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旅游怎样防止被偷?为什么说欧洲小偷多?

不后悔
精选回答

在欧洲,小偷的知名度不亚于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神话传说。欧洲之行,将必须小心翼翼的在小偷、历史和风景中穿行。

欧洲小偷多。我这么说,理由有三。

第一,凡是热门的城市,小偷的买卖都十分兴旺。

我第一次被外国小偷“照顾”是在巴黎地铁站,从那以后,在欧洲任何地方如罗马、那不勒斯、巴黎、马德里、塞维亚、阿姆斯特丹、里斯本等地的公交车站、地铁站内外,我都不由自主地频频“狼顾”,结果收获颇丰。我发现那些地方常常小偷密集,并且不需要有警察的眼力就可以轻易地识破他们。我侦查行动的巅峰之作是,在罗马拍下了小偷尾随一对日本客人伺机下手的照片。当我见不到小偷的时候,也会有警察来提醒我不要忘乎所以。从布鲁塞尔坐车刚到阿姆斯特丹,在火车站的售票厅里,我把行李放在地上研究地图,一会儿工夫就过来两拨警察,都声色俱厉地警告我:“小心你的行李,这里是阿姆斯特丹!”

第二,小偷工作环境很宽松。

在巴黎的时候,有一次我在地铁站候车,碰到一位在此定居的台湾女士,她悄悄警告我身边有小偷。后来我们在车上聊了一会儿,她说,“他们天天按时来‘上班’,没有人管。我在罗马的地铁站也发现这么一群“上班族”。在里斯本的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伙贼,围着两个站在车载自动售票机前的日本人,他们有的假装上前热心指导售票机的用法,有的在日本人背后逡巡,寻找下手的机会。那两个日本人看样子也是见过些世面,一边摆弄机器,一边自顾说笑,但是俩人都用一只手紧紧按在后面裤兜里的钱包上。欧洲的小偷就是这样,他们除了不要惊动攻击目标以外,不屑于对其他任何人掩盖他们的意图,他们只是放手去干,旁若无人。他们行窃的时候像警察值勤一样光明正大的态度,我在别的地方尚不曾领教过。而民众对小偷的境遇还有几分同情。当我在西班牙被小偷偷了钱包后,西班牙朋友一方面对我表示歉意,另一方面又为小偷开脱:“他们没有工作,他们也要吃饭呀。”

第三,小偷技艺精湛。

有一次我在巴黎下了地铁,乘自动扶梯出站。当我站的那一级台阶升高到离顶端还有三四级的时候,我听到前面“咔啦”一声:谁的东西掉在扶梯上了。一阵骚动很快从前面传到我这儿。很显然,掉东西的人怕别人踩上他的东西,在拼命挡住他后面的人。但是,扶梯不会停。听到东西落地的声音以后大约只有一两秒钟,我就由扶梯的带动撞到掉东西的人身上。接着,我身后的人也一个
一个地撞了上来。我有点慌,怕踩上他的东西。而且,如果被堵住的人一股脑儿摔倒,那也不是好玩儿的。不过还好,掉东西的人非常坚决地扛住了我。他捡东西的时候,我瞥见他掉的东西是一副墨镜。他捡起墨镜,塞进口袋,飞快地绕过扶梯口,顺着步行的台阶跑下去,进了车站。等我惊魂甫定,准备出站的时候,我又瞥见一样东西—我的钱包。它躺在地上,离我大约四五米远。我的心又一下提了起来,赶紧过去捡起来,打开一看,还好,信用卡在,一大沓子名片、发票、公交通票都在,唯独不见了欧元。我慢慢回过神来,隐约地回想起发生了什么事:掉东西的人是个小偷。我没去追他。第一,损失不大。第二,当时我心神不宁,他又撤离得那么迅速,我根本没看清楚他的样子。

这次被盗让我苦闷了很长时间,因为有些东西怎么也琢磨不明白。明白的是作案过程:早早就盯上我了,然后一直尾随我到自动扶梯,在不引起我注意的前提下,抢先在我前面适当的位置埋伏好,制造一种恐慌气氛,然后放过我前面的几个人,等到我近身,趁我慌乱拦腰抱住我,顺势就掏走了我放在后面裤兜里的钱包。

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钱包会留在现场?他有没有同伙?如果有,他一定是偷到钱包以后传给了他的同伙。但是他的同伙为什么不拿着钱包离开,而是把钱包留下?这不合理,因为无论如何他们来不及去别的地方从钱包里取走钱,再回来扔钱包。而在现场从偷得的钱包里拿钱,然后把它扔在地上,这陡然增加了行动的危险性。如果这个小偷是单独行动,那就更不可思议了。怎么可能在一刹那完成这一系列要求有相当准确性的动作而不被发现呢?但是不管怎么样,他(们)的精心设计,行动的大胆和迅捷,都让我心惊。

后来在去布鲁塞尔的长途车上,听到同车一位马来西亚小伙子的故事:他和朋友从伦敦飞到布鲁塞尔。布鲁塞尔是他们欧洲大陆之行的第一站,第一天就被偷了。

在街上,他们碰到几个摩洛哥人很热情地打招呼,问时间。不但问,还抓住他的手看他的表。问完了时间,还跟他谈足球。不但谈,还在他身边模仿踢球时的冲撞动作。当时气氛热烈友好,又略带一点紧张。以至于他们和这几个摩洛哥人分手后十多分钟,才发现他的钱包不见了。整个行窃过程他和他的朋友毫无察觉。和我一样,他是事后才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中的一个用膝盖像顶球一样不停地顶我的大腿,他一定是那样把我放在裤兜里的钱包顶出来的。”他的钱包里有40多欧元,还有信用卡和他在新加坡居留证。

同是天涯沦落人,听了他的故事我觉得跟他同病相怜。到欧洲的第一天就遭窃,难道还有比这更扫兴的事吗?但同时,我对欧洲的小偷刮目相看:这哪里是小偷小摸,他们安排之周密,行动之果敢,配合之完美,像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

巴黎贼:趁火打劫

巴黎大概是现在欧洲治安最差的城市了。在巴黎的地铁里,时常会看见警员驱赶或逮捕扒手,更有荷枪实弹的武警带着警犬巡逻。住在巴黎的朋友每次都会警告我:午夜时分万万不可孤身一人走在18或13区的街道上。至于通往戴高乐机场的郊区快线(RER)上,清晨、深夜是劫案高发时段。扒手往往装着醉酒,上来挑衅一旦身体互相接触,他们便下手抢劫。这帮洋贼,还蛮懂“假痴不癫”、“趁火打劫”这一套。巴黎的地铁比较拥挤,无数扒手混迹于上下车的人群。亲眼看见几个吉h赛人打扮的小女孩,身着宽大的波希米亚式披风,有一阵上海很流行的那种,在高峰时段出没于地铁站台。那别具风情的披风却是下黑手最好的掩护,往往在乘客拼命挤车的一刹那,腰包中了魔似地“飞”进披风。

巴塞罗那贼:声东击西

西班牙贼老奸巨猾,我有好几个女同学,就因为在巴塞罗那和马德里落了单,被抢了。歹徒躲在暗处,一旦发现目标就紧跟上去从背后下手。暗中偷窃不成,性急的还会从背后死命卡住路人脖子硬抢。还有些窃贼骑着摩托车,在街边顺手牵羊,抢到东西,油门一轰逃之夭夭。窃贼对男生似乎不敢动粗,可他们会耍小伎俩。一般的,窃贼两人一组,专挑那种闲坐长凳上,把包放在一边看风景的落单游客。其中一人从游客面前走过,故意在他脚边撒下一把硬币。游客若是贪小,或想做好事,第一反应一定是弯腰帮忙去捡。另一人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背后拿起游客放在凳上的包,撒丫子就逃。游客若要追,已经慢了一拍,何况还要跨过长凳,再说,前面那厮还会缠住你,诬赖你抢钱。如果你光顾着提防了后面那厮,前面那个又会趁你不备从正面下手。
我在巴塞罗那就碰到过这么一回。当时听到钱币落地声,我就知道情况不对,急忙把包牢牢抓在手里,端坐凳上看那家伙怎样行动。

果然,他在我面前开始慢悠悠地一枚一枚拾硬币。这时,我眼角的余光已经扫到后面有人一步步靠近,只好屏住姿势,想着下一步是硬拼呢还是找机会滑脚。两只“赤佬”大概发现我有所警惕,想想呒啥花头,装模作样捡完钱,嘟嚷几句就走了。过了15分钟,这两个小蟊贼又转悠回来,找其他长凳上的游客下手去了。

罗马贼:欲擒故纵

意大利小偷有一招:当你在街边咖啡馆坐着,即使你把相机、小包等值钱家什牢牢捧着,他们也有法子让你自己拿下来双手奉上。比如,你小女子一个,正坐在那里,这时一位英俊的意大利小伙走过来,朝着你说一串意大利语,大意是赞你如花似玉。被这么英俊的小伙一夸,你有点陶醉。接着,他给你端水送茶,请你喝咖啡什么的。这时,你简直是飘飘然云里雾里了。再接下来,是一
连串熟极而流畅的戏法:一不小心,饮料洒在你身上,英俊少年一叠声“对不起”,拿出手绢来帮你擦拭,你手忙脚乱地掸衣服,从脖子里取下贵重物品,此时,像施“障眼法”一样,一个眼花,你的相机已落到他手里,再一个眼花,那贼早已往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去也。形踪皆无,还留下一桌的饮料让你埋单。意大利小偷教育我们: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意大利小偷偷窃手法高超

第一次去意大利,使馆的商务参赞就告诉我们,中国代表团平均每个团在意大利至少有一次被偷被抢。

听到过很多意大利故事。比如,你刚下飞机,把手提箱夹在两腿之间正在理手里的东西,忽然急匆匆走来个人,一拍你的肩膀,指着电子显示屏大声地说着些什么,一脸焦急。你不自觉地被带出了半步,但对那人的比划不得要领。忽然想起,回头一看,手提箱没了,再转身,刚才那人也跑了。

我那位被抢了车的老板也告诉过我他在意大利的遭遇。一次他带着一个国内来的团走在意大利某城的街道上,忽然迎面来了一伙人,推推搡搡地把团冲散了。老板身上装着带团的钱,立即警觉地退到路边,靠墙而立,准备集中精力直面危险。这是冒出个人,指着他的肩膀大叫。他扭头一看,西装上不知什么时候被抹上了一片黏糊糊的脏东西。转眼间另一边又冒出一个人,拎着水桶就给他刷西服。他一遍招架,一边拒绝,不觉中已门户大开。等那两个人走了,他才发现,钱包没了。真是防不胜防。

我每次去意大利都格外小心。记得一次在一个火车站前的银行换钱,当时一美元大致合1700里拉。窗口里是一位面无表情的职员。我恰巧需要大量现金,因此那次换了不少美元。那老兄例行公事般地打单子,点钱,又当着我的面在点钞机里过了一遍,然后把一摞钱推了出来。他没有给我10万里拉面额的钞票,而全部都是5万面额的。那摞钱有新华字典那么厚。好在我的火车还早,于是我认真地数了起来。一遍,少三张,第二遍,还是少三张。于是我把钱推回了窗内。那老兄一言不发,把钱在桌上理了理,磕了磕,又放在点钞机里走了两遍,数字都是对的。我取回后又数了一遍,这次对了。于是二话没说,转身走了。听人说,在意大利,遇到类似情况,即使你出了门,回来找他,他也还是会认账,因为事情闹大了丢饭碗,不值。而如果你没注意,或者急着赶飞机、火车,他就挣下“小费”了。

到了西西里,立刻觉得自己个子高了,当地人普遍较矮。那些戴着鸭舌帽的小老头个个都象黑手党。首府帕勒莫交通秩序之混乱有甚于中国。行在街上,常常是无法停车。而每当你在路口稍一犹豫,就会冒出些小伙子,张牙舞爪地带你去他的停车处。这样的人要是在十月的香山见到,我会视而不见,而同样的角色,一旦换成了浓眉卷发的家伙,出现在西西里的街头,就会让你的肾上腺开始工作了。其实我在西西里没有遇到过任何实质性的危险,但也许是杯弓蛇影的心理作用,总觉得处处诡异。记得在帕勒莫的海滨,见到海滩上一片白花花的东西,以为是海蜇,近前一看,原来是一望无际的避孕套,舒卷翻滚,颇为壮观。

在欧洲,所有的小偷都青睐中国人,因为只有中国人带大量现金在身上。带现金,是因为当时外币信用卡不普遍。三年中最惨烈的一次失窃发生在一个地方的代表团身上。那个团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出国,而且百年不遇,回程又要经过香港,因此都带足了现金,还有不少是代别人买东西的。因为没有经验,临登机被法航的工作人员拦住了——手提行李超标。他们拍误飞机,急忙办了托运,大部分都没有选择把那成沓子的钱取出来带在身上。到了布鲁塞尔发现行李被撬,现金全部不翼而飞。一定是在巴黎转机的几小时遭的道。当然,航空公司严禁将现金及贵重物品放入托运行李,因此航空公司没有任何责任。于是全团人头上乌云笼罩,大半的人脸色铁青。

男人四十一枝花 2024-01-14 14:13:12

相关推荐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浮想联翩哪个字错了

浮想联翩没有错别字。
浮想联翩,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xiǎng lián piān,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出自晋·陆机《文赋》:“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
示例: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造句:
1、李先生每次收到国内的来信,都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2、每次回到故乡,我就浮想联翩,昔日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3、那天夜里,奥克睡在科根家。他合着眼,但却浮想联翩。
4、映在护城河里水面上的樱花仿佛彩灯,让人浮想联翩。

杨志的人物关系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寓意: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如果有朝一日他领悟诀窍,要优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北宋诗人晏几道和晏殊是什么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