标题#e#
1991年10月,河南省首届“‘朱载堉杯’唢呐大赛暨沁阳第一届唢呐艺术节”在沁阳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市16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河南省著名唢呐演奏家郝玉岐、指挥家吴歌等7人担任评委。经过3天的比赛,沁阳市的李国营、济源市的严喜来、许昌市的杨根旺等10名唢呐艺术家荣获“河南省唢呐十佳状元”光荣称号。
1992年金秋,“‘朱载堉杯’全国唢呐邀请赛暨沁阳第二届唢呐节”又在沁阳拉开了帷幕。来自新疆、湖北、天津等省市自治区以及解放军的20多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参赛人员有200余人。国家文化部中国民族管乐协会会长胡海泉、副会长胡天全、河南省唢呐演奏家郝玉岐等7名专家组成了评委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时乐蒙亲临指导。沁阳市的李国营、济源市的严喜来、许昌市的杨根旺,以及河北省、山东省等参赛队的选手荣获“全国十佳唢呐状元”称号。赛后,中国民族管乐协会会长胡天全、副会长胡海泉,我省唢呐演奏家郝玉岐及“唢呐十佳状元”举行了专场演出。同时,为了纪念著名的科学艺术巨星朱载堉,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焦作市文化局的领导以及参赛人员、广大观众等近万人,专门到朱载堉墓敬献了花圈。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名唢呐演奏家在朱载堉墓前进行了表演。为纪念这位文化艺术大师的丰功伟绩,表演以朱载堉创作的一曲《豆叶黄》圆满结束。
今年春天,沁阳市为弘扬和发展唢呐艺术,组织了一支规模宏大的“百人唢呐演奏方队”。演员中有2005年全国“推新人才艺大赛”器乐组金奖获得者刘建华,获河南省唢呐状元,全国朱载堉杯唢呐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二届群星奖银奖的李国营,荣获“浏阳河”杯全国唢呐大赛一等奖的齐霞和荣获河南省民间艺术唢呐大赛金奖的杨帆、葛恒等。
在今年的沁阳神农山古庙会上,在我市第五届山水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上,“百人唢呐演奏方队”崭露头角,其强大的阵容,奔放、豪迈的表演,激昂嘹亮的乐曲响彻怀川大地、焦作山水。

暖阳下 2023-08-15 12:36:07

相关推荐

雾莲要不要去皮

莲雾不需要去皮。莲雾是可以连皮一起食用的水果,但前提是要将其洗干净。从市场买回来的莲雾可先用流水冲洗一遍,再将其放入有少量食盐的清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再用清水冲洗1-2遍即可食用。雾莲雾莲一般指洋蒲桃,也叫莲...
展开详情

茂县有多少人口

茂县,在2015年末,户籍人口为11.16万;茂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跨岷江和涪江上游高山河谷地带,属高原性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39...
展开详情

板式家具设计需要学习哪些软件

CAD:主要绘制工具,此软件是家具设计师的重点学习软件。3DMAX:产品建模,场景建模主要展示出产品的特质构造。Vray:配合3DMAX,渲染出产品展示产品三维和各种材质的特点。Coreldraw:产品包装图纸...
展开详情

如何带好一支优秀的幼儿教师团队

实行人为管理,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管理中去。切实关心教师的生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尊重和信任教师。善于用人,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注重教师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按计划定期让老师...
展开详情

XP系统怎么进安全模式

安全模式是Windows系统中的一种特定模式,XP系统进入安全模式的方法:1、如果感觉系统出现问题,或者有一些无法卸载的软件,需要到安全模式中解决,那请先重新启动;2、?在系统未启动之前,一直不停地按F8键,直...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什么蒙冲巨航一毛轻上一句

“蒙冲巨舰一毛轻。”上一句是昨夜江边春水生。出自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二》。
原文: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译文: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静美的意思

“静美”的意思是宁静优美;也指张玉彬作品集。
拼音是:jìng měi。
出处:瞿秋白《饿乡纪程》八:“宇宙的静美包涵在此‘琉璃天盒’里,满满的盛住没起丝毫震荡。”
《静美》作品集:
诗人引用泰戈尔一名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将其诗作取名为《静美》,诗人通过那些静美的文句描绘出一幅幅静美的画境,也充分展现了作者静美的诗人情怀!
作者简介:
张玉彬河南驻马店人,生于1989年7月,中学时代开始创作诗歌,现已出版《玉盘》、《静美》等诗集,特长写诗、弹吉它。

中国风景名胜的古诗词

描写中国风景名胜的古诗词有:

1、《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2、《归嵩山作》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3、《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欧阳询的故事名称

欧阳询的故事名称:欧阳询流连观碑、欧阳询专心学“二王”书法。
欧阳询(约557——631),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欧阳纥之子。
隋炀帝即位,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册封渤海县男,主持编撰《艺文类聚》。贞观初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