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人老心不老 实用文 实用文
精选回答

在高三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学生家长,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记忆和珍藏的日子,北京汇文中学XX届329名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高中毕业了。作为校长看到同学们的成长,看到值得憧憬的远大前途,内心感到十分的羡慕和激动,在这里我要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你们每一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关心、爱护、支持汇文中学的各位家长表示衷心感谢!向为你们成长而付出艰辛努力的老师们表示诚挚的敬意!

我从XX年7月开始担任汇文中学校长,各位是我作为校长送走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分手在即,用怎样的话语送别诸位,思前想后还是用上任之后多次说过的几句话即:做一个胸怀大志、有崇高志向,有开拓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同学们,汇文中学已经有139年的历史,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终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其中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1926年,第九任校长高凤山先生提出“全人教育”理念,并将其阐释为“增进身体健康、涵养审美情趣、增值职业知能、预备升学基础、练习善用闲暇、学做良好公民、养成高尚品德”。这一理念倡导建立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适应时代要求,掌握现代科技,善于合作交流,并且能够充分自由表现自己人格的人。其后,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以“智、仁、勇”为校训。1929年,前北京大学校长,时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来访汇文,引《中庸》原句,将校训题释为“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并书赠汇文中学。经过历代汇文师生共同的努力,形成了“爱国重德、民主求实、严谨治学、尊师爱校、丰富的课外活动”等优良传统,并传承至今。“智仁勇”校训和“全人教育”思想的提出及其实践,影响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在汇文中学工作、学习的教师和学生,奠定了一大批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杰出贡献人士的思想和学业基础。例如地质学家贾兰坡院士;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梁思成院士;土木工程学家林同炎院士;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国家863计划倡议者之一、应用光学专家王大珩院士等三十余位中科院院士就是在汇文中学完成了他们的基础学业。

汇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留给我们许多宝贵财富,在这样一所学校工作和学习是我每一个人的幸事。回顾过去三年,汇文的师生共同经历了许多我们国家的重大事件。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你们向灾区人民奉献出无私的爱;第29届北京奥运会期间,你们参与奥运手拉手志愿活动,做文明观众;普天同庆共和国60华诞,见证中国的快速发展;百年难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感受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得更加举足轻重。在日常学习中,你们经历了高中三年新一轮课改,是教育改革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金帆合唱团这个大舞台让你们的歌声飘扬过海,传播和平与友谊;金鹏科技团这个大平台让你们的研究成果登上学生科技活动的最高讲坛;在体育运动竞赛中体会“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校内外社会实践中感受我们身边发生的变化;参与学生社团,担当集体责任,在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过程中,增长组织才干,增进合作意识,增强管理能力;当八一飞行表演队战机掠过我们头顶的那一刻,我相信,一定有鹰击长空般的壮志豪情激荡在你们青春澎湃的胸中,意识到作为成年人那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管你们是否在意,你们的身上已经形成了一些优良的品德,这也许就是三年之中汇文中学的传统,汇文中学的办学思想留给你们的印记,在我看来这就是未来十年、二十年你们的发展所需要的最宝贵的财富。可以说汇文中学前辈们积累的一切充实着、成就着你们,同时你们的一切将书写着、丰富着汇文中学的历史。

同学们,你们将从中学毕业进入大学继续学业,我想请大家关注,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调查显示,尽管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由XX年前100万,增加到现在的600万,外国企业其中一个忧虑的问题是如何招聘到有才能和技能的工人。一位常年奔走于世界各地的教育官员说到,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各国际组织之中中国的份额增加了,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此种情势下国家需要派出合乎国际组织基本标准的人参与工作,但这样的人才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却难以寻觅。

我所以举这样的例子,是想说希望你们努力成为我们这样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中的强者,为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而努力奋斗。首先,要有报国之志,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论你今后走到哪里,都应该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国人;其次,要有自立自强精神。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曾这样讲到:“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或许我们会惊讶于这样浅显直白的话竟然出自于一位文人雅士之口,但仔细想想,人生的道理不也正是如此浅显直白吗?第三,应当明确未来学业分数的高低不是你的追求目标,重要的是你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本事有多大,你能将“没有”变成“有”的创造能力有多强。1932届校友王大珩先生说过:“没有”,这是一个最能令人灰心沮丧的现实了。在“没有”面前,我们一般的反应大多是失望、退却和逃遁。但对有些人来说,“没有”却往往是一个最可以引起兴奋的现实,因为“没有”,你才可能得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因为“没有”,你才有可能从事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新事业。对挑战者来说,路的尽头不是死亡,路的尽头是超越。

最后,我想说过几天大家就要参加高考了,了解了你们的志愿,我佩服那些自信心强敢于挑战自我,报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院校的同学,也佩服那些能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兴趣出发选择重点高校和专业的同学。作为校长我相信同学们都能考入符合自己能力、兴趣的院校,这是因为你们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具备了进入重点院校学习的实力和能力,你们现在需要的是自信、自信、再自信。

预祝同学们取得成功!

谢谢。

冷暖自知 2022-07-10 11:56:47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