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繁体

青春最珍贵
精选回答

飞龙的繁体是:飛龍。

飞龙的拼音是:fēilóng。注音是:ㄈㄟㄌㄨㄥˊ。结构是:飞(独体结构)龙(独体结构)。

飞龙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1.飞的龙。2.比喻帝王。3.传说中的人名。4.对人的美喻。5.鸟名。6.指骏马。7.特指唐代御厩中右膊印飞字﹑左项印龙形的马。8.乐章名。9.即山魈。10.仙药名。飞龙[fēilóng]⒈飞的龙。⒉比喻帝王。⒊传说中的人名。⒋对人的美喻。⒌鸟名。⒍指骏马。⒎特指唐代御厩中右膊印飞字、左项印龙形的马。⒏乐章名。⒐即山魈。⒑仙药名。

二、引证解释

⒈飞的龙。引《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楚辞·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史记·赵世家》:“四年,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清昭槤《啸亭续录·端午龙舟》:“画船簫鼓,飞龙鷁首。”⒉比喻帝王。参见“飞龙在天”。引唐韩琮《公子行》:“别殿承恩泽,飞龙赐渥洼。”清李渔《玉搔头·闻警》:“只要在风涛影里慰忠魂,谁想在云霄顶上终日困飞龙。”⒊传说中的人名。引《吕氏春秋·古乐》:“帝顓頊好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明杨慎《凤赋》:“又采飞龙氏之篆,陈帝鸿氏之砚,书之右书,曰巾几铭;图之左图,为帝命验。”⒋对人的美喻。引《文选·苏武<诗>之二》:“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张铣注:“龙,美喻也。”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苏迈克绳祖武,颇读父书,词苑飞龙,天孙为之夺彩。”郭沫若《东风集·人人学习林凤瑞》:“你竟成为了龙田地区的空中飞龙!”⒌鸟名。引《文选·张衡<西京赋>》:“挂白鵠,联飞龙。”李周翰注:“飞龙,鸟名。”明焦竑《焦氏笔乘·飞龙》:“飞龙,鸟名,凤头龙尾,其文五色,以象五方,一名飞廉,一名龙准。”⒍指骏马。引汉张衡《南都赋》:“駟飞龙兮騤騤,振和鸞兮京师。”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於天衢,驾騏驥於万里。”⒎特指唐代御厩中右膊印飞字、左项印龙形的马。⒏乐章名。唐李白有《飞龙引》二首。引《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鷄》、《游弦》,更喝迭奏,声若自然。”李善注:“《汉书》曰:房中祠乐有飞龙章。”⒐即山魈。⒑仙药名。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相州栖灵谷,有乔顺二子,於此得仙,服飞龙一丸,十年不饥。”

三、网络解释

飞龙(汉语词汇)飞龙,汉语词汇。

四、汉语大词典

(1).飞的龙。《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楚辞·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史记·赵世家》:“四年,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清昭梿《啸亭续录·端午龙舟》:“画船箫鼓,飞龙鹢首。”(2).比喻帝王。唐韩琮《公子行》:“别殿承恩泽,飞龙赐渥洼。”清李渔《玉搔头·闻警》:“只要在风涛影里慰忠魂,谁想在云霄顶上终日困飞龙。”参见“飞龙在天”。(3).传说中的人名。《吕氏春秋·古乐》:“帝颛顼好音,乃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明杨慎《凤赋》:“又采飞龙氏之篆,陈帝鸿氏之砚,书之右书,曰巾几铭;图之左图,为帝命验。”(4).对人的美喻。《文选·苏武〈诗〉之二》:“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张铣注:“龙,美喻也。”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苏迈克绳祖武,颇读父书,词苑飞龙,天孙为之夺彩。”郭沫若《东风集·人人学习林凤瑞》:“你竟成为了龙田地区的空中飞龙!”(5).鸟名。《文选·张衡〈西京赋〉》:“挂白鹄,联飞龙。”李周翰注:“飞龙,鸟名。”明焦竑《焦氏笔乘·飞龙》:“飞龙,鸟名,凤头龙尾,其文五色,以象五方,一名飞廉,一名龙准。”(6).指骏马。汉张衡《南都赋》:“驷飞龙兮骙骙,振和鸾兮京师。”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于天衢,驾骐骥于万里。”(7).特指唐代御厩中右膊印飞字、左项印龙形的马。(8).乐章名。《文选·嵇康〈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鹍鸡》、《游弦》,更喝迭奏,声若自然。”李善注:“《汉书》曰:房中祠乐有飞龙章。”唐李白有《飞龙引》二首。(9).即山魈。(10).仙药名。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相州栖灵谷,有乔顺二子,于此得仙,服飞龙一丸,十年不饥。”

五、关于飞龙的诗句

潜龙跃出飞龙现 转顾飞虎飞龙旟 驾飞龙兮兰旌蕙绸 驾飞龙兮兰旌蕙绸 满幅大草飞龙蛇 应九五飞龙

六、关于飞龙的英语

dragons wyvern

风追烟花雨 2025-02-24 13:47:27

相关推荐

功过是非意思是什么

功过是非的解释是:功绩与过错,正确和谬误⒈功绩与过错,正确和谬误。成语解释功过是非。功过是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网友释义《是非功过》是2009年10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详情

焚和的意思

焚和的解释是:1.谓毁灭中和之性。焚和[fénhé]⒈谓毁灭中和之性。焚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基础解释谓毁灭中和之性。二、引证解释⒈谓毁灭中和之性。引《庄子·外物》:“利害相摩...
展开详情

司非的基础意思

司非的基础解释是:谓掌管人们的错误﹑过失。星宿名。司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1.谓掌管人们的错误﹑过失。2.星宿名。司非[sīfēi]⒈谓掌管人们的错误、过失。⒉星宿名。...
展开详情

说是谈非意思是什么

说是谈非的解释是:1.评说是非。2.指搬弄口舌。说是谈非[shuōshìtánfēi]⒈评说是非。⒉指搬弄口舌。说是谈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基础解释评说是非。指搬弄口舌。二、引...
展开详情

言是人非的基础意思

言是人非的基础解释是:谓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言是人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1.谓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言是人非[yánshìrénfēi]⒈谓言论无可非议,...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告诫背后诋毁人的古语

告诫背后诋毁人的古语:
1、《增广贤文·上集》:“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2、《金缕曲·赠梁汾》:“共君此夜需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3、《庄子·盗跖》:“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4、《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5、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6、唐·沈亚之《送韩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谀言顺容积微之谗,以基所毁,四邻之地,更效递笑,飞流短长,天下闻矣。”
7、《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8、元·李寿卿《伍员吹箫》:“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事非。”
9、《朱子全书》:“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
10、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俺孩儿也不曾讹言谎语,又不曾方头不律。”
11、《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东宫,甲寅,诛西京讹言惑众者。”
12、西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脾气共有几画

“脾气”共16笔画,意思指性情;发怒或急躁的情绪。
“脾气”造句:
1、她的脾气非常暴躁,经常摔东西。
2、妈妈性格温柔,从来不和我们发脾气。
3、他性格内向,脾气也很特别。
4、那位将军的脾气很粗暴。
5、他是一个高傲自大、脾气古怪的人,很多人对他都敬而远之。
6、爸爸工作能力很强,就是脾气有点急躁。
7、王爷爷性格倔强,脾气也有些古怪。
8、她脾气不好,一生气就会闹得天翻地覆。
9、父亲的脾气异常暴躁。
10、他发起脾气真可怕,活像要把人生吞活剥一般。
11、这个老人天生桀骜不驯,他的脾气就是要反对每一个人。

孟子三章第一章翻译

《孟子三章》第一章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孟子三章》第一章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赏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威风凛凛形容什么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威风:使人敬畏的声势、气派。凛凛:气势逼人的样子。
“威风凛凛”的出处:
1、《三国演义》:“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2、《东周列国志》:“只见城楼上一员大将,倚栏而立,盔甲鲜明,威风凛凛。”
“威风凛凛”造句:
1、想当年,这位老将军在战场上威风凛凛。
2、他身材魁梧,穿上军装后,更显得威风凛凛了。
3、办公桌后的高背椅上,正襟危坐着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
4、只见将军正襟危坐,威风凛凛。
5、他穿上军服,还真有点威风凛凛的气势。
6、狮子是非洲草原的百兽之王,它金发飘逸,步履从容,那威风凛凛的模样令人望而生畏、肃然起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