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1613~1682)是什么?

稳重熟男
精选回答

[拼音]:Gu Yanwu

中国明清之际的学者。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曾在江南参加抗清战争。在学术上,他倡导引古筹今,注重当世之务,图谋恢复明朝。他的著述很多,其经济思想主要散见于《亭林文集》、《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书中。

主张发展私有经济

顾炎武肯定自私自为是人之常情,并主张充分利用这种自私心理,放手让臣民自为,以达到富国裕民的目的。他还主张“使县令得私其百里之地”(《亭林文集·郡县论五》),如果县令称职,可任终身,并可世袭。他认为县令既将一县视作自己的私产,就会致力于发展生产,爱护人民,把地方治理好;县县如此,也就会达到“天下治”的目的。又如对于矿山,他也认为由县令作为私产来开发,可以防止纷争,远较由天子开发为有利。这是他的“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郡县论一》)的主张在经济上的具体应用。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之际,他把与自私自为不可分割的财产私有制看作杜绝纷争和促进生产的决定因素,这种见解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和进步意义;但他把县令看作一家之主,把人民看作子姓,企图在封建宗法组织形式之下发挥自私自为的作用,并不能解决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

提倡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生产

顾炎武认为农业和畜牧业是天下的两大富源,只要把农牧业搞好了,既可富家,又可富国,因此他非常重视土地问题。针对明末以来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土地荒芜的情况,他主张凡有主之田,应督促其田主“疾力耕”,无主之田则应没收而授予无地农民,使全国耕地得到充分利用。此外,他还主张由官府组织屯垦开荒,以开发边地;重视纺织之利,积极倡导在西北地区发展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纺织业;重视采矿之利,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富国之策。

主张减轻租赋

顾炎武认为贫富悬殊是人民不安的重要原因,而贫富悬殊之出现,主要是由田赋和私租太重所致。他指出苏州一带,粮税每亩高达八斗,甚至有高达一石者,而私租重者至一石二三斗,少者亦八九斗,但秋禾一熟,亩产最高不到三石,少者只有一石有余,足见租赋之苛重,无以复加。因此他提出了减轻田赋和限定私租最高额的主张。他设想:如能“禁限私租,上田不得过八斗,如此则贫者渐富,而富者亦不至于贫”(《日知录·苏松二府田赋之重》)。在田赋问题上,他特别反对征银,认为以银为赋造成当时农村卖妻鬻子的惨状。据此,他提出了只在“通都大邑”可以征银,不通商的州县田赋“尽纳本色,不得已,以其什之三征钱”(《亭林文集·钱粮论上》)的主张。

货币思想

由于顾炎武把以银为赋和以银为货币两者混同了起来,同时看到当时白银来源枯竭的现象,他不赞成以白银为货币,而称之为“害金”(《钱粮论下》),并认为使用白银还会导致贪污、抢劫的恶果。他还认为行使纸币是“罔民”之事,也坚决反对,而主张使用铜铸币,并建议对钱法加以整顿。顾炎武指出封建统治者利用发行纸币来欺骗、搜刮人民,但他没有认识到兑现纸币和不兑现纸币的区别。

此外,顾炎武还反对封建政府苛征商税的政策,坚持让一般小商人获得较多的自由贸易机会。他还主张大力节省官府的行政费用。

雪后寻梅 2023-09-09 15:58:04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是平安,安定。成语的意思是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出自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成语用法:用于褒义,常与“风调雨顺”连用。
近义词:河清海晏、政通人和。
反义词:兵荒马乱、兵连祸结、民不聊生。
示例:
1、《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2、老舍《龙须沟》第一章:“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3、《中国青年报》1985.10.1:“然而不管怎么说,饱经忧虑的中国人民毕竟盼来了物丰民富,国泰民安的好日子。”

盾牌是什么意思

“盾牌”是古代作战时一种手持格挡,用以掩蔽身体,抵御敌方兵刃、矢石等兵器进攻的防御性兵械,呈长方形或圆形,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形似龟背,内面有数根系带,称为“挽手”,以便于抓握;比喻掩盖、推托的借口;《圣经》诗篇:“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因为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他为至高!”盾牌意为君王。
出处:
1、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常常是一人手持盾牌单刀,一人使关刀或戈矛,照规矩练‘大刀取耳’、‘单戈破牌’或其他有趣厮杀题目。”
2、冰心《六一姊》:“我知道是她自己要看,却拿我作盾牌。”
在古代东方,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具有古老历史的国家,作战时都广泛使用盾牌。公元前两千年出现了铜盾,后来又出现了铁盾。盾牌的表面一般都包有一层或者是数层皮革,可以防止箭、矛和刀剑的攻击。通常还绘有各种彩色的图案、标志、徽章等等。随着枪炮火药等兵器的发展,盾牌逐渐被废弃。
盾虽然只能用以防御,但常配以刀枪,也能发挥很大的进攻能力。用法主要有:腾、跌、扑、滚、伏、窜、踔、蹲等。
盾牌作为武术套路较为流行的有:矛、盾对打、盾牌刀进棍、盾牌刀进枪、三节棍进盾刀等。

觉得是动词吗

“觉得”是动词,指感觉到,意识到。
出处:
1、《朱子语类》:“每常处事,或思虑之发,觉得发之正者心常安,其不正者心常不安。”
2、《水浒传》:“默然觉得神思恍惚,寝食不安。”
造句:
1、你的脸色很难看,觉得哪儿不舒服吗?
2、你觉得心里不痛快,就尽情地哭一场吧!
3、看见穿短裙就觉得人家作风不好,真是少见多怪。
4、大家都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
5、讲完课后他觉得舌敝唇焦。
6、穿上妈妈做的衣服,觉得挺舒服的。
7、他觉得他现有的工作非常称心。
8、妈妈觉得家里还应该购置一些家具。
9、由于他平时不留心观察事物,作文时就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
1、短小精练,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具有“小品”的特点。
2、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
3、文笔轻松、活泼、生动、形象,颇有文采,可叙述,也可描写。
4、题材新颖、适时,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5、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融入艺术之中,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文学是其手段,传播科学知识才是其目的。这类说明文,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还辅以叙述、描写、议论甚至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为了增强文艺性,有时娓娓地讲段故事,有时绘声绘色地写段风景。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