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井大结局 看郭德纲姚家井所想

追梦的人
精选回答

1、圆满结局,刘李两家终结成了亲家。

2、《姚家井》这个单口段子我最早是在本书上看的。那本书是一代相声名家张寿臣曾经说过的相声段子的集录,大多都是根据他生前的录音整理而成的。其中有一个段子特别的长,读起来倒有点象个评书段子。这个段子就是《姚家井》。后来终于从网上找到了郭德刚的现场演出录音,内容大体上和张寿臣的版本相同。只是郭德刚就只说了一半,后来审案打官司的那段没说,也不知道是他根本就没说还是录音的根本就没录全。

3、《姚家井》的故事背景是清朝末年。在北京的南城有个地方叫姚家井,住着刘李两户人家。两家的大人交情甚好,就为儿女定下了娃娃亲。后来刘家的小子因为偷了他爹二两银子,怕他爸爸不饶他就跑去当了兵,一走五六年。在这锻日子里,刘家的小子混整了,竟然成了两江大帅刘坤一的亲随戈十哈。戈十哈是满语,好象就是副官的意思。刘坤一也是一代封疆大吏,成为他的副官自然也不是一般般的小官。这一年刘坤一进京汇报工作,刘家小子请假回家完婚。到了家中发现老爹早已因他离家出走,毫无音讯,加气伤寒而亡。母亲因为既丢了儿子,又死了丈夫,失去了依靠而哭瞎了双眼。

4、更让刘家小子难以接受的是,李家的姑娘,也就是自己的未婚妻,已经许配给了别人。男方老王就是本地一个大龄青年。如果只是大龄也就罢了,关键男方不但大龄还相貌丑陋, 并且患有兔唇。

5、李家因为刘家的小子一去不回环,死活不知而将姑娘改嫁我们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要嫁给老王这么个人呢?原来老王的姐夫赵三封是礼亲王家里的厨子,是王爷跟前的红人,换句话说,赵三封是个有势力的人。

6、此外,刘家小子回来的那个晚上正是老王和李家姑娘婚礼的前夜。

7、接下来的事是段子的高潮,刘家小子和李家的丫头,俩人跑了,并且找了个不看结婚证的小旅馆住下,并在当天晚上进行洞房。老王的姐夫和老王在李家将李家老两口先进行捆绑,再进行非法刑讯,最终得到了重要虚假情报:刘家小子和李家的丫头在白衣庵。因为那里的主持尼姑是丫头的老姨。一行人等前往白衣庵,欲对二人实施绑票。但在佛门净地,尼姑正在和一个和尚偷情。当尼姑和和尚发现已经有一帮手持管制刀具并且似乎极其愤怒的群众堵在门口之后,二人做出了一个似乎是正确的判断:东窗事发了,尼姑迅速将和尚藏了起来。闯进来的一干人等很自然的认为躲在被卧卷里的那个正在发抖的人是李家丫头。后来老王在新布置的洞房里,发现了卧卷里秘密。

8、和尚也许有脑出血或者心脏病一类的疾病,又由于受到了过度的惊吓和赵三封泄私愤的殴打。结果和尚死了。这就不能不惊动派所了。

9、结果刘家的小子和李家的丫头也出现在了大堂上。审案子的官发现无论是哪一方自己也得罪不起。结果给丫头灌下了一种药剂,导致丫头假死。当然这是事后人们才知道的,当时的说法是丫头自杀,将尸体分为两半,王刘两家一家一半,葬入祖坟。丫头的命由审案子的官来抵偿。但老王觉的不合适,刘家小子至少已经和丫头发生了事实,但自己最终只得到半具恐怖的女尸。索性将全尸送给刘家,这样还显得自己大方些。

10、“奇迹”在老王面前发生了。尸体在送给刘家之后复活了。由于在丫头“死亡”时老王放弃了对丫头的一切权利和义务,所以,现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李两家结亲了。

11、上面用较长篇幅叙述了一遍《姚家井》的简单剧情。这个段子很经典。其中有个东西在现代和古代的其他作品里,尤其是以喜剧为结尾的故事里经常的遇到,那就是郎才配女貌。大凡是故事中美丽的公主的理想对象,或者说作者为美丽的公和者多才多艺的千金小姐选择的对象往往都是白马王子或者才高八斗,英俊潇洒的白面书生。而相貌丑陋的人,往往也都心地恶毒,他们的出现就是要来缴闹王子与公主,才子与佳人的幸福生活。最终,邪恶的势力被正义的力量所战胜。美人入得英雄怀,故事有个很美满的大结局。

12、在《姚家井》中,老王和赵三封一伙其实到不算邪恶,可路数上却的确是这么个路数。看到这里有的网友也许要反驳我了。四麦说的这些王子公主才子佳人都是旧故事老电影的主题。现在也有穷小子娶得富人家女,王子接回灰姑娘的故事。这种情节据说是韩国电视剧的基本主题。是啊,不过大凡是这种故事里,大都只是经济地位上的差别,在其他方面俩人其实相当的般配。

13、其实般配就是和谐而又有一种说法,美的本质就是和谐。人们都喜欢看都和谐的东西。很少有人说自己喜欢不和谐。所以电影里这么拍,电视里这么演,故事里这么讲,当然现实里也就这么发生。所谓门当户对,似乎是种很封建的说法。阻挠儿女自由恋爱的老顽固们往往以此为理论依据,但是现实当中,人们其实普遍认同这种观点。

红樱桃 2024-04-12 14:23:20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浮想联翩哪个字错了

浮想联翩没有错别字。
浮想联翩,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xiǎng lián piān,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出自晋·陆机《文赋》:“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
示例: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造句:
1、李先生每次收到国内的来信,都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2、每次回到故乡,我就浮想联翩,昔日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3、那天夜里,奥克睡在科根家。他合着眼,但却浮想联翩。
4、映在护城河里水面上的樱花仿佛彩灯,让人浮想联翩。

杨志的人物关系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寓意: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如果有朝一日他领悟诀窍,要优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北宋诗人晏几道和晏殊是什么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