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财政“上审下”的一点思考

沉淀期待未来 会计实务
精选回答

根据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组织体系,财政审计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又称财政“同级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又称财政“上审下”)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同级审”是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首长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实施的审计。“上审下”是审计机关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上审下”与“同级审”的不同之处在于:“上审下”的主体是上级审计机关,“同级审”的主体是同级审计机关;“上审下”的审计时限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划定,可以跨年度审计,而“同级审”是对当年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审计。财政“上审下”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实践,其审计模式走入了一个套路,如何摆脱“老面孔”、“老一套”,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审计方法,适应现代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及财税改革的要求,使财政“上审下”继续深入发展,从审计署到地方各级审计机关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一、“上审下”的历史沿革

《审计法》颁布实施以前,我国财政审计实行的是单一的“上审下”制度,即上级审计机关只对下级政府财政收支进行审计,不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但从审计实践来看,地方财政行为不规范和违纪问题往往与本级政府意志、政府行为、地方利益有关,只有对本级政府财政收支进行审计,才能全面深入地反映财政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而从体制、制度和机制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审计法》颁布实施后,财政审计开始实行“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的审计监督制度,审计机关不仅要对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决算进行审计,还要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这样就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上审下”制度,扩大了财政审计领域,增强了财政审计力度,形成了一个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政府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方式。各级审计机关以“两个报告制度”(即向本级政府提出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报告、受政府委托向人大提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为中心,积极开展了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和对下级政府财政预决算的审计。

二、“上审下”的发展现状

财政“上审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多数地方已形成了“两年审一次,一次审两年”全覆盖无间断式的审计格局,但对于本级行政区划内所辖下级政府较多的审计机关来说,由于下级政府数量多,审计任务重,而财政审计力量严重不配比,这种审计格局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财政税务部门业务总量和经济内容的复杂程度呈几何级数递增,靠一个财政处或一个财政科几个人的力量,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把一个地区两年的财政状况摸清摸透是不太现实的。审计人员像走马灯一样,一年跑六、七个地方,两年就轮完一遍实在不堪重负,审计效果也令人堪忧,要完成审计计划,审计质量就难以保证。一些县(区)特别是乡镇一级的“上审下”,几乎已经流于形式,抄几个报表数字交差。同时由于财政“同级审”的存在,审计内容和范围有所交叉,有一些界限不明确,也存在重复检查的问题。因此近些年,从审计署开始,财政“上审下”的形式有了改变,如2006年审计署开展的对5个省各类中央补助资金的全面审计。

三、深化“上审下”的途径

财政“上审下”应该走向何方,该如何摆脱十几年如一日的老面孔,寻求新的发展和变化,不仅审计署在探索,而且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也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笔者认为,要改变财政“上审下”的形式,丰富“上审下”的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在常规“上审下”中侧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内容。如侧重对农业专项资金、社保专项资金、教育专项资金、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性质资金以及重点建设资金、政府采购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由于这类资金审计与各业务处有重合,因此需要在同一审计机关内部整合资源,打破科室和专业审计界限,实行审计计划、方案、实施、报告、处理的“五个统一”,一次审计,两样成果,同时避免重复审计。

(二)在常规“上审下”中突出财政级次管理审计内容。如省厅近几年开展的对各设区市财政预决算级次管理审计。这一审计模式注重对整个政府性资金预决算级次管理情况进行审计,重点检查财税部门预决算级次管理的合规性、真实性、准确性,检查共享税和应上缴上级财政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和解缴情况,揭示混淆入库级次、挤占上级收入等突出问题,重点检查主管部门乱开政策口子,违规减免应上缴上级财政管理的各项非税收入。实践证明,这一审计方式突出了对下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全过程关键环节和内容的审计,对于维护财政预决算级次管理和分配秩序,关注政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有效回避常规“上审下”的审计风险是一种有益尝试。

(三)将“上审下”与下级审计机关“同级审”相结合。“同级审”与“上审下”虽然存在着内容和级次等方面的差异不能相互代替,但可以通过整合上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资源,将二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审计的整体优势。在开展“上审下”之前,先了解和掌握下级审计机关“同级审”的情况,找出二者的结合点,统筹规划、相互衔接,划定各自的重点范围。特别是对“同级审”摸得透而管不了,“上审下”管得了而摸不透的问题,作为审计重点,区别情况,各有侧重,达到上级与下级、质与量的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既可减少“同级审”与“上审下”不必要的的重复审计,又能相互补充,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将“上审下”与下级政府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县级以下党政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了较大发展,不管是县级、市级还是省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由于是对一把手的审计,财政运行状况的审计是其核心内容,这就使实际操作中将二者相结合进行审计成为可能。特别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繁重而审计力量又相对薄弱的市、县级审计机关,这是解决二者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本级财政资金运营情况的审计,以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财政收支活动为载体,以经济责任为重点,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大投资项目、重点资金的审计,深入揭示深层次问题,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的整体效益,拓宽“上审下”成果的运用。

红缘醉 2022-11-26 12:48:08

相关推荐

如何选择调酒培训机构呢?

有人说:爱上一个调酒师,就是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有这样一群人,我总说他们做着世界上较孤独的工作,犹如猫头鹰,夜幕降临才是他们工作的开始,黎明破晓之时,才能回到自己的小窝。他们是属于夜晚的,灯红酒绿下是他们的舞台...
展开详情

大连高中辅导班哪里靠谱

人的智力周期的高潮期,头脑清楚,逻辑思维能力强,学习效率高,低潮期反应较迟缓,临界期就更差。在一天中,人的智力也是存在周期的。对一般人来说,上去8-10小时和下午3-6时是效率最高的时间,中午1小时左右和黄昏最...
展开详情

声乐培训:五个“高音要诀”,轻松突破高音!

一、咽部力量合理用咽喉的调整,是歌唱中很重要的技术。歌唱中,全部拉紧咽壁演唱,声音会过硬过亮,缺少歌唱性;用少了咽音的力量,声音会空洞,没有支点和拉力的感觉。如果能够根据歌曲不同力度的需要,适当运用咽壁力量,在...
展开详情

太原初中一对一课外辅导培训班

太原初中一对一课外辅导培训班?学习笔记一定要记。在小学时,有的孩子可能会被老师夸说,这孩子很聪明,所以,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但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况且,多科交叉学习,如果不记笔记,要不知...
展开详情

机构简介

博思嘉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境内培训的主要运营商、服务商,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我们先后为超过10000多家的企业提供过会员、公开课以及企业内部培训服务.我们公司位于首都北京最繁华的金融、商业...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政通人和的意思是什么5个字

政通人和,汉语成语,拼音是zhèng tōng rén hé,意思是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政治局面。
示例:及擢守严陵,政通人和,始从事于梨枣。——清·鲍廷博《青本刻<聊斋志异>纪事》
近义词:下情上达、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造句:
1、而今我国政通人和,百业兴旺。
2、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3、如今正值盛世,举国上下政通人和,五湖四海安居乐业。
4、既要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也要防止职责不清、政通人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机构互相监督,运转有序。

功名成就是什么意思啊

“功名成就”意思是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出自《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功名成就”造句:
1、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功名成就之说,惑世诬民,充塞仁义,岂不是误人子弟。
2、付出终有收获,努力会有结果,功名成就在即,此刻莫要焦虑,心中会有担忧,黎明前的节奏,高考就如行舟,随风随水无忧。前路一片光明,愿你心想事成。
3、垂头丧气,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定会碌碌无为,遗憾终生;胸有成竹,凡事相信“我能做好”,放胆一试,则会功名成就,不枉此生。

意欲的意思是什么

意欲,汉语词汇,拼音:yì yù,释义是指人对某种事物在思想上的欲望。想要。谓心想做某事。出自《淮南子·道应训》:“故人主之意欲见於外,则为人臣之所制。”
造句:
1、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的人们,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会失望。
2、在你的脑海里,你能清晰地看到你最想得到的汽车和房屋,你最向往的游览胜地,你最渴望的朋友,还有你最意欲达到的地位和身份。
3、当我到达高处,便发觉自己总是孤独。无人同我说话,孤寂的严冬令我发抖。我在高处究竟意欲何为?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什么意思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的意思:看见外表就可以知道内里,看见过去就可以知道未来。出自《列子·说符》。
《列子·说符》出自《列子》,《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早已散佚。全书共8篇,134则,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
《列子》全书,始以《天瑞》,终以《说符》,首尾呼应,自成一体。古时以所谓天降“符瑞”,附会与人事相应,叫做“符应”。“符”,有符信、符验的含义。“说符”,即谓“道”与人事的相互应验。全文通过三十余则寓言和说理,对“道”与“智”、“名”与“实”、“形”与“神”、“贵”与“贱”、“时机”与“变通”、“久利”与“暂得”、“持身”与“治国”等多对关系进行了各个角度的论述。
世事无常,祸福相倚,因此列子认为,为人处世应当做到“持后而处先”,对于事物的存亡变幻,也应当透过其表面来“寡其所以然”。一方面要“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全身远害,避免重演郄雍的悲剧;一方面也要拥有“授隙抵时,应事无方”的智慧,领会“先迕后合”的圣人之言,进而懂得各种看似无关的现象背后实际上存在着积来已久的缘由。然而世人多纵欲迷性,重利轻道,贪图一时所莸,不念长久之积,所以才会闹出“宋人拾契”、“齐人攫金”那样的笑话。唯有舍末明本,“归同反一”,因名求实,得其髓而弃其粗,才能一睹天道与人事之间的绝妙天机。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