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夜在公的意思 夙夜在公的意思是什么

少年已不年少
精选回答

夙夜在公什么意思 夙夜在公的意思

1、夙夜在公,汉语成语,拼音是sù yè zài gōng,释义: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夙夜在公的意思 夙夜在公的意思是什么

2、出自《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3、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官吏勤于政事。

4、近义词:废寝忘食。

夙夜在公是什么意思

夙夜在公 sù yè zài gōng

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夙夜:朝夕,日夜。指天天、时时。原意:早夜,即夜未尽天未明的时候

【出处 】《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示例 】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晋书·刘毅传》)

u3000 u3000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官吏勤于政事。

u3000 u3000造句

(1) 夙夜在公苦求留取丹心照汗青。

(2) 耶律氏历代先祖,世为八部夷离堇,仁民爱物、夙夜在公,开边拓土、整戈待旦,为遥辇氏拼下了汗马功劳。

(3) 大明锦衣卫统领陆炳,年五十,秉公执法,夙夜在公。

(4) 宵旰忧勤,夙夜在公,怀兹念兹,缜密筹划。

(5) 邴原、徐庶等人走马上任之后,夙夜在公,操劳不息,东莱、北海日渐安定。

(6) 至于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之古人,殆未之有。

(7) 自军兴以来,夙夜在公,勤劳倍著。

(8) 财政干部要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之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之心对待自己的职责。

(9) 在贯彻落实上,要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抓实、再抓实。

夙夜在公是什么意思

夙夜在公,汉语成语,拼音是sù yè zài gōng。那么夙夜在公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夙夜在公意思是指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2、 出自:《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3、 近义词:废寝忘食。

关于夙夜在公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夙夜在公”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夙夜在公”的意思是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夙夜在公。

拼音:sù

zài

gōng。

解释: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出处:《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造句:

(1)夙夜在公苦求留取丹心照汗青。

(2)“勤政务实”是好干部履职之要,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3)大明锦衣卫统领陆炳,年五十,秉公执法,夙夜在公。

(4)宵旰忧勤,夙夜在公,怀兹念兹,缜密筹划。

(5)邴原、徐庶等人走马上任之后,夙夜在公,操劳不息。

(6)夙夜在公苦求留取丹心照汗青。

(7)大明锦衣卫统领陆炳,年五十,秉公执法,夙夜在公。

(8)自军兴以来,夙夜在公,勤劳倍著。

(9)听闻你走上工作岗位后,勤勉工作,夙夜在公。

(10)至于恪勤匪懈,夙夜在公,求之古人,殆未之有。

什么是夙夜在公?

“夙夜在公”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仁爱”原则。

是指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官吏勤于政事。

例句:到内南京工作容,我深感荣幸,也倍感责任重大,唯有夙夜在公、尽心竭力,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出处:《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释义:差来专为采白蘩,没日没夜为公侯。差来采蘩人数多,不要轻言回家去。

笔画

夙夜在公的近义词:宵衣旰食

意思: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

出自: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

译文:勤于听政,为处理国事辛勤的工作。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造句:他是封建政权的反动头子,可是在生活上却“宵衣旰食”,经常不吃肉。

近义词:夙夜不懈、握发吐哺、日理万机

夙夜在公的意思

夙夜在公的意思是:早晚都在从事公务。形容勤政尽职。

夙夜在公,汉语成语,拼音:sù yè zài gōng,释义:从早到晚,勤于公务。出自:《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作谓语、定语;指官吏勤于政事。

《召南·采蘩》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反映人们为祭祀而劳作的诗,主要叙写为了采办祭祀所需的用来燎烧的蒿草,主人公大费周章地去寻找和采办的经过和完成祭祀过程的辛劳。

诗中采蘩者的身份历来有争议,或说宫女,或说夫人,或说奴仆。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重章叠句。其主要特色在于前两章以一问一答出之,明显地受了原始民歌的影响;末章写其仪容,用“僮僮”“祁祁”,言语虽简,而采蘩者之仪态神情可现。

关于《召南·采蘩》的背景,古代学者有两种说法:一说为祭祀而作,一说为养蚕而作。其主人公采蘩者的身份,历来也有很多说法。《毛诗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是以为此乃贵族夫人自咏之辞,说的是尽职“奉祭祀”之事。

朱熹《诗集传》则曰:“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为“家人”,这是对毛序的一大修正。不过以为那辛勤“采蘩”“夙夜在公”的还是“诸侯夫人”,于诗意未免仍有隔膜。

踩死猪 2024-05-02 15:03:48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