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

黄昏后的美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本文简介: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我国的“三农”问题说起来都带“农”字,但它却不是就“农”论“农”的简单问题。“三农”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堪称世界之最,也是国内经济学界始终关注、热度不减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之大,曾令人发出中国“三农”问题的无解之叹。然而,要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

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本文内容:

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

我国的“三农”问题说起来都带“农”字,但它却不是就“农”论“农”的简单问题。“三农”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堪称世界之最,也是国内经济学界始终关注、热度不减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之大,曾令人发出中国“三农”问题的无解之叹。然而,要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世纪腾飞,“三农”问题无论如何是绕不开的。

一、“三农”问题的焦点

学术界对“三农”问题成因的论述林林总总,并由此提出各种破解“三农”问题的理论。鉴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笔者认为,应立体地看待“三农”问题,多视角地分析其问题的焦点所在。

(一)“三农”问题的制度因素

“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由这一问题折射出来的制度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反映国民待遇的法权落实问题又有产权明晰问题;既有行政权障碍问题,又有知情权、发展权障碍问题;更有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因素。但要探析与“三农”问题形成相关的终极制度原因,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社会等级制度当为其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我国二元社会体制,是通过实行工农产品“剪刀差”价格机制、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偏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以大量的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剩余补给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资金,结果使农村社会、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历史性地停滞不前,城乡之间的差别越拉越大。事实上,二元社会体制本质上反映的是按社会等级高低决定发展的先后顺序、接受各种公共服务的多寡以及就业的选择机会等。就农民而言,除了土地可算做是有保障的生活****外,其他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少而又少;相反,中国农村多数县乡财政的窘况和供养人员过多,不仅危机到对农民的公共服务,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因此可以说,“三农”问题的根本制度原因是社会等级制度及其思想观念影响下的社会运行机制与运行方式。目前的情况是,二元体制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农村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仍极不完善,政策缺位。

(二)“三农”问题的宏观经济因素

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上分析,“三农”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重点、排序和资源配置导向侧重于重工业和城市,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再分配向不利于“三农”的方向发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表现是,***一方面通过征收农业税直接参与农民收入的分配,另一方面又以指令性计划形式规定较低的农业产品收购价格和较高的工业产品供应价格,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间接参与农民收入的分配。改革开放以后,工农业产品价格的扭曲虽有所纠正,农民也从农村制度创新中得到不少实惠,但在国民经济运行操作层面上,宏观调控仍未能阻止和扭转农业、农村资源的外流,***的政策重心依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农业向财政提供的明税和暗税总量大于农业的财政投入量,农业始终处于财政净流出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分别为10

.3%、10.0%、9.5%、9.2%、8.4%、8.8%、8.3%。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远低于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前者仅仅是后者的1/2至1/3。这必然削弱农业发展的后劲,拉大城乡全面发展的差距。

此外,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工业化发展尽管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但由于走了一条“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城市化发展相对滞后。这一战略失当,使得农村工业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和影响受到一定限制。

(三)“三农”问题的资源与技术因素

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上分析,中国农业的特点一向是土地生产率高,劳动生产率低。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土地“边际报酬递减”频频出现,打破生产徘徊局面仍要靠现代农业投入品,而这又进一步导致边际报酬递减情况的不断加剧。边际报酬递减现象使农民家庭的生产费用增长快于生产增长,从而成为农民家庭直接的减收因素。在此条件下,如果不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以高价值农产品生产代替低价值农产品生产,农业再生产循环会难以为继。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的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是与生产成本上升、物耗提高有直接关系的。大量使用现代农业投入品的另一个结果是,在农业生产中出现了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有专家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农业内部物耗率的提高,约可减少9000万以上劳动力的使用;若按照1988年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农业内部劳动力的剩余程度相应上升到60%,即剩余总量高达2亿人。

从长远来看,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中的资本有机构成将会逐步提高,劳动密集程度将减轻;同时,考虑到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和城市化对土地的需求,中国保持较高水平的土地生产率也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因此,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由此而来的农户减收与农业内部劳动剩余率上升的现象也会在长期内继续下去。

(四)“三农”问题的经济流程因素

从国民经济流程上认识,对农业、农村经济带来重大影响的因素之一是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尽管中国城镇居民占全体人口的比重刚刚超过37%,但是由于中国长期存在城乡分割的局面,城乡人口收入差距巨大,目前大约为3:1。所以,事实上仅占37%的城镇人口,在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却占到了***%,而且还在提高。这就决定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流程势必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现实的情况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出现升级转变,恩格尔系数从80年代的55%下降至1994年的50%以下,2000年又降到40%以下,2001年进一步下降到37.9%。这个变化对农业、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影响是显见的。首先,城镇居民对食品消费的支出增长缓慢,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居民的食品支出只占15%-20%,与之相比,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仍有下降空间。这就意味着,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没有大幅度增长的前景。此外,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供过于求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进口的增加,也会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抑制。其次,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缓慢的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因此,农村潜在的国内需求市场得不到释放。这样,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城乡经济的系统均衡难以形成。再次,由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引发工业结构“由轻转重”的变化,农村非农产业也出现相似的变化。而这一过程都刚刚开始,必将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加重。这也是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出现停滞、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增长停滞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较大比例来自外出打工收入而不是***的就业收入,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化解“三农”问题的路径

破除二元体制、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业投入、改革财税体制等,这些无疑都是现阶段化解“三农”问题的不同办法。但是,若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不同的措施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加以固化,才是最最关键的。目前,***应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为农民做好“松绑”、减负、扶持三件事情。

所谓“松绑”,是要尽快改革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使农民能够不受限制和约束地参与城乡统一大市场的竞争,在制度方面为农民和市民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与均等的竞争机会。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应尽快实行城乡统一的土地制度。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当是,使农民对土地拥有完整的经营权和处置权,使农地产权明晰化、规范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应以消除城乡居民两种身份为目标,使农民拥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发展机会和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水平,包括享有自由迁徙和自由居住权利、平等接受基础教育权利与职业培训机会,享有平等就业竞争机会和劳动保护权利,享有居住或者工作所在地社区同等民主选举和被选举权利等。

所谓减负,是指***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能够轻松上阵,参与市场竞争。当务之急是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开征农业经营所得税。把农村耕地占用税并入资源税,依据非农业占用农村土地的面积和肥瘠程度,采用地区差别定额税率,按年征收。村提留费则改按农业经营所得税的一定比例收取。以后逐步在全国推行。农业税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逐步实现农村税收与城镇税收接轨、农业税收与工商税收接轨。通过规范化的税费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分割,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所谓扶持,是指***应尽快调整其政策目标,改变农业的财政净流出状态,加大反哺农业的力度,给农民以适当扶持。具体的方法可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有益做法。第一,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农业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财政既应增加农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向农业地区提供或资助发展交通运输、供电和通信事业;还应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科研和技术普及,通过农业院校、农业试验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向农民提供有关市场、管理、气象、病虫害与技术方面的信息及指导;并且提供农业信贷支持和农产品保险。第二,***应根据不同生产类型农民的实际收入状况,对低收入、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农户实施直接收入补贴政策。第三,***应加大农业***政策的实施力度。其措施应包括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把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大力扶持无公害蔬菜瓜果和粮食作物的生产,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推行休耕制度等。

《[推荐]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

郁金香 2022-07-17 10:23:52

相关推荐

你是否压抑过度呢

你会不会被压抑过度呢?想要更加了解的话,快点测试一下吧!【题目】公车上,邻座睡着的人把头靠在你肩上,你会怎么办?1、用肩膀推回去2、马上离开座位3、不会觉得不快,所以不加以理睬4、想了想,还是忍耐下去你会压抑过...
展开详情

龙年有桃花运帮助的属相

新的一年2012年已经开始了,在传统的立春节气过后,就真正进入了第二年的机运,自身的运势已经定型了,其次就是需要看自身的助旺运或帮扶运了,想助旺运有所增益的,可以选择流年增旺的生肖用品来进行补益,浏览泓翔老师开...
展开详情

金牛座与其他星座的关系,十二星座金牛座的人际关系

金牛座与其他星座的关系,十二星座金牛座的人际关系金牛座与白羊座★★急惊风遇到慢郎中步调无法一致。金牛座与金牛座★★★★★默契和谐会像亲人一样的亲密。金牛座与双子座★★就像两条永远不会交集的平行线。金牛座与巨蟹座...
展开详情

你有哪种婚姻障碍症

每个人在结婚之前都会做出非常谨慎的考虑,因为这也许是你这一辈子需要最用心考虑的几件事情之一。你有过恐惧婚姻的感觉吗?你总是在婚姻两个字面前,感到恐惧,想要退缩吗?让小妖用这个测试来告诉你你的婚姻心理障碍症吧。1...
展开详情

最近谁能让你好运连连呢?

1、你觉得同事之中很难出现适合当朋友的人吗?a、是的2b、不是32、你会不会很讨厌当一个调解别人矛盾的人?a、会3b、不会43、你会因为一些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原因,自己却产生自卑感吗?a、是的5b、不会44、你...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轻而易举是什么意思

轻而易举,汉语成语,拼音是qīng ér yì jǔ,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出自《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近义词:易如反掌、唾手可得,简之如走。
反义词:来之不易、寸步难行、难如登天、难若登天、举步维艰。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造句:
1、他轻而易举地举起了石凳。
2、他轻而易举地解开了这道谜题。
3、他真是个大力士,轻而易举地搬走了一块大石头。
4、要写出一篇好文章,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讽刺无能者当领导的诗

讽刺无能者当领导的诗有:
1、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3、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李白《嘲鲁儒》
4、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6、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唐庚《白鹭》
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8、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李商隐《隋宫》
9、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玄都观》
10、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李商隐《海上》

雁门太守行意象

《雁门太守行》意象:
“黑云压城”是比喻敌军压境,气焰嚣张。
“甲光”是将士身上穿的铠甲的闪光。金鳞:古代铠甲用鳞状铁片缀成。“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对将士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形象写照。
“紫”指长城附近的紫色泥土。
“燕脂”即“胭脂”,指边防将士所流血的颜色,暗示守边将士死伤惨重。
“半卷红旗”写风大,表现出援军突袭时的低抑气氛。
“霜重”写天寒,说明将士顶风冒寒作战,可见战斗的艰苦卓绝。
“黄金台”在易水之滨,即燕昭王置千金招贤纳土之台。用战国时燕昭王的典故,他建此台招揽天下贤才,这里用以指受到国家重用。“玉龙”即宝剑。这两句诗人剖心明志,是全诗的主旨。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
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