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群众歌曲是什么?

点雨落山岚
精选回答

[拼音]:Meiguo qunzhong gequ

[外文]:popular songs of USA

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的200年中,美国群众歌曲经历了由借用、翻译、模仿欧洲各国歌曲,到逐渐发掘和发展本国不同民族的多种音乐因素,来创造自已的、具有美国特色的歌曲形式的过程。

反抗殖民统治的歌曲

18世纪下半叶,美国人民遭受殖民统治的时候,就通过歌曲表达他们的反抗与斗争情绪。如马萨诸塞反英组织自由之子社传唱的歌曲《自由之歌》(J.迪金森词,采用英国W.博伊斯的歌曲《海军的军舰与水兵》的曲调),波士顿人民倾茶斗争中的歌曲《波士顿茶税》(词作者佚名,采用英国海员歌曲《来,听我的小曲》的曲调)等,在当时颇有影响。在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和战后一段时期,流传了更多的群众歌曲,如《扬基嘟得儿》(词作者佚名,采用英国同名歌曲曲调),《切斯特》(W.比林斯词曲)、《亚当斯和自由》(T.佩因词,采用《阿那克里安》曲调,此歌于1814年被重新填词,成为著名歌曲《星条旗》)等。这些歌曲大多采用了英国歌曲的曲调进行填词,少量属于创作(如《祝酒》、《切斯特》、《亚当斯和自由》等),带有宗教圣咏的痕迹,这是由于当时美国的音乐生活尚处在以教堂音乐为主的时期,世俗音乐刚在萌芽。

外来歌曲

美国早期流行的群众歌曲,都是来自英国、爱尔兰、苏格兰、德国和意大利的歌曲和歌剧曲调。其中最普遍的是英国的花园歌、叙事曲、喜歌剧的咏叹调和音乐会歌曲。这些歌曲以演唱与简单的乐器伴奏形式演出,如《弗罗拉》、《乞丐歌剧》、《没歌、没饭》等。这些歌曲都具有英国歌曲的特点,有的采用了G.F.亨德尔、H.珀塞尔的曲调或吸收了J.S.巴赫音乐的风格特点。

18世纪末~19世纪初,爱尔兰和苏格兰歌曲在美国开始流行,如爱尔兰人T.莫尔填词,J.斯蒂芬森、H.R.毕晓普配伴奏的歌集《爱尔兰旋律》,苏格兰人R.彭斯填词的歌集《苏格兰音乐博物馆》等。其中《美好的往日》等歌曲,脍炙人口。这些爱尔兰和苏格兰的歌曲具有乡土气息,得到美国人民的喜爱。

19世纪初,德奥歌曲在美国也很流行,如F.舒伯特、F.W.阿布特、库克恩的许多歌曲,均被译成英文,印成歌篇出版。

19世纪20~40年代期间,在美国普遍流行采用欧洲歌剧的曲调填以英文歌词的歌曲,或英国作曲家用意大利歌剧风格谱写的歌剧曲调。比如采用W.A.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曲调填英文词的《摆脱忧郁》,根据G.罗西尼的歌剧《坦克雷迪》选曲改写的歌曲《我们在此短暂地相会又分离》,从V.贝利尼的歌剧《诺尔玛》和G.多尼采蒂的歌剧《军中女郎》改写的大量咏叹调和歌曲等等。

游吟艺人的歌曲

这是最早显露出美国自已特点的群众歌曲。它是由白人创造的、供白人欣赏娱乐的音乐表演形式,发源于美国北部和中西部。19世纪20年代,英国演员C.马修斯有意识地将黑人语言的拼音、节奏等特点加以喜剧化,配上简单的音乐旋律加以表演,受到热烈欢迎,许多美国演员如G.W.狄克逊、G.尼科尔斯、J.W.斯威尼、B.法雷尔等,纷纷效仿马修斯的表演,成为当时最出名的群众歌曲作者和表演者。他们扮演的黑人角色大都是喜剧性的粗俗形象,所唱的歌词大都无严格规则,音乐的旋律简单,富于舞蹈性,多用五声音阶,配以切分的节奏和简单的和声,用班卓琴、民间提琴或吉他伴奏,代表作品如《济普·库恩》(源于美国民歌昂格罗,后称《草垛里的火鸡》),狄克逊的《炭一般黑心的罗斯》、《蓝色燕尾服》,T.D.赖斯的《杰姆·克劳》、《很久以前》,哈珀的《吉姆和塔克》、《露西·朗小姐》、《船夫之舞》、《大脚黑鬼》等。19世纪下半叶,游吟艺人的歌曲大大发展,出现了众多的表演团体。其表演者都是白人男子,采用的音乐素材来自昂格罗、流行曲调、意大利歌剧或由此派生的曲调等。据考证,南北战争前的美国音乐很少与黑人音乐有联系。

反蓄奴制和南北战争时期的歌曲

19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反蓄奴制的斗争及南北战争期间,产生了一些反映黑奴痛苦生活和争取解放的歌曲。如早期反映黑奴痛苦生活的歌《废奴主义众赞歌》(采用《老百篇》赞美诗曲调)、《他从不咕哝一声》;描写帮助南方黑奴逃到北方的“地下铁道”活动的歌曲《亲爱的内莉·格雷》(B.R.汉比词曲);借用《圣经》的故事反映黑奴要求解放的歌曲《走吧,摩西》、《悄悄地走吧》等。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一次全民性战争,几乎波及美国南北方的每个家庭。在当时和以后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群众歌曲为数最多。如《第一枪打响了!愿上帝保佑正义!》(G.路特词曲,1862)、《约翰·布朗的遗体》(T.毕晓普词,采用W.斯蒂夫的歌曲《喂弟兄!你将在迦南圣地的海岸边和我相会吗?》的曲调),以及采用同一曲调填词的另一首歌《共和国战歌》(J.W.豪词);反映具体战役的歌曲如《萨姆特要塞之旗》(T.D.苏利凡作);描写战争中英雄人物的歌曲如《斯通瓦尔·杰克逊的道路》、《行军走过佐治亚》(H.C.沃克作);反映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渴望和平的歌曲《在老宿营地扎寨》(H.基特里奇作);描写军营生活的幽默歌曲《落花生》(P.纳特词,A.彭德曲);悼念牺牲烈士的歌曲如《今夜寂静的波托马克河》(J.H.休伊特作)、《痛苦孤独地哭泣》(又名《当这场罪恶的战争过去时》,H.塔克作)等等。其中《约翰·布朗的遗体》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被填词改为《保卫根据地战斗曲》在革命根据地流行,其叠歌的曲调于1945年后被填词改为《团结就是力量》,在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学生运动中广泛传唱。

反蓄奴制和南北战争时期的歌曲在音乐上,除与英国、爱尔兰等欧洲音乐保持联系外,明显地出现了与黑人灵歌和其他黑人歌曲音调上的联系,即明显地表现出美国特色。

福斯特及其他作曲家的创作歌曲

19世纪从事群众歌曲创作的美国作曲家有F.霍普金森、B.卡尔、J.休伊特、O.肖、H.拉塞尔、哈钦森家族和S.C.福斯特。其中霍普金森(1737~1791)是美国第1个歌曲作者,他最早的歌曲写于1759年。其代表作《为哈普西科德琴作的七首歌》(1788)是美国最早出版的世俗歌曲之一。卡尔(1768~1831)是在法国大革命后移居到美国的英国人,他在美国出版了60余首歌曲,包括根据W.莎士比亚的诗句谱写的《四首叙事曲》和根据英国传统曲调改编的歌曲《美好的往日》等,他的歌曲《士兵,休息吧!》在独立战争后流传了数十年之久。休伊特(1770~1827)也是从英国移居到美国的音乐家,他在大量的器乐作品中引用了英国的流行歌曲曲调如《扬基嘟得儿》等,传播了英国的群众歌曲,从而间接地为美国的填词歌曲创造了条件。他的歌曲《受伤的胡萨》,曾是19世纪初流传广泛的一首歌。肖(1779~1848)是第 1个在美国出生的歌曲作家。他早年双目失明,靠自学成为管风琴手、唱诗班指挥和作曲家。他的歌曲如《玛丽的眼泪》、《光明美好的一切都属于你》等,以感情真挚动人著称。拉塞尔(1812~1900)被誉为在福斯特之前的美国最有成就的歌曲作家。他出生于英国,曾师从罗西尼,结识贝利尼和多尼采蒂。在他移居北美洲后,通过自已的创作和表演获得了成功。其歌曲如《老扶手椅》、《我母亲的圣经》等,都具有富于表情性的旋律,引起了听众的共鸣。哈钦森家族则是演唱和创作群众歌曲的著名小团体。他们兄妹4人组成四重唱,用 2把小提琴、1把低音提琴自行伴奏,除了演唱当时流行的歌曲、合唱曲、叙事曲外,也唱他们自已编写的歌曲,在美国东部及英国利物浦等大小工业城市演出,受到工人的欢迎和喜爱。他们自编歌曲的最大特点是其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关心,如反蓄奴制的歌曲《失去孩子的奴隶母亲》(J.哈钦森词)、《奴隶的呼吁》;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反抗奴隶制的歌曲《躲开铁轨》等。他们支持A.林肯的解放黑奴事业,支持北方联军。在南北战争结束后,他们继续演唱支持正义事业,反对种族压迫的歌曲,如声援黑奴解放的《我的耶稣说有足够的地方》,配合1851年俄亥俄女权运动的《衬衫之歌》,揭露迫害印第安人的《印第安人的挽歌》等。哈钦森家族为美国群众歌曲与现实社会斗争保持密切联系,作出了很大贡献。

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群众歌曲作家是福斯特。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创作了200余首歌曲,其中有的吸收了传统的英国民歌的特点,如《美好的时光将到来》、《安妮,我的爱》;有的吸收了爱尔兰、苏格兰歌曲的风格,如《我美丽的阿莉斯睡得多香甜》、《金发的珍妮》;有的与意大利歌剧有联系,如二重唱《我的爱,你必须走吗?》、《白天的声音消失了》、《美丽的梦神》;更多的则反映了他和游吟艺人歌曲的血肉关系,如早年的《路易斯安那美人》、《噢!苏珊娜》,以及他在40~50年代写的歌曲《奈莉曾是个小姐》、《噢,小伙子们,带我一齐走》等。福斯特同情黑人并热爱黑人音乐,他曾说:“我已决定毫不惧怕、毫无羞愧地从事黑人音乐的写作,……并愿以最优秀的黑人歌曲作家而成名。”他的代表作《故乡的亲人》、《我的肯塔基老家,晚安!》、《主人长眠在地下》等,成为世界名曲,实现了自已的愿望。他是第一个以创作歌曲为职业的美国作曲家。福斯特的歌曲在内容上不仅表现了他个人贫穷孤独的痛苦生活,而且也反映了充斥美国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精神上的危机感。在艺术上,他不愧为美国歌曲传统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也典型地表现了当时美国群众歌曲的特征与面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人歌曲

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在美国工人群众中流传了一些反映他们斗争生活的工人歌曲,如19世纪70年代起流传的黑人工人歌曲《约翰·亨利》,在1866年5月1日芝加哥罢工中产生的歌曲《八小时工作日》(采用《不列颠近卫兵》曲调);受1887年芝加哥和1889年伦敦工人罢工运动启发而创作的歌曲《红旗》(1889,J.柯奈词,采用《玛丽兰》曲调);产生于90年代的布鲁斯歌曲《乔·特纳勃鲁斯》;由著名工人歌手J.希尔(1882~1915)填词的歌曲《传教士和奴隶》(采用《好时光慢慢就会来到》曲调)、《工贼凯西·琼斯》、《全世界的工人觉醒起来》;1915年希尔被诬处死后,黑人歌手E.鲁宾逊(1910~ )所作的歌曲《乔·希尔》(A.海斯词)等,在美国人民中得到普遍传唱。

20世纪20~30年代,工人运动再度高涨,美国工人歌曲再次发展,产生了象P.西格的歌曲《萨柯给儿子的信》(根据工人运动积极分子、被处死的萨柯写给儿子的信谱曲);女工人歌手M.杰克逊和她的兄弟写的歌曲《哈里·西姆斯之死》、《饥寒者的布鲁斯》;矿工妻子F.李茜填词的歌曲《你站在哪一边?》(古赞美诗曲调);著名黑人歌手利德贝利的歌曲《资产阶级的布鲁斯》以及工会歌曲《我们坚决不动摇》(勃洛契改编)、W.格思恩(1912~1967)的歌曲《工会姑娘》等。

烟岭寂静 2023-09-11 13:57:57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白杨礼赞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白杨礼赞》中“礼赞”的意思就是崇敬而赞美,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把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构成一体。
《白杨礼赞》是茅盾1941年在重庆写的。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妙在何处

“天门中断楚江开”中“开”字妙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出楚江的霸气和恢弘。
2、体现出楚江的雄浑和刚强。
3、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山被楚江隔开的景象。
出自《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什么叫沟通

沟通,汉语词语,拼音为gōu tōng,意思是使双方互相通连,也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没有出处。
近义词:交流、商议、商量。
反义词:堵塞、封闭。
用法:作动词;作谓语;中性词;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例句:有效的沟通并不只是说话就行的,应该是言简意赅,也就是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造句:
1、虽然同是中国人,各地区的方言却千差万别,很难互相沟通。必须普及普通话,达到用语言交流的目的。
2、沟通是春天的暖流,充满渴望;沟通是夏天的骄阳,炽热无比;沟通是秋天的大雁,盼望南飞;沟通是冬天的火炉,温暖人间。
3、如果沟通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便引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是通向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是引领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便引领你走向乘风破浪的境界。

风雪夜归人是什么意思

“风雪夜归人”意思是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首句写日暮山远,次句写投宿的人家,后两句写风雪交加、犬吠人归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