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自传第十章战争爆发

点颗许愿烟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朱可夫自传第十章战争爆发本文简介:第十章战争爆发1941年6月21日夜,总参和国防人民委员部全体工作人员都奉命坚守岗位,必须尽快给各军区下达令部队进入战斗准备的命令。大约6月21日24点,基辅军区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从设在捷尔诺波尔的指挥所通过高频电话报告,又一个德国兵投向我军,他是第74步兵师第222团的士兵。他渡河向我边防部队报告说

朱可夫自传第十章战争爆发本文内容:

第十章

战争爆发

1941年6

月21日夜,总参和国防人民委员部全体工作人员都奉命坚守岗位,必

须尽快给各军区下达令部队进入战斗准备的命令。

大约6

月21日24点,基辅军区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从设在捷尔诺波尔的指挥所通

过高频电话报告,又一个德国兵投向我军,他是第74步兵师第222

团的士兵。他渡

河向我边防部队报告说,德军将在4

点开始进攻。我命基尔波诺斯尽快把作好战斗

准备的命令转达给各部队。

6

月22日凌晨,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瓦杜丁和我都在国防人民委员办公室。

3

点零7

分黑海舰队司令奥克佳布里斯基上将用高频电话向我报告:“据舰队

对空情报部门报告,大批不明来历的飞机正飞近我岸;舰队已做好充分战斗准备。

清指示。”

我问海军上将:“你们的决定是什么?”

“决定只一条:用舰队防空火力截击来犯机群。”

我和铁木辛哥交换了一下意见,然后答复他说:“执行吧,向海军人民委员报

告一下。”

3

点30分,西部军区参谋长克利莫夫斯基赫将军报告,德国飞机向白俄罗斯的

城市空袭。3

分钟后,基辅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将军报告,乌克兰的城市遭到空

袭。3

点40分,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司令库兹涅佐夫将军报告了敌航空兵空袭考那斯

和其他城市的消息。

国防人民委员命我给斯大林打电话。

我向斯大林报告了情况,请求允许开始还击。只听见他的呼吸声。

“您听清我的话了吗?”

还是沉默。

终于,斯大林问:“国防人民委员在哪儿?”

“和基辅军区通话呢。”

“请和铁木辛哥到克里姆林宫来。告诉波斯克列贝舍夫召集全体政治局委员。”

4

点我又和奥克佳布里斯基通话。他镇定地向我报告:“敌人的空袭被打退。

攻击我舰艇的企图被粉碎。但城里遭到了破坏。”

4

点10分,西部特别军区和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报告德军在军区地段开始地

面作战。

早4

点30分,我和铁木辛哥来到克里姆林宫。召集的所有政治局委员已全都在

那儿了。

斯大林脸色苍白地坐在桌旁,手里拿着装满烟的烟斗。他说:“应该赶紧给德

国使馆打电话。”

使馆答复说大使冯·舒伦布格勋爵请求接见,他有紧急通报。

莫洛托夫受托接待大使。

这时,第一副总长瓦杜丁转告说德国步兵在炮火猛烈轰击后在西北和西部方向

许多地段上转入进攻。

过了不久,莫洛托夫匆匆走进办公室说:“德国政府向我国宣战。”

出现了~阵长长的,令人难耐的沉默。

我打破沉默,建议马上用各边境军区所有部队猛攻入侵之敌,阻止他们继续推

进。

“不是阻止,而应该是消灭。”铁木辛哥更正说。

“请下达指令。”斯大林说。

6

月22日7

点15分人民委员第2

号指令被转发各军区。但由于力量对比和严重

的局势,这一命令是不现实的,因此也就没能实行。

6

月22日8

点,总参查明了下列情况:1

.敌轰炸机猛烈突击了西部、基辅和

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的许多机场,来不及起飞和分散到各野战机场的飞机首先遭

到严重损失;2

.遭到轰炸的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许多城市

和铁路枢纽、塞瓦斯托波尔和波罗的海沿岸的海军基地;3.同德国地面部队的激战

沿我国西部边境全线展开。德军已在许多地段开始与红军先头部队交战;4.第1

护梯队的步兵部队接到战斗警报后未及占领预先构建的阵地,于行进间投入了战斗

;5

.列宁格勒军区地段暂时平静,敌人尚无任何行动。

大约9

点的时候,铁木辛哥打电话给斯大林,要求去克里姆林宫向他报告苏联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关于实行全国动员和成立统帅部的命令草稿和许多其他问题。

铁木辛哥报告了成立最高统帅部的草案。

斯大林把实行动员的命令草稿看了一遍,对总参提出的动员范围做了些压缩后,

把命令交波斯克列贝舍夫送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命令宣布,从6

月23日起,在

除中亚、外贝加尔和远东军区以外的所有14个军区对1905—1918年出生的有服兵役

义务的人进行动员,并在我国欧洲部分实行军事管制。实行军事管制的地区,国家

政权机构在国防、保持社会秩序、保证国家安全方面的全部职能交军事当局掌管。

军事当局有权调遣居民及一切交通工具去完成国防工程和保卫最重要的军事和经济

目标。

6

月22日,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和基辅特别军区相应改建为

西北方面军、西方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

大约13点,斯大林给我打电话说:“我们的方面军司令员没有指挥部队作战的

足够经验,显然有些不知所措。政治局决定派你到西南方面军担任统帅部代表。我

们派沙波什尼科夫和库利克去西方方面军。他们已被召集来我这里接受指示。你必

须立即飞往基辅,再从那儿会同赫鲁晓夫前往捷尔诺波尔方面军司令部。”

我问道:“这种非常局势下谁来领导总参谋部?”

斯大林答道:“留瓦杜了替你。”

接着,他微带怒气地补充说:“请别浪费时间,我们在这里怎么都能应付。”

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让家里不要等我了,40分钟后我已经飞在空中了。

日终前我到了基辅乌克兰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赫鲁晓夫在那儿等我。

到达指挥部时已是深夜,我立刻和瓦杜丁通了电话。

下面是他告诉我的情况:“到今天子时,总参尽管采取了有力措施,仍无法从

各方面军司令部、集团军和空军司令部了解到关于我军和敌人的准确情报。关于敌

军突入我国领土的深度的消息矛盾百出。空军和地面部队遭受的伤亡没有准确报告。

只知道西方方面军航空兵损失极大。总参和国防人民委员无法与方面军司令员库兹

涅佐夫和帕夫洛夫取得联系,他们也没有向国防人民委员报告已到哪个部队去了。

两个方面军的司令部也不知道他们的司令员目前的下落。

据空中侦察情报,战斗是在我国境线筑垒防区进行,敌人在局部地区已深入我

国领土15—20公里。各方面军司令部试图直接和部队联系,但均未成功,因为与大

多数集团军和独立军之间既无有线通信联络,也无无线通信联络。“接着,瓦杜丁将军说,斯大林同意了国防人民委员第3

号令草稿并叫签上我名

字。

我问:“什么命令?”

“命令要求我军转入反攻,粉碎主要方向上的敌人并向敌国领土挺进。”

该命令约在24点转到西南方面军司令员手中。

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对当前情况进行了详细讨论。我建议基尔波诺斯立即下达预

令,集中机械化军对闯入索卡利地区的敌“南方”集团军群主力集团实施反突击。

方面军的全部航空兵和部分统帅部远程轰炸航空兵要参加反突击。

6

月23日上午9

点我们来到第8

机械化军军长里亚贝舍夫中将的指挥所。

里亚贝舍夫指着标明该军在何地、如何部署的地图,简要报告了部队的状况。

“我军要一昼夜时间进行全部集中、维修武器和补充储备。同时,还要在这段

时间内进行战斗侦察,组织指挥,所以我们军6

月24日早晨方能全部投入战斗。”

“好,”我答道,“当然,这次反突击最好能和第9

机械化军、第19、20军共

同进行。可惜这3

个军进入出发地域大迟。情况不允许我们把几个军全部集中起来。

机械化第8

军实施的反击可能会遭到敌人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猛烈抵抗。考虑到

这一情况,必须对地形和敌情进行周密侦察。”

机械化第9

军和第19军将在6

月25日抵达罗夫诺地区森林中。方面军司令员说

:“我们决定不等所有各军全部集中就于6

月24日向克列瓦尼和杜布诺开始反击了。

第5

集团军司令员除了第22军,还要统一第9

和19机械化军的行动,给予他们必要

帮助。”

6

月24日,里亚贝舍夫指挥的第8

机械化军在别列斯捷奇科方向转入反攻。卡

尔佩佐将军指挥的机械化第15军在拉杰霍夫以东进攻。这两个军的突击,特别是第

8

机械化军的成功作战很快引起了德军的注意。特别是在掩护克莱斯特集群第48摩

托化军右翼的敌第57步兵师被粉碎后,更为引敌注目。

就这样,西南方面军胜利进行了对德国法西斯军队最初的一次反击。如果方面

军司令员掌握更多的航空兵用以与机械化军协同作战,或者哪怕再多1

—2

个步兵

军的话,则反击可能会更为强大。

我们在方面军指挥所关注着乌克兰主要战事正在进行的杜布诺方向。

通过与第6

集团军司令员穆济琴科将军、第26集团军司令员科斯坚科通电话,

我知道敌进攻的第17集团军主攻方向是利沃夫方向。

下面引用1941年6

月25日10点30分至10点55分我与科斯坚科中将直接通话的记

录:“我是科斯坚科。”

朱可夫: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和左翼第97步兵师还保持联系吗?

科斯坚科:昨晚我派了工个分队在亚沃鲁夫地区与该师取得了联系。第6

军司

令部也在那里。

朱可夫:右翼第99师现在何处?

科斯坚科:右翼现在转到古萨库以东。

朱可夫:预备队在哪里?兵力多少?

科斯坚科:2

个团。其一是从前线撤下来的,将于6

月25日11点接近多布罗米

尔。另1

个团也是从前线撤下来的,正向桑博尔地区运动,接近黑罗夫。

我的1

个预备队营和12辆坦克也开赴桑博尔,任务是从北面掩护桑博尔并在莫

斯齐斯卡方向进行侦察……

朱可夫:佩列梅什利在谁手里?

科斯坚科:在我们手里……

朱可夫:你觉得你们前面有多少敌人?

科斯坚科:第99师前方有两个敌步兵师和工个摩托车部队,有200

辆摩托车,

而其余战线有近两个师,其中有山地部队。

朱可夫:好,全知道了。我现在在基尔波诺斯同志的指挥所。握手!祝你成功。

你有什么问题吗?

科斯坚科:我请求方面军司令员给我哪怕1

个坦克团。必须!

朱可夫:坦克的事我们解决。

科斯坚科:集团军司令部1

架通信飞机都没有。

朱可夫:好。找地方给你调。情况你了解吗?

科斯坚科:了解,我和第6

集团军保持着有线通信联络。

朱可夫:好。再见。

德军俘虏交待,德军指挥部打算攻占俄罗斯拉瓦后将第14摩托化军投入战斗。

俄罗斯拉瓦筑垒地域从战争爆发起就由第35和140

独立机枪营、米库舍夫少将的第

4

及步兵师及马雷少校指挥的边防总队把守。

德军第17集团军指挥部在该地段用了5

个步兵师。

佩列梅什利筑垒地域由第52和150

独立机枪营及第92边防总队把守。筑垒地域

的部队6

月22日早6

点占领工事,同边防部队和职工武装部队一起首批迎击敌人的

火力和冲锋。

英勇的城市保卫者们顶住兵力占优势的敌人进攻长达数小时,然后按照第92边

防总队队长的命令撤往城外,继续阻击敌人。这就为杰缅季耶夫上校指挥的第99步

兵师赶到佩列梅什利创造了条件。6

月23日,该师和混编边防营一道发起进攻,把

德军赶出了城外。

6

月23日德军重新开始进攻,俄罗斯拉瓦方向攻势尤猛。敌人在有些地方成功

楔入了第41师的防区。但在米库舍夫将军的坚强领导下,敌军又被我军的反击打回

出发阵地。

但当天即将结束时,德军找到了薄弱环节。他们对第97和159

步兵师俄罗斯拉

瓦和佩利梅什利处的接合部猛攻。后者因没能顶住敌人的冲击退却了,致使邻近部

队陷入困境。第6

集团军司令员穆济琴科将军采取补救措施也没能挽回战局,到24

日将尽时此处防线出现了宽达40公里的缺口。

俄罗斯拉瓦和佩列梅什利筑垒地域继续胜利地抗击敌人进攻。第99师没丢一寸

阵地,反给敌人以重创。

步兵第41师作战也很成功。只因第159

师地段楔入了敌大量军队,6

月26日后

半夜筑垒地域有被包围的危险,方面军首长才令部队撤往后方防区。

步兵第99师从6

月23日至28日始终坚守佩列梅什利,直到29日早晨才奉方面军

指挥部之命放弃城市。

6

月25—26日,战斗行动日益激烈。

因敌先头部队抵达杜布诺地区,里亚贝舍夫将军奉命将第8

军转向此地。第15

机械化军的主力直指别列斯捷奇科总方向,继而也转向杜布诺。正向杜布诺进发的

还有第36步兵军和第19机械化军。

敌军很快得到第55军增援,使其杜布诺集团免遭被全歼的命运。

为了继续基辅方向的进攻,德军统帅部被迫从战略预备队中抽出大量兵力和上

百辆坦克加强冯·克莱斯特的部队。

如果西南方面军的地面和空中侦察组织得更好一些、军队的协同动作和指挥更

有组织一些,反击的效果也许就会更大。

我从这几天与瓦杜了将军的电话谈话中知道西方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司令员、

司令部至今还没和各集团军司令员建立稳定的通信联络。各师、军被迫各自为战,

缺乏与友邻部队、航空兵的协同行动,缺乏上级适当领导,西方方面军和西北方面

军情况危急。

过了不久,总参借助各种情报来源终于搞清了敌军大批装甲坦克部队和摩托化

部队已在两个方面军的一系列地段完成突破,在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迅速

推进……

近年来统帅部常被指责没有下令从纵深抽调我军主力还击敌人。我不打算断言

如果这样做了,会产生何种结果,更好还是更糟。对此需要补充的是,希特勒勒统

帅部极力盘算的正是我各方面军主力靠近国境线,以便在那里将他们围歼。这是战

争初期“巴巴罗萨”计划的主要目标。(着重点是我加的。——朱可夫注)

6

月26日早晨,瓦杜丁将军打电话到捷尔诺波尔指挥所,通知我说:“波罗的

海沿岸地区和白俄罗斯情况危急。西方方面军第8

集团军正退往里加,第11集团军

退向波洛茨克方向;莫斯科军区第21机械化军被派去加强西方方面军。斯大林同志

命令组建预备队方面军,将其在苏谢沃—涅韦利—维捷布斯克—莫吉廖夫—日洛宾

—戈梅利—切尔尼戈夫—杰斯纳河—第聂伯河一线展开。预备队方面军由第19、20、

21、22集团军组成。”

方面军首长、统帅部和总参,那些天始终没法获得关于各方面军当面之敌的完

整情报。为了对战争最初几天的情况有个整体认识,应该谈谈我军边境军区的部署,

然后再讲一下当时入侵我国的德军的部署。

从巴仑支海到黑海全长4500公里,是把5

个边境军区的陆地边境线和全部海岸

线都算在内的。而所有的海岸线都只有海岸防御和海军在掩护。

而问题是从塔林到列宁格勒的芬兰湾沿岸根本没有军队。所以我们的170

个师

实际上只把守3375公里防线,而不是4500公里。

这些兵力战前是如下部署的: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上将,

军事委员军政委级季布罗瓦,参谋长克列诺夫少将)有25个师,其中有4

个坦克师、

2

个摩托化师和1

个步兵旅。

西部特别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军事委员军政委弗米内赫,参谋长克里

莫夫斯基赫少将)有24个步兵师、12个坦克师、6

个摩托化师和2

个骑兵师。

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雷科夫,师政委、参谋长普

尔卡耶夫中将)有32个步兵师、16个坦克师、8

个摩托化师和2

个骑兵师。

敖德萨军区(司令员切列维琴科中将,军事委员科洛比亚科夫,军政委、参谋

长扎哈罗夫少将)有13个步兵师、4

个坦克师、2

个摩托化师和3

个骑兵师。

可见,我军最强大的集团部署在西南方向(基辅特别军区和敖德萨军区),共

45个步兵师、20个坦克师、10个摩托化师和5

个骑兵师。

4

个西部边境军区的149

个师和1

个旅中有48个师组成掩护部队的第1

梯队,

部署在离国境线10—50公里处(步兵师较近,坦克师较远)。各边境军区的主力部

署在离国境线80—300

公里处。

沿海军区的侧翼由海军和主要以炮兵构成的沿岸防御掩护。

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边防部队直接驻扎在国境线。

而德军统帅部有153

个按战时编制配置的师同时投入战斗,其中29个师对波罗

的海沿岸军区作战,50个师对西部特别军区(其中15个坦克师),33个师对基辅特

别军区(其中9

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12个师对敖德萨军区和近5

个师在芬兰。

24个师组成预备队并在各主要战略方向推进。

在敌“北方”、“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共有近4300辆(门)坦克和强击

火炮,有4980架军用飞机支援陆军。侵略军炮兵几乎超出我军1

倍,炮兵牵引已基

本摩托化。

我曾不止一次对战争最初几日进行反思,力图了解和分析我们这些军人,也就

是国防人民委员、总参和各军区首长本身在战争前夕及战争之初所犯的战略战役错

误的性质。

首先对于敌人同时在所有展开的各重要战略方向上投入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转入

进攻,亦即对此次进攻的性质我们根本没有料到。

其次,战争前夕西部军区第10集团军和其他许多部队部署在凸向敌方的比亚韦

斯托克突出部。

1940年造成的军队的这一错误部署直至战争开始为止都没得到纠正。而当敌军

主力打破掩护部队两翼,在格罗德诺和布列斯特完成突破时本应将有被合围危险的

第10集团军、第3

、4

集团军侧翼撤往其后方地区——受威胁地段。但当时没有这

样做。

同样从合围威胁下撤出过晚的西南方面军各集团军也是重复了类似错误。

还有一个我前面部分提及的最高统帅部和总参所犯的错误应该指出。我指的就

是根据第3

号指令进行反攻一事。

统帅部下达反攻任务时不了解6

月22日将尽之时的实际情况。

按照当时的情况,唯一正确的作法就是用机械化军对敌人装甲坦克部队造成的

楔部进行反击。反击虽进行了,但因大多组织不好、缺乏应有的协同作战没达到目

的。

有些集团军司令员不在自己的指挥所组织有力指挥和保护与友邻、方面军司令

部及空军的联系,却跑到部队去,在不了解方面军其他集团军地段的情况之时就下

达指示。这就将部队和兵团的指挥员置于困境。他们无法与上级指挥部保持联系、

被迫各行其事,常使友邻受到损害。

在我国西部战略方向,德国最强大的陆军和空军集团的矛头直指莫斯科。对我

西方方面军作战的是包括两个野战集团军(第4

和第9

)和两个坦克集群(第2

3

)在内的“中央”集团军群。编内有一个整俯冲轰炸机军的第2

航空兵队负责支

援“中央”集团军群。该集群配备了统帅部的炮兵、摩托化部队、工程建筑部队和

强有力的辅助技术装备。

此处德军在自己的所有主攻方向都形成了5

—6

倍的优势。

布列斯特地区形势危急。

虽说敌人对我第4

集团军(司令员科罗布科夫少将)发动突击的兵力不亚于在

格罗德诺地区进攻第3

集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中将)的兵力,但第4

集团军拥

有英雄的布列斯特及其附近部署的第22坦克师、第6

、42、49、75步兵师的部队,

故而可以更好地组织防御行动。遗憾的是集团军领导甚至在得到第14机械化军加强

后也没有这样做。

白俄罗斯明斯克远方要冲这几日情况如何呢?

方面军司令员帕夫洛夫大将不能确知第3

、第10和第4

集团军的情况,也不能

对突破的敌装甲集群做出全面判断,所以往往做出与实际战况不符的决定。

6

月26日斯大林往捷尔诺波尔的西南方面军指挥所打电话找到我说:“西方方

面军出现紧急情况。敌人逼近了明斯克。真不知道帕夫洛夫出了什么事。库利克元

帅也不知在哪里。沙波什尼科夫得了病。你能不能马上飞到莫斯科来?”

6

月26日深夜,我飞回了莫斯科,直接去见斯大林。

那里的形势的确非常严重。

讨论过现状后,我们除了建议以第

13

、19、20、21和

22

各集团军立即占据

西德维纳—波洛茨克—维捷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莫济里一线的防御外也别

无良策。另外,还用统帅部预备队的第24、28集团军接着在后方防线沿谢立扎罗沃

—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戈梅利一线建立防区。此外,我们建议再紧急组建2

—3

个由莫斯科民兵师组成的集团军。

尽管指战员们发扬了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各级指挥员坚忍不拔,西方方面军所

有地段的情况依然继续恶化。6

月28日傍晚,我军撤出明斯克。

6

月30日,斯大林给总参打电话,命我召回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帕夫洛夫大将。

次日帕夫洛夫大将就到了。他当天被解除了方面军指挥之职并很快被送交法庭。

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被任命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中将为副司令员。

为了加强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的集团军也编入了该方面军。

西北方面军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为了掩护普斯科夫—列宁格勒方向,最高统帅部命第21机械化军军长列柳申科

将军从奥波卡—伊德里察地区前出到陶格夫匹尔斯地区,防止敌人强渡西德维纳河。

但因敌人已于6

月26日强渡了该河并占领了陶格夫匹尔斯,所以这一任务根本

不能完成。第21机械化军还是大胆转入进攻,对敌军第56摩托化军出击,阻止了该

军的前进。

6

月底,斯大林再次更换军事指挥。6

月30日任命瓦杜丁中将为西北方面军参

谋长。

7

月2

日,第27集团军在敌军的进逼下开始撤退。整个这一时期该集团军都在

全线作战,没有兵力和兵器建立纵深梯次防御。

由于我预备队到达韦利卡亚河过晚,敌人行进中就占领了普斯科夫城。

这样,在战争的最初18天里,西北方面军就失掉了立陶宛、拉脱维亚和俄罗斯

联邦的部分领土。

在西线——维捷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和博布鲁伊斯克方向7

月初几天的

战斗是在敌装甲坦克部队和空军占压倒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南线,德国和罗马尼亚部队从罗马尼亚开始进攻,主攻莫吉廖夫—波多利斯

基—日梅林方向,造成了深入西南方面军第12、26和6

集团军侧翼和后方的威胁。

敌人经过6

昼夜的激战突破了南方方面军部队的防御,推进60公里。西南方面

军的状况也大大恶化,因为德军经过数次努力最终在罗夫诺—杜布诺—克列梅涅茨

地区突破我防御,涌进了突破口。

7

月7

日别尔季切夫被侵占,7

月gH日托米尔被占。

西南方面军指挥部为消除被围的威胁于7

月9

日组织了对别尔季切夫的反击。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指挥部因部队伤亡严重,又担心其主力集团的侧翼受到

来自北面的突击,暂时停止了日托米尔地区的进攻。

这样,敌人包围西南方面军部队的企图再次失败。

在北线,进攻行动始于6

月29日,战斗是局部性的,对总的战略形势产生不了

影响。

自从法西斯德国撕毁互不侵犯条约,派兵侵略我国以来,差不多过去三周了。

在此期间,希特勒军队已伤亡近10万人,损失1000多架飞机和近一半的参战坦克。

苏联武装力量,特别是西方方面军部队遭受了重大损失,对以后的战事产生了

巨大影响。苏德战场上的兵力兵器对比变得更有利于敌人。敌人深入我国腹地达500

—600

公里,夺取了重要的经济区和战略要地。

那时,苏联统帅部除进行战略防御外,别无良策。

当时我们实行战略防御的最主要目的是:1

.尽可能长时间将敌人拦阻在各防

御地区内,赢得最多的时间从内地调兵和建立新预备队派往前线,在最重要的方向

展开;2

.使敌人遭受最大程度的损失,竭力疲惫和削弱敌人,以此达到敌我力量

的某种平衡;3

.确保党和政府采取的内迁居民和工业的措施的执行,争取工业转

入战时必需物资生产的时间;4

.最大限度集中兵力转入反攻,不仅粉碎希特勒的

战争计划,而且要打败法西斯德国及其仆从国。

我军在进行防御战时不仅打退了陆地、空中和海上的敌人,而且在一系列条件

下展开了强大的反击。红军和游击队以其英雄的行动使敌人遭受了巨大损失。

7

月份,各方面的情况更加复杂了。尽管大量来自内地的军团被投入交战,我

们仍无法建立抗击敌人的稳固战线。

我军的铁路运输由于一系列原因时常中断。到达前线的部队往往无法集中就投

入战斗,对部队的士气和作战的稳定性产生了恶劣影响。

我军的劣势还在于,由于缺乏快速越野牵引车,炮兵不能为必要时协助打退敌

坦克的冲击实行全线机动。方面军和集团军里只剩极少的坦克部队和兵团。而争夺

斯摩梭斯克的激战就在这种条件下展开了。

叶尔沙科夫中将指挥的第22集团军从西北守卫斯摩棱斯克方向,其左翼梯队后

面是科涅夫中将指挥的第19集团军,库罗奇金中将指挥的第20集团军在从维捷布斯

克到奥尔沙地段把守,往南沿第聂伯河左岸到罗加乔夫驻守着列梅佐夫中将指挥的

第13集团军。

卢金中将指挥的第16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集中为方面军预备队。格拉西缅

科中将,继而是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的第21集团军在西方方面军南翼作战。

敌人的意图是,以强大的突击集群分割我西方方面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包围

部队主力集群,开辟通往莫斯科的道路。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

、3

坦克集群在第1

梯队发起了对西方方面军的

进攻;第2

坦克集群从什克洛夫地区发动主攻,从西南包抄斯摩棱斯克,其第24摩

托化军从贝霍夫向克里切夫和叶利尼亚进攻;第3

坦克集群与第5

、6

军协同突击,

从西北面包抄斯摩棱斯克。敌人占有巨大优势。

1941年7

月16日斯摩棱斯克几乎全部被敌军攻占。第16和20集团军在城北部陷

入包围,但他们没有缴械,继续战斗近10天之久,从而拦阻了德军在莫斯科方向的

进攻。

然而斯摩棱斯克地区的战斗不但没有停止,相反还更加激烈了。统帅部在西方

方面军后方紧急建立并展开了新的防线。

6

月14日,还在通往斯摩棱斯克的要冲战斗期间,由第29、30、23、28、31和

32集团军组成的一个预备队集团军新方面军在波格丹诺夫中将指挥下全面展开;后

来这些部队大部分转归西方方面军了。方面军各集团军在旧鲁萨—奥斯塔什科夫—

别雷—叶利尼亚—布良斯克防线展开。7

月18日通过了一项决议,为掩护莫斯科,

在其远方要冲,在莫扎伊斯克防线展开一个新的方面军,预计编入其中的有正在组

建的第32、33、34集团军。

在保卫斯摩棱斯克的会战中,最高统帅部为了摆脱已形成的险境,决定从预备

集团军方面军拨给西方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20个步兵师。这些师组成了5

个集团

军群,分别由罗科索夫斯基少将、霍缅科少将、加里宁中将、卡恰洛夫中将和马斯

连尼科中将指挥。

铁木辛哥元帅按照统帅部指示给上述各集群下达的任务是:从别雷—亚尔采沃

—罗斯拉夫利地区向斯摩棱斯克总方向实施反突击,肃清敌突破的部队,并与在斯

摩棱斯克地区包围圈中顽强厮杀的该方面军主力会合。

7

月23日,第28集团军群部队从罗斯拉夫利地区开始进攻,而6

月24和25日,

第30和24集团军部队群在罗科索夫斯基指挥下从别雷—亚尔采沃地区开始进攻。敌

人立即向斯摩棱斯克地区调集了补充兵力,企图就地歼灭被围的西方方面军第16和

20集团军部队。战斗具有极端残酷性。7

月26日,第16和20集团军的大部分部队在

编有坦克部队的罗科索夫斯基部队集群的援助下,在亚尔采沃以南胜利突出包围,

抵达第聂伯河东岸,与方面军主力会合后转入防御。

敌人投入了9

个师组成的部队集群迎击卡恰洛夫指挥的3

个师的军队集群。后

者从罗斯拉夫利向斯摩棱斯克前进。敌集群中有一个摩托化军。敌人于行进中夺取

了罗斯拉夫利,包围了卡恰洛夫集群。

此处兵力对比十分悬殊。卡恰洛夫集团军处境艰难,少数人成功地撤出与自己

人会合了。司令员卡恰洛夫在此役中英勇牺牲。

敌第46摩托化军占领了叶利尼亚且企图对多罗戈布日展开突击,但被预备队方

面军第24集团军阻截了。

统帅部为了防御格梅利方向,7

月23日组建了编有在谢夏—普罗波伊斯克继而

沿第聂伯河向南的防线作战的西方方面军第4

、13和21集团军的中央方面军。

斯摩梭斯克会战在1941年夏季各战役中占有重要地位。虽说未能像统帅部计划

的那样成功地粉碎敌人,但敌突击集团被重创和削弱。

德国将军们承认,希特勒分子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损失25万官兵。

7

月30日,希特勒统帅部下达命令,“中央”集团军群转入防御。

阻延斯摩棱斯克的敌人进攻是一个重大战略胜利。我们因这一胜利赢得了准备

战略预备队和在莫斯科方向采取防御措施的时间。

应当给铁木辛哥元帅应有的评价。在战争最初的艰苦日子里,他做了大量工作,

在坚定地指挥部队的同时,动员了一切力量反击敌人的进攻并组织防御。

7

月末,波斯克列贝舍夫打电话问我:“铁木辛哥在哪儿?”

“铁木辛哥在总参,我们正探讨前线局势。”

“斯大林同志命您和铁木辛哥立即到别墅见他。”

当我们走进房间时,看到几乎所有政治局委员都坐在桌旁。

“事情是这样,”斯大林说,“政治局讨论了铁木辛哥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职

务以后的工作,决定解除他的职务。有人提议由朱可夫担任这一职务。你们有什么

看法?”斯大林问我和人民委员。

铁木辛哥默不作声。

“斯大林同志,”我说,“经常更换方面军司令员会严重影响战役进程。司令

员来不及熟悉战情就被迫指挥艰巨的战役。铁木辛哥元帅指挥方面军不足四周。在

斯摩棱斯克会战中他深入了解了部队,发现了他们的特长。他做了处在他的地位上

所能做到的一切,几乎在斯摩棱斯克拖住了敌人1

个月。我想,任何其他人也无法

比他做到更多的事情。部队相信铁木辛哥,而这是很关键的。我觉得,现在解除他

的方面军司令员之职不公平也不适宜。”

加里宁认真倾听之后说:“怎么样,看来说得很对。”

斯大林不慌不忙地抽着烟斗,看了看政治局其他委员,说:“也许我们还是同

意朱可夫的意见?”

“您说得对,斯大林同志,”几个人齐声说,“铁木辛哥还会扭转局势。”

命令铁木辛哥立即返回前线后,就让我们走了。

提出的这些意见自然令铁木辛哥很难过,但战争中任何事都会发生,在决定重

大问题时不可能经常考虑个人的感受。

斯摩棱斯克激战后,西线战事暂时平静了。

正在乌克兰地区进行艰难防御战的西南方面军此时情况如何呢?

从战争的第一天起,乌克兰的战事就不曾像希特勒的闪电战计划中所预计的那

样发展。在德军的各次突击下,红军依然是边退却,边进行顽强的抵抗。

德军因在基辅筑垒地域遇到顽强抵抗,便急转向南,想深入到从别尔季切夫—

旧康斯坦丁诺夫—普罗斯库罗夫一线退下的我第6

、12集团军后方。部分敌军抵达

基辅以南第26集团军地段。我两个集团军面临同深入其后方的敌军的严酷作战。

西南方面军部队在南方方面军协同下,试图以反击拦阻敌人的进攻。他们虽重

创了敌人,却未能阻止其前进。德军调整了部署,再次对退却的第6

和12集团军发

动进攻。

由于距离太远造成指挥困难,西南方面军请求把两个集团军交南方方面军首长

指挥。

正在退离的这两个集团军各兵团的大部分转交南方方面军时已经被包围。第6

集团军司令员穆济琴科将军受重伤被俘。第12集团军司令员波涅杰林将军也未逃出

被俘的命运。当时南方方面军的形势也极为艰难。该方面军的第9

集团军一面退却,

一面在被半合围状态下进行战斗;其部分兵力退到因古列茨河。

敌军进至第聂伯河,向扎波罗日耶、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敖得萨突破,使

整个西南方向上的苏军处境严重恶化。但德军也为这一胜利付出了高昂代价。

泛黄照片 2022-07-04 15:24:39

相关推荐

多啦A梦来我家

那天,我正在家里看书,突然一道蓝光闪过,一个蓝色的物体莫名其妙得出现在我家,把我吓得跪在了地上。我颤抖着瞥了一眼,突然发现那个怪物原来是多啦a梦!惊魂稍定的我还没有说出话,它就茫然的问:这是哪啊?我努力从牙缝里...
展开详情

我所期待的星期天

唉!讨厌的星期天又来了!一座座堆积如山的作业等我去铲平,还要穿梭于各上辅导班之间。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如果星期天像我所期待的那样,该有多好啊!当我睁开蒙胧的睡眼,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开始了。吃完早饭,我看看课外...
展开详情

拿报纸

我隔壁的刘爷爷去成都避暑了,刘叔叔在家,刘叔叔每天都要上班,他叫我来拿报纸,我答应了他,帮他们拿了一个月的报纸。刘爷爷回来了,他发现报纸不在了,以为是被偷了,他敲了我的门,问我报纸在不在我这,我说:在,我就把报...
展开详情

树的故事

从前有一棵树,树上长着很多叶子。一天,树枝对叶子说:喂,你为什么总是跟我抢营养,你有总就给我滚。叶子被激怒了,便说:好,我走。时间似箭飞过,转眼间到了秋天,树上的叶子一片一片的从树上落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树开始...
展开详情

黄太狼的故事(五)打工记

黄太狼为了能补交上医药费,决定外出打工,黄太狼收拾行李,离开了家,踏上了挣钱的路。心里虽然不情愿,但是也没别地办法,只好认命了!黄太狼来到建筑师河马的家,他敲了敲门,发现河马大师不在,于是,他在河马大师家旁边的...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浅冬的意思

浅冬的意思是刚刚入冬。
浅(拼音:qiǎn、jiān)是汉语通用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水,戋声。浅本义指水不深,也指房屋等处所窄小,引申指时间上的距离短。此外浅也引申为内容、见识、学问、颜色等不深,用作抽象意义。“浅”另有一个音读jiān,古书上叠用成“浅浅”,用来形容水流声,现代已不常用了。
出处:
1、《诗经·邶风·谷风》:“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2、《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相关组词:深浅、浅水、浅色、搁浅、肤浅、粗浅。
反义词:深。

高尔基的代表作

高尔基的代表作有《海燕》、《在人间》、《鹰之歌》、《母亲》、《我的大学》、《春天的旋律》、《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小市民》、《意大利童话》、《在人间》、《俄罗斯童话》等。

人物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高尔基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哥罗德镇的一个木工家庭。

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10岁时,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

1884年,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投身于革命活动。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

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

1921年10月,高尔基出国疗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

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因病逝世,享年68岁。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的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高尔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浪漫主义。高尔基一生都在探索个人和历史的关系,寻找合理的社会生活,其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往往充满激烈的内心冲突,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高尔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监督和放逐,但他依旧始终如一地进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学活动。

高尔基的创作中处处洋溢着对积极人生态度的赞美,向往唤醒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激情,唤起人对自己作为人的自豪感,鄙视怜悯与恩赐。在高尔基看来,人有权力,也有力量创造与人相称的生活,怜悯与恩赐是贬低人,有辱人的尊严。

高尔基有互相冲突的两种人格。一是对现实社会造成人异化的现实的悲剧性体验和失望的痛苦;二是对人、对社会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理想主义的认识。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的高尔基对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充满了热爱和信念的,他是怀着极大的热诚去迎接美好的未来的。作家此间的创作描写了革命前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表达了他一种急切地改变现实的渴望,对未来新生活主人的召唤。

艺术特色:

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高尔基强调通过典型化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同时展示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其现实主义创作又融入了积极浪漫主义的乐观、自信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高尔基主张作家应以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形象,使艺术形象真实而生动。对文学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其根本点取决于作家对生活感受的程度,这中间必然表现出作家的审美态度。高尔基对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性也体现了他的新的审美观。他以敏锐的观察力认识到生活的真实本质是正演绎着一场前历未有的社会巨大变革。而掀起这场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就是已经觉醒的劳动人民,他称之为“新人”,因此,他的文学创作的真实性及艺术的典型化的理念中明确了艺术就是要塑造这些为社会变革不断奋斗的“新人形象”。

高尔基的现实主义文学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现实主义仅仅反映社会的真实现状,而这种真实现状大多表现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其实质是通过人性受到的摧残而表现出的对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人物影响:

在作家辞世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对他的兴趣还是出现持续性的高涨。在欧美各国,不时掀起了“高尔基热”。尤其是高尔基的剧本,不断被搬上各国舞台,或拍成电视、电影。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底层》和《仇敌》等在美国上演或播出,《仇敌》被剧评家认为“是已经播出的节目中最好的剧目”。在联邦德国,上演过高尔基的《瓦萨·日列兹诺娃》,而演出《避暑客》时,被评论家誉为文艺复兴以来的盛事。而在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地,也都上演过高尔基的剧本。

高尔基的创作对美国进步作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尤其是他创作中的“个人的社会活力”(指个人变革自我、变革社会和变革自然的创造力)主题与“死物奴役活人”的主题,以及处理这类主题的艺术风格,更是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高尔基充满革命激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的作品,为中国广大读者所喜爱,教育和鼓舞我国人民为消灭剥削制度和建设新社会而斗争。

夜夜心是什么意思

“夜夜心”的意思是因为狐独而夜夜悔恨。出自唐代李商隐《嫦娥》,原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赏析: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慈眉善目形容老人还是年轻人

“慈眉善目”形容老人。意思是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出自《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造句:
1、我们都被她慈眉善目的样子蒙骗了。
2、老爷爷慈眉善目,一定是个好人。
3、孙爷爷长得慈眉善目,又爱给我们讲故事,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4、这个大娘,慈眉善目的,一见到她就觉得亲得不得了。
5、这位老人脸上总是挂着笑,看起来慈眉善目的。
6、小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境仰望着慈眉善目的太阳。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