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调的注音
户调的注音是:ㄏㄨˋㄉ一ㄠˋ。
户调的拼音是:hùdiào。结构是:户(独体结构)调(左右结构)。词语解释是: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户调[hùdiào]⒈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引证解释是:⒈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参阅《文献通考·户口》。引《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録户调。”《晋书·武帝纪》:“﹝泰始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詔交趾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综合释义是: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録户调。”《晋书·武帝纪》:“﹝泰始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詔交趾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参阅《文献通考·户口》。7、汉语大词典是: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晋书·武帝纪》:“﹝泰始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诏交趾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参阅《文献通考·户口》。8、其他释义是:1.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
户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户调[hùdiào]⒈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
二、引证解释
⒈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参阅《文献通考·户口》。引《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録户调。”《晋书·武帝纪》:“﹝泰始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詔交趾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
三、综合释义
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録户调。”《晋书·武帝纪》:“﹝泰始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詔交趾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参阅《文献通考·户口》。
四、汉语大词典
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东汉末年及魏晋时代。《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晋书·武帝纪》:“﹝泰始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诏交趾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参阅《文献通考·户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