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作者贡献声明对学术期刊有什么影响?

江南采莲
精选回答

国外期刊纷纷开始尝试增设《作者贡献声明》栏目,保障期刊质量,规范学术环境,增加科研诚信。而作者贡献声明的设置有限于上述原因,在假设所有的学术期刊都了解了作者贡献声明的前提条件下,本文认为,设置作者贡献声明对期刊主要有以下5个层面的影响。

1.1政策层面

宏观政策是推动我国期刊业长期发展的动力。2010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动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制和改制,支持新闻出版企业组织策划和出版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20]。国家的大力支持,为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动力,结合宏观政策,探讨作者贡献声明对期刊的影响力,主要包括期刊的合法性和制约性。

1.1.1期刊的合法性

合法性指期刊在国家层面上的权威为公众所认可的程度。一般通过新闻出版总署的期刊查询平台进行查询,我国正规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部分组成,期刊同时具有主管方和主办方,而印有类似于“CN(HK)”或“CN×××(HK)/R”等非标准形式的均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21]。通常情况下,如果一种期刊有着明确的办刊规范,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来执行,则说明该期刊比较注重合法性,注重长期发展。

1.1.2期刊的制约性

制约性指期刊有严格明确的投稿模式必须遵循。例如署名作者、作者指南、投稿指南等。同时,还包含如何撰写作者贡献声明,作者贡献声明的提交方式等。如果期刊设置了作者贡献声明部分,说明期刊的学术规范意识较强,对自身的制约性较强,对期刊中所刊登的每篇论文都有一定的保护意识,注重维护学者的学术行为。反之,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期刊对署名作者认识不足,相关方面的制度目前还不够健全。

1.2内容层面

学术期刊是知识创造、传播和利用的重要工具,随着学科研究内容的广泛化、研究对象的丰富化、研究视角的开放化,期刊内容能否准确反映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范式、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发生的新变化,可以通过多方面指标来判断,如影响因子、H指数、论文下载量、总被引频次等。结合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认为可以从期刊的学术地位、学术声誉2个角度来探讨作者贡献声明对期刊内容的影响。

1.2.1期刊的学术地位

学术地位指期刊在学术领域内被公众认可的程度,一般通过影响因子来判断期刊的学术地位,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被更多科研人员阅读的机会就越大,期刊的学术地位也就越高[22]。通过对NatureIndex68种期刊的调研发现,期刊的学术地位(影响因子)越高,越注重对期刊格式(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如《Nature》从1999年开始实行作者贡献声明起,到2009年严格规定所有《Nature》系列的期刊都要在文后注明“作者贡献声明”。因此,通常情况下,在同一领域内,如果一本期刊有严格的投稿流程,要求在文后注明作者贡献声明,那么则说明该期刊对其在领域内的影响力比较重视,反之,则说明期刊的稿件中,文章的学术规范格式有待进一步加强。

1.2.2期刊的学术声誉

学术声誉是学术期刊的名片与标签,是学术期刊的重要形象。期刊的学术声誉是保证其在学科领域内长期发展的软实力,当一本期刊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时,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在学术领域长期立于有利地位,就如马太效应一样,期刊的学术声誉越高,投稿的作者就越多,投稿的质量也就越好。如果期刊设置了作者贡献声明部分,说明期刊能够及时跟随世界期刊的发展方向,不断规范和约束期刊的质量,以保证期刊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

1.3科研道德层面

学术期刊必须严格遵守科研道德规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期刊的学术价值。一方面需要遵守出版领域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定符合自身期刊发展方向的规则,紧跟国际步伐的工作指南和科研道德规范标准,时刻保持科学、严谨、有序、规范的办刊原则。

1.3.1期刊的严谨性

严谨性指期刊的出版商、编辑等对待审稿件的格式及论文中署名作者坚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信念。如果期刊设置了作者贡献声明部分,说明期刊比较注重作者对于文章撰写的参与度,注重作者个人知识产权,因为要求作者填写作者贡献声明或是核对贡献声明的过程是一次全部作者对论文撰写过程的回顾,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每个人的贡献,从期刊出版的角度来说,可以减少“名誉作者”,保护真正的作者,避免因为期刊良好的声誉而抬高部分作者的影响力,帮助学术界寻找真正的科研贡献者。

1.3.2期刊的民主性

民主性是指期刊的编辑或审稿人对于投稿作者的一种科学民主的认真态度。如果期刊在投稿流程中设置了作者贡献声明的必填项,那么则说明期刊比较注重作者的知识产权,具有较为严格的学术规范流程,注重民主的学术作风。通过设置作者贡献声明,期刊也可以明确作者分工,减少由于学术不端可能产生的纠纷。反之,则说明期刊对论文出版、对作者声誉等缺乏一定的民主性,尤其当出现知识产权纠纷时,期刊的处理方式往往具有非常强的被动性。

1.4科研环境层面

科研环境是影响科技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不同因素的统称。良好的科研环境既能为科研人员创造舒适的环境,协助科研人员潜心创作,激发其创造力,又能够进一步推动科技领域的进步。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外部表现形式,不仅代表期刊的形象,同时也肩负着净化科研环境的重要责任。

1.4.1期刊的用户环境

用户是期刊的主要对象,正如期刊分成不同的领域一样,每个领域都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开设不同的期刊,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调整期刊的结构、方向,只有不断适用用户的需求,才能发挥期刊的最大价值。其中作者贡献声明最早就是由科研人员所提出的要求,期刊据此设置了该栏目。正是由于用户的这种需求,急切需要期刊及时规范论文的标准,保证其利益受到保护,期刊的用户环境才会越来越好。如果期刊设置了作者贡献声明部分,说明期刊时刻关注用户需求,积极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发展,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及时调整期刊的定位与方向。

1.4.2期刊的学术环境

学术环境是期刊赖以长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术期刊具有传播、认知和教育的重要功能,学科的发展主要通过学术期刊呈现。目前,学术造假、名誉作者、代笔作者的现象层见叠出;部分期刊在处理由此所引发的作者之间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现象时轻而易举,而部分期刊则寸步难行,这与部分期刊闭门塞车,没有与领域内的其他期刊或是国际上的编辑规范进行接轨,忽略论文学术规范等现象的发生对期刊学术环境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4.3期刊的出版环境

随着学术期刊开放性和数字化的环境,新的出版媒介、出版手段的涌现,期刊的出版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期刊出版的跨媒体融合、期刊群的形成、语义出版的出现[23]、期刊出版内容从可发现走向可处理[24]、期刊出版内容的新读者变化[25]等。开放环境所带来的这些变革,推动了学术观点、学术思想的快速传播与交流,期刊的格式越来越规范化,在此环境中,科研人员往往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自己所发表的(往往也是公共资金项目产生的)学术论文及时广泛地向社会传播,同时有效地提升自己和作者的学术影响力[26]。如果期刊设置了作者贡献声明,则说明期刊能够很快地适应领域内办刊环境,及时调整出版方式。

1.5协调发展层面

科学的发展需要可持续性,顶级期刊《Nature》和《Science》距今都已有100年历史,它们的发展经验及发展思路是其他期刊学习发展的典范。期刊生态学是研究自然及人类科技文化环境与期刊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情形[22,27]。从该角度来讲,学术期刊是学术生态环境的调节器,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期刊的发展。

1.5.1期刊的扩散效力

期刊的扩散效力主要指期刊所刊登的论文、期刊的学术规范格式在本领域及整个学术界的影响程度,扩散效力通常是通过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进行判断。如果期刊设置了作者贡献声明,则说明期刊的规范化程度高,能够尊重每一位作者对其科研成果的贡献,保护论文作者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科研工作者的认可,有助于加强期刊在相关科研领域的传播幅度,形成正向循环反馈。

1.5.2期刊的学术净化效力

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倾向于投递到那些规范刊出作者贡献声明的期刊,而不愿意进行这种规范化的期刊将逐渐被科研工作者所抛弃。那么越来越多的期刊将会同样制定作者贡献声明的规范,当该领域内的所有期刊都实施作者贡献声明以后,每一位作者的贡献都可以被准确地衡量,那么对于学术圈内会产生一种净化效力,帮助科研工作者准确认定每一位作者的贡献,大大降低搭便车、学术不端的现象。

1.5.3期刊的创新效力

期刊的创新效力主要指期刊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接受力,通过接受新事物的时间、形式、内容等进行判断。据对NatureIndex68种期刊的调研[15],期刊对作者贡献声明设置的时间各不相同,仅《Nature》就不同,1999—2009年10年期间,从最初1种期刊尝试设置到最后《Nature》系列所有期刊全部设置,说明《Nature》系列期刊认识到作者贡献声明的意义,对待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创新效力。4.65个层面的关系解析作者贡献声明的设置对学术期刊维护学术地位、营造良好的期刊生存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重要性上,5个层面没有差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仅选择了对学术期刊影响比较明显的5个层面进行剖析和阐述。无论是从外部(政策、科研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还是内部(学术和科研道德)层面,作者贡献声明的设置都是学术期刊生存、向国际化前进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对期刊发展的开放性、多元性都具有深刻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这5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渗透、互为前提,共同推动了期刊的长期、有序、稳定、健康发展。作者贡献声明是期刊新的学术规范之一,无论是国际顶尖期刊《Nature》《Cell》,还是国内的部分期刊都设置了该项目,一定程度上说明该项目对学术期刊的影响,而其他期刊在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借鉴这些期刊的办刊经验,紧紧跟随他们的步伐,通过设置作者贡献声明,学术期刊在上述5个层面上实现了自身的发展,不断调整现有发展策略,进一步明确自身宗旨和未来发展方向,以便于期刊发挥更大的价值。

知足常乐 2024-02-21 14:29:11

相关推荐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身体素质良好、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或符合报考院校招生的特殊要求。考研需要什么条件一、合法身份必须是中华...
展开详情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江西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
展开详情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眼科检查必须为裸视。戴隐形眼镜者要保证在检查视力前能够摘掉(需要带隐形眼镜盒及清洗液)。在检查视力前3-5分钟,也可抓紧时间望一下远方、做一下眼保健操或点几滴缓解眼部疲劳的眼药水,使眼球调...
展开详情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大学毕业的年龄通常为22岁。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为7岁,小学读6年,初中读3年,高中读3年,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如果读专科3年就可以毕业,此时毕业的年龄就是21岁。大学毕业年龄偏大的原...
展开详情

东北大学在哪

东北大学在哪东北大学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人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言字怎么查部首

“言”字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言,就可以查到了。言(拼音:y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一般认为是说话,引申指所说的话,或者所说、所写的一个字、一句话。这些意义还存在于“言论、言语”等词语的义素中。
言是汉字部首之一。言用作左旁时简化为“讠”。用言作意符的字主要有三类:
1、表示言语行为,如:语、谈、谓、诵、誓。
2、与言语有关的品德,如:诚、谅、诈、谦。
3、与言语有关的名物,如:诗、词、谣。
“言”字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是指事字,其字形是在“舌”字上部加一区别符号“一”而成的指事字。“舌”与“言”关系密切,就像“刀”与“刃”关系密切一样,都采用了加区别符号造指事字的方式。到了战国时代,舌上的一横变为两横,像舌形的部分与“口”分离,曲笔渐成直笔。秦、楚文字手写体的演变道路基本相同,殊途同归,都与汉隶相近。小篆是规范体,它们一直保持了从“舌”的写法。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师旷论学》文言文道理:
1、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2、“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3、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壮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强烈的阳光;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
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赛马失翁焉知非福”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意思: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
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这个故事说明,世事多变,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因此人们应当从无尽的欲望中清醒,少一些苛求,多一些满足。生活并不会遵从某一个人的愿望发展,改变随时可能发生,但积极地面对改变却会让你发现更好的奶酪。
近义词:失之东隅、因祸得福、因福得祸。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吗

炎帝是真实存在的,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炎帝故里目前有六地之争,分别是:陕西宝鸡、湖南会同县连山、湖南株洲炎陵县、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