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体会

英姿飒爽 实用文 实用文
精选回答

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工作体会

一、高考作文试题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二、阅卷情况概述1、作文得分情况今年高考作文全省平均分40.37,XX年是39.62,满分18人次,考生比XX年多,满分比XX年少,07年满分作文20多人。2、阅卷情况总体介绍考生、阅卷老师都比去年增多,评卷培训严格认真,增加阅卷教师资格审核环节。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约61万,比去年增加了7万多,阅卷老师比去年增加了200多人,中学教师占70%。作文阅卷教师为600人,后又从其他小组调拨人手过来。今年作文阅卷增加了阅卷教师资格的审核环节。阅卷分工是报到之前就电脑分好的,6月13日上午集中开大会,由语文评卷组工作人员统一进行阅卷相关事宜的培训,接着是分组到不同的多媒体教室参加相应题组的阅卷培训。作文组阅卷培训从大约上午9:30开始,一直到中午12:45才结束,由作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主讲,她对题意进行了较详细的剖析,并对样卷进行了逐一分析。接着,下午先进行试评,每个小组10位阅卷老师,每位老师先试评两组试卷,如果两次作文评判的分数都与所在小组的平均分相差两分以上,那么,就被视为不适宜评判作文,很遗憾地要打道回府了。试评结束后进入正式评卷,每天6小时,若晚上加班,就要阅卷9小时,一共进行了10天。3、阅卷操作流程作文阅卷按照等级评分标准给分,小组调控,后台系统总监控。作文阅卷按照分项标准给分的(见附图一),参考答案所示的评分标准对应电脑阅卷时出现的对话框(见附图二),每一个标准点一下鼠标,最后点“提交”,一篇作文完成阅卷要点6下鼠标。每一篇作文都有至少两位老师评阅,两个分数超过7分的自动进入三评。组长有一台电脑可以反映全组阅卷的情况,随时调控进度和平衡得分,比如,改得过快或过慢就会提示注意,而如果一位老师的评分过于集中在某一区间,区分度小于5的时候,组长也会单独提示的。在所有的阅卷机器之上,还有一个总的后台阅卷系统,由作文阅卷大组通过它对每个组、每个老师的所阅试卷随时调出来查阅,若发现某位老师和别的老师的评判分数相距太大——设定的最大差距分是7分,就会提醒相关老师调整。阅卷期间,小组长不断地被召集开会,然后小组长在短会后及时向大家传达作文阅卷大组的意见或建议。对满分作文比较慎重,即使是两位老师同时都给了满分,后台阅卷系统也会重新集体讨论,再决定是否审核通过。三、阅卷心得体会(一)更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评价与往年的注重作文结构、作文语言的文采不同,今年的高考作文更注重学生内在思维品质的评价。从作文评卷组陈妙云老师对本次高考作文的题意说明以及语文评卷组组长柯汉林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讲话可以这一特点。陈妙云老师在阅卷培训时做了9点说明,其中对题意解读的说明有:(一)对题意的说明“不要轻易说‘不’”中,有“不要轻易”和“不说不”两层含义,着重强调的是“不要轻易”。基于此,有五个角度:1、为什么不能轻易说不。2、怎样才能不轻易说不。3、可以针对某个人、某类人群、某件事、某种情况展开阐述。4、可针对当下情境或背景阐述为什么要“不轻易说不”。5、从结果、效果来谈,不轻易说不的好处。(二)对把握题意的说明1、只写不要说“不”,忽略了“不轻易”,判基本符合题意。如论坚持、论面对大自然等。但不要以题意的评判代替其他标准的把握,如果考生只是基本符合题意,但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等,那么表达、发展等级项就可按照相应得标准往二、三等评判。2、笼统提及“不轻易”,但重点落在说“不”上,则属符合题意,只是一笔带过“轻易”,落点在说“不”上。3、既表达了不“轻易”,又表达了不要说“不”,则是切合题意。4、文章以“不轻易”为重点,把“不轻易”分析的很具体透彻,或设置一种情境,来展现什么是“不轻易”,则为更优。(三)对“不轻易”的说明。既然“不轻易”这么重要,这样去强调,那么怎样理解“不轻易”呢?61万考生对什么是“不轻易”的理解肯定是丰富多彩的,允许考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间。主要可以概括为:1、面对绝境,包含险境、困境、窘境、逆境等,在一般人都放弃、在常理下都会放弃而他不放弃,把这样的情境写足,就是写出了“不轻易”。2、缘于理性。考生对从理性的角度思考,对一件从未经历的事情,不轻易说“不”;对复杂的现象,在未理清是非曲直时,不轻易说不;对任何事情都显示愤情式的姿态,来表现自己的特立独行,这就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就很容易轻易地说“不”。3、出自智慧。有时不得不说“不”的时候,有的人却运用高度的智慧、高超的方法、巧妙的艺术、圆满的谋略去说“不”,这就是写出了“不轻易”。综上,有“三看”:看是否交代相应情境;看是否阐述理性;看是否展现智慧。语文阅卷组组长在阅卷进行到第5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考生对题意的把握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逻辑性不严密,思考不够透彻,不够深刻;二是考生对题意把握的不够准确,虽然没有偏离题意,但能够吻合题意,写得到位的考生的不多。

柯老师还说,从答卷情况来看,许多考生达不到一定的思维高度,他们弄不清题目内在的逻辑关系,结果其表述让人摸不着头脑。例如,“面对别人泼来的的污水,苏轼不轻易说‘不’”,“不什么”没有写出来;又如,“面对命运,我们不要轻易说‘不’”,也没有说清楚“不什么”,因为我们也可以说:“面对命运,我们要坚决说‘不’”。此外,许多考生由于不能辩证地理解问题,不根据具体问题思考,甚而不“不要轻易说‘不’”变成绝对真理的口号,好像凡是说“不”的都错了,好像对任何事物都不能毫不犹豫地说“不”了。

柯老师表示,通过今年的作文,要好好地研究高中生的思维世界。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识多些,更要让学生变得聪明些!

(二)从考场作文管窥08高考学生写作现状(选段例析)

从这次的考场作文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思维不够严密,例1—3属上乘,不多见,4—9为思维表现出疏漏者,有比较大的比例。

1、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我们必须坚决说“不”,但也有一些事情,不能轻易说“不”。

……

(点评:这一句开头,让我们看到了文章辩证性的一面,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直接点题,即既要说“不”,但也不能轻易地说“不”,而且没有华丽的辞藻,在于一语中的。——引自《信息时报》采访柯汉林时进行的点评。)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对大臣的建议没有轻易说“不”,虽然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但他能吸纳群臣的意见,所以最终能够统一中国。但统一之后,他沉迷于权力,对大臣的意见轻易说“不”,所以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点评:通过这个举例,这名考生写出了“不轻易说‘不’”和“轻易说‘不’”的两个不同效果,起到映衬主题的作用。

论述过后,考生又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达到了完美统一。最后,评卷组一致认为,这篇作文一评可以推为满分获优秀作文。——引自《信息时报》采访柯汉林时进行的点评。)

2、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开头)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说“不”。

……

(点评:开篇分析了“说‘不’”在两类不同的人那里的表现,表现了一分为二的辩证思考,并引出观点。全文抓住轻易说“不”和不轻易说“不”的区别,立意深刻,充实丰富,语言素养好,最后,这篇作文得分为58分。

不过,仍有一点逻辑上的瑕疵,即开篇与中心论点不甚协调。因为不要轻易说“不”可以针对“轻浮者”和“意气用事者”进行规劝,但对智者、勇者则不合适了。)

3、什么是“不”?那是对事物可能性的一种否定。当你说出“不”字的时候,你也就认为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没有希望。然而,世事无绝对。世上几乎没有事情是绝对可能或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朋友,请不要不加以认真思索,就轻易说“不”。

(点评:细致而严密地辨析题意,理性而准确。)

4、并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结成果实,但所有的果实都曾是花朵;并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能走向成功,但所有的成功都曾经历挫折。在人生路上,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轻易说“不”。(开头)

(点评:中心论点得出比较突兀,思维跳跃性大,不严密。)

5、“不抛弃,不放弃”,这曾是风靡全国的一句话,《士兵突围》中许三多的台词。没有一句话比这更让人坚定,没有一个词语比这更让人振奋。怎能轻易说“不”呢?(开头)

“不”让希望之光照亮金色的跑道,黑暗退却,让激情点亮人生。……

(点评:意气之语,武断的结论,经不起推敲了。)

6、“不”代表着软弱,代表着退缩,代表着不坚强。(开头)

7、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说“不”,要把它永远地埋葬,“我可以”才是我们克服困难,勇折桂枝的帆船!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摒弃“不”!

(点评:片面地思考问题,不能一分为二。)

8、不要轻易说“不”,是范仲淹那种不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泊;不要轻易说“不”,是苏武牧羊的忠洁刚烈;不要轻易说“不”,是居里夫人的衣不解带;不要轻易说“不”,是张骞那凿空的驼铃阵阵。

(点评:对论据缺少分析,没有找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缺少说服力。)

9、河蚌选择了创伤,最终孕育出美丽的珍珠;雄鹰选择了长空,最终成为了飞翔的精灵;瀑布选择了悬崖,最终跌宕出一曲壮丽的歌。于我而言,我选择了坚持,决不轻易说“不”。(开头)

(主体部分是项羽、司马迁等面对绝境、困境时的表现)

轻其一片海 2022-07-26 19:13:06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金融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前景怎么样

金融专业既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招生时是文理兼收的,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在金融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科是偏文或偏理的。像是经济政治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就比较偏向文科;而像是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国际经济学...
展开详情

法理学学什么

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法理学课程法理学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