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选好的古琴?古琴的材质选择区别

领悟 古琴
精选回答

古法斫琴,对琴材要求非常苛刻,由于生态及环境的破坏,最重要的材料——符合斫琴的木材或极匮乏,或受到保护,难以采用。因古琴琴材的差异性,古人对琴材及音韵总结有“四善”(苍、松、脆、滑)和“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之说。古琴音色各俱千秋,是古琴音乐魅力之一。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说“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古琴琴材通常以梧桐木为主,面桐底梓最为常见,此外尚有旬木、漆木、松木、荔枝木、伽陀罗木、杉木、楸木等皆可做为琴材。《诗经·定方之中》载:“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以桐梓为琴材历史悠久。但是,由于环境、生态的原因,梧桐特别是成材的梧桐极为稀少。而且,“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斫琴所用以旧材为好,旧材更是难得。

木材的选择

木材是由许许多多失去生命活力的管状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均有细胞腔和细胞壁,细胞腔中空,周围是木质化的纤维物质构成的壁层,使木材结构呈]蜂窝状j。细胞腔中的空气和构成细胞壁的物质都具有较高的声音透过性,易于传播声音。

制作一把古琴要用好几种木材,但一般古琴的主要部分ll面板、底板,都是用杉木和梓木这两种材料制成的。古代的古琴制作者也曾试用过青桐、槐木、泡桐、柳木、白木松、松木等制面板,用枫、黄花松、金丝楠、椿、黄花梨、红木、松、柏、樟等木材来制琴背,自唐代著名制琴家族雷氏开始用杉木制古琴后,各代均多以杉木制琴。这一方面是因为杉木和梓木的树径相对较大,生长普遍,在中国很容易找到5另一方面,制作者和演奏者也发现它们是取得乐器优良声音的最佳组合。

杉木具有很好的传声性能。其中,云杉是最好的制造乐器的村料,其顺纹一沿着树干一方向的传声速度约为每秒四千八百米到五千八百米,是空气的几十倍,与碳素纤维和铁的传声速度相当,但是,后两种材料密度要比云杉大得多。此外,云杉纹理通直,材质致密,年轮宽度均匀,并且在每一个年轮中早材至晚材的过渡较为平缓,细胞的大小与形态较为整齐均一,各部分木材结构无显著差异,这样有利于均匀地传播高频声音而不变音调,对乐器而言,材质对古琴的音色起着更关键的作用。

杉木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差异很大。前苏联科学家安德烈耶夫研究确定了一定单位度量上的共振木材,指出作为共振木材应该具有高弹性模量一坚硬一,同时又要求具有不大的密度一材质轻一。木材中高弹性模量的材质往往密度都较大,而低密度的木材又不可能有较高的弹性模量。乐器材料的声学品质常数与木材的传声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与材料的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就是说木材的弹性模量要高,传声速度要快,密度就要小一同样体积的木材,重量要轻一。所以,一般乐器制造共鸣箱时往往采用两种甚至多种共振木材合成。古琴的琴体用材,一般琴面用一杉一而琴底用一梓L,这两种共振木材的物理性能是符合现代科学道理的,也符合古人用材讲究的一刚一、]柔一、一虚一、一实一、一阴一、一阳~。如果不使用现代科学理论数据进行推断测算,我们又如何理解其确切含义呢7所以现在有一些制作者的工作室中是用声速仪来测定材料的传声速度,用单位体积的重量来计算材料的密度,从而对木材的声学品质做出判断。高科技设备的使用不但使材料的选择更加科学便捷,而且对古琴的声音设计也有很大帮助。另外,与木材的声学品质有密切关系的还有它的声辐射品质常数、声阻抗、声衰减系数等等。这些数据的取得,可以用传统的测试和计算方法,也可以用先进的计算机分析方法。材料的处理

和其他的木材制品一样,古琴材料需要在干燥后才能使用。但是另一方面,古琴材料的干燥又与其他木材制品很不一样,它必须经过长期的储存才能使用。这个储存的阶段一般叫做天然干燥。实际上,它既与干燥有一定的关系,又不完全是木材与水分的关系。

木材在干燥、通风的条件下储藏,其含水量飞速下降。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和周围空气湿度相平衡。在这以后,木材的含水量就随周围空气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知道木材之所以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主要是因为木材的纤维素中含有很多羟基。羟基的一个化学键是开放的,非常活泼,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增加木材的水分含量。而木材的水分含量是影响木材声学品质的主要因数,它直接影响到琴的声音。如果用没有经过长期储存的木材制成琴,当天气干燥时它的声音变得明亮,而在阴雨天它的声音就变得沉闷。大家注意到,在古旧的乐器上或用处理得很干燥的木材制成的乐器上,这种现象虽然也有,但变化要小得多。古旧木材的含水率稳定在百分之十左右。这就是说,旧的木材和古老的木材与空气中的湿度关系减小一有些用不正确木材处理方法制做的古乐器除外一。这是因为在长期储存过程中,羟基的自由键互相结合,成为十分稳定的大分子。鉴于这种现象,许多科学工作者和制琴家一直在进行各种试验,加速木材的老化,或者采用各种方法,改变木材的化学结构,减少其空气湿度的相关性,改善乐器的声学品质。目前资料介绍的方法,有浸泡和涂刷、熏蒸、热处理、酸处理、发酵处理、氧化处理、光处理、微波处理等等。用处理过的材料制成的琴,音质更接近老琴。

实际上人们早就观察到老零的材料与新材料之间的区别,而且认识到材料之间的差别是影响到老琴与现代琴之间的音质差别的重要因素之一。清华大学电子系曾经以古琴龙池下的琴面木材为样片,用电子显微镜分析古琴木材结构。从截面照片来看,清代琴和宋代琴截面上管孔尺寸约为三十微米,二者基本一致,但清代古琴的孔间侧壁更为光滑。对侧壁的横向尺度进行扫描,发现宋代古琴次生壁的凹陷的纹孔直径约为三微米,密集分布。从音色上看,宋代古琴的音色也比清代古琴更幽远。

目前,我们对所琴所用的木材在长期存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研究得非常不够,很多结论还仅仅处于推想的过程中。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看起来简单,实际却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原因。值得一提的足,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老琴下雨天时琴面和内腔会出汗,而新琴则不会有此现象。

桐木琴面杉木琴底

大漆的应用

天然生漆,又名大漆、上漆、国漆,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天然液汁。它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涂料,至今没有一种合成涂料能在坚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过它。因此,它有一涂料之王一的美名。

由于天然生漆具有防腐蚀、防渗透、防潮、防霉、耐酸等性能,漆膜具有硬度强、耐磨的特点,古琴从一诞生就髹以天然生漆,可以保持木材的稳定性,使琴音持久不变。笔者使用过的老琴的音准较新琴更

冰纹断蛇腹断

稳、音质更美,因为木材与漆层早已定型。另一方面,天然生漆的漆面有着美丽耐久的光泽,嵇康《琴赋》中有一错以犀象,籍以翠绿一之句,故传世的唐、宋、元、明、清各代保存下来大量的古琴,不乏艺术价值极高的的艺术品。

王世襄在其《中国古代漆器》一书中指出,中国古代漆艺的高境界在古琴上有突出表现。古琴中的髹漆工艺有力地推动了部分漆艺技法的发展和形成,同时也在漆器制作的领域拓宽了范围,例如唐代的螺钿平脱技法应用在制琴上,丰富了漆艺技法的语言-唐宋素髹工艺以漆液自身的独特材质,体现出古人的高雅精妙、贴近自然的艺术情趣。

宋代赵希鹄《洞天清录》中说‘‘古琴以断纹为证,琴不历五百年不断,愈久则断愈多。然断有数等,有蛇腹断,有纹横截琴面,相去或一寸或二寸,节节相似如蛇腹5有细纹如发千百条。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头,非干百载不能有。真断有剑锋.-..¨一漆器年代久远而出现的裂痕叫断纹,断纹在漆器上实际是一种毛病,一般漆器也很少出断。断纹的成因很复杂,如底胎木质未干透,底漆灰胎过厚等等,老琴的断纹和一般的漆器断纹成因有所不同,就目前所知的漆器来说,除了夹纶之外,大体不外乎木胎、金属及陶胎等几类。古琴大部分是木胎,发坐在木胎器上的断纹和木材的纹理是相反的,如直木纹上出现横的断纹。古琴的首尾两端,为木材的横截面,就很少见到有琴身上那样的断纹。可见断纹形成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气温、湿度、气压的变化,使得木材与漆胎的伸缩比例不同而发生的A金属、陶胎上不存在木材那样的纹理,因而产生不定向的断裂,断纹的产生是一种物理现象5断纹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年漆质老化。

琴家不但不将断纹视为琴的毛病,反而以断纹为贵,究其原因是声学品味上声音的声辐射品质常数、声阻抗、声衰减系数有明显改善,弹奏者感觉到琴音火气小,通透松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总而言之,材料在长期的储存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有的是化学变化,有的是物理变化。这些化学和物理的变化引起了古琴声学品质的变化。我们观察到这些变化的存在,意识到这些变化对提高古琴音色的重要性,从而开始研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它们的规律,研究控制这些变化的可能性。和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的认识一样,这种研究需要有一个逐步推进的漫长的过程。

琴象天地万物,斫琴选材,自然也有阴阳之说。琴面与琴底,都是以分别属阳与属阴的两种木材斫制而成。桐木属阳,置于上,斫成琴面。梓木属阴,置于下,斫成琴底。就木质而言,桐木松软,制作琴面能使琴的音色更美。而梓木坚硬,制作琴底能使琴坚牢不易变形。自古斫琴以桐梓为材,是有道理的。但琴材也并非非桐梓不可。自唐朝以来,斫琴大师们也在不断发现除桐梓以外的良材。斫琴重良材,亦重古材。因为古材松朽,制琴更能使音韵松古清脆。若“古良材”,则更为难得。由于自古斫琴,必重良材。所以,名家古琴,虽过千百年,而越弹声越妙。

唐琴表面之漆,为黑色或栗子壳色。漆下的灰胎都是纯鹿角灰。其漆层既坚固又有松隙,既利于保护琴器,又利于共振,使音色更美。而其灰胎下,则用葛布自下而包裹,以防面底粘合之处开裂。北宋晚期,出现了八宝灰,如满天繁星,精美异常。由于制作精良,古琴可越千年而逾美。同时,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纹。主要的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龟纹断等。断纹,不仅是古代文物的佐证,同样也使古琴更加美观,又使古琴的声音更加松透古雅,音色更妙。

丝弦的特点在于韵长味厚、苍古圆润,所谓“音柔而意刚”。古琴还有精致的配件,包括:岳山、承露、冠角、龙龈、龈托、雁足、琴徽、琴轸。有时琴额上也镶有大块宝石。一般来说,岳山、承露、冠角、龙龈、龈托都是用美观的高档硬木制成,如:紫檀木、花梨木等。琴徽一般由玉、金、螺钿等制成,镶于琴面。雁足与琴轸的用料主要包括:象牙、玉、犀角、珐琅、牛角、牛骨、紫檀木、花梨木等。此外,琴有十友之说:冰弦、宝轸、轸函、玉足、绒、琴荐、替指、锦囊、琴床和琴匣。

安安分分的男人 2023-08-13 14:37:51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贼不走空什么意思

贼不走空是指爱偷东西的人不论走到哪儿,都要偷点儿东西带走。
出自张孟良《袁文会与刘广海》十一:“老人又从锅里端出一碗杂花米粥,里面还掺了些山药,热乎乎的,递给他喝。袁文会一面往下灌,一面偷偷地用小眼睛四下洒打,这是做贼养成的习惯,走到哪里总想偷点什么。所谓‘贼不走空’。他一眼瞥见头上有个篮子,用一根铁丝钩儿悬挂在房梁上,小鼻子嗅了嗅,闻到一股香气。他几口把粥喝完,又把碗舔干净,然后对老人说:‘大爷,我该回家了,不知道我爹娘怎么惦着我咧。’”
造句:
1、小偷坚信“贼不走空”,盗走空运货车。
2、不过,怀抱“贼不走空”之志,还是去看看。
3、看来“贼不走空”果真是小偷的惯例。
4、窃以为,玩收藏必须得具备“贼”的一个潜质,俗话称其为“贼不走空”。

三春晖的意思

三春晖的意思是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拼音:sān chūn huī。

出处:

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字词注释: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9、报得:报答。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临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百步笑五十步什么意思

五十步笑百步(拼音: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复句成语,本义是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百步的人,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在句中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寓意:
梁惠王对自己迁灾民和运粮救灾的“善政”很得意,然而在孟子看来,这只能说明他的做法比邻国国君好一点,因为这样做只是补救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使百姓富足起来。因此,魏国远没有像梁惠王以为的那样好,能够吸引别国的百姓蜂拥而至。梁惠王认为自己比其他国君更好,这样的认识和梁惠王自己所否定的五十步笑百步是很相似的。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后退了一百步的人,虽然数量不同、程度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逃跑。

毋庸人云亦云什么意思

毋庸人云亦云意思是:不要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
出自金蔡松年《槽声同彦高赋》:“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
近义:随声附和、拾人牙慧。
反义:自成一家、直言不讳。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主见。
示例:
刊物内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趋”,那是刊物的尾巴主义。——邹韬奋《经历•几个原则》
“人云亦云”造句:
1、关系人家名节的事,你怎可人云亦云不去查证?
2、我们做事时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3、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进行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4、像他这种人云亦云的个性,是不可能把公司给管理好的。
5、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常常人云亦云,失去自我判断的信心及能力呢?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