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近来扶贫工作总结

高山与森林 总结 近三年年来扶贫工作总结思路
精选回答

XX乡位于泰顺西北部,与XX县交界。全乡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5.9万亩,耕地1320亩,人口1263户,4559人,原有10个行政村,经去年辙并为5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为全省211个欠发达乡镇之一。近年来XX乡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下,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20xx年以来共争取扶贫资金110多万元,启动扶贫项目5个,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以下的农户从20xx年的463户1327人,20xx年减少到306户805人;其中1000以下从131户342人减少到32户98人;全乡农民纯收入从20xx年的1995元提高到20xx年的2235元,文秘部落年增长6%,如今农业生产初显产业化格局,农民逐年致富,农村面貌发生了大的变化。

一、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

1、深入调查,摸清致贫原因。乡党委政府坚持把农民脱贫致富作为一个难题来解,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下决心下大力去完成。首先调查致贫原因,把它作为破解难题的着手点。经调查分析,全乡农民致贫的原因主要有:上有老人、小孩未长大,家中缺少劳动力致贫;因病因灾致贫或返贫;仅种点责任田家庭收入单一而贫困;想发展又缺少资金缺信息缺技术,难以启动发展项目而贫困。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和缺少有效的市场服务而难以脱贫。其他原因还有:好吃懒做,因赌博贫困,以往做生意或搞生产亏本欠债而贫困;子女读书、学手艺负担重而贫困。在摸清农民致贫原因后,紧接着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把各贫困户的基本家庭情况,贫困原因等等一一立卡建档,同时做好动态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情况。

2、多管齐下,多方位扶贫。针对农民致贫原因多,有客观条件造成的,也有主观因素引起的,因而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综合解决。

(1)培育主导产业,进行产业扶贫。一是发展毛竹产业。立足当地人均拥有3亩毛竹的优势,下大力发动农民毛竹低改,提高毛竹的产量和质量。近两年全乡毛竹低产林改造3500多亩,新发展500多亩,同时引进毛竹加工厂两家,拉长毛竹产业链,使毛竹收购价每百斤提高3—4元。二是建立养殖业专业合作社,实施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食草食动物养殖业。去年山羊存栏2800只,农家鸡出栏1万多羽,被列为我县的食动物养殖基地。

(2)建立下山扶贫点,实施下山扶贫。在乡政府所在地村尾村建下山扶贫点,积极动员和引导高山远山的农户搬迁下来,目前已有15户142人安居入户,13户正在建房。

(3)加强农民培训,实行智力扶贫。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对在乡农民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市场意识等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对外出农民组织参加劳动技能、法律知识、市场营销培训,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近年来共举办培训班20多次,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有1200多人参加劳动技能等培训,有效地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自主脱贫的能力。

(4)引导、鼓励农民外出创业,实现异地脱贫。根据本乡可用资源有限的现实,大力引导农民外出创业。乡里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领导小组,提供劳务用工信息,建立外出劳务人员档案,加强外出人员的跟踪服务。目前我乡外出创业人员达2600多人,占全乡人口的一半多,他们主要在太原、温州、泉州等地从事服装、木材、泥水工等行业。大批农民外出创业,大大缓解了本地扶贫压力,是一条见效快的扶贫捷径。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生产条件促脱贫。近年来加大了以交通、教育、通讯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共投入550多万元,完成通乡通村康庄工程计17公里的路面改造项目。教育方面正动工兴建中心校教学楼,改善师生学习办公条件,通讯方面建立通信基站两处,安装了闭路电视线。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卫生整洁,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3、创新思路,探索扶贫新路子。

(1)为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需要,今年初XX乡对乡机构进行了调整。其中设立驻村指导员中心,对各行政村乡里专门派驻村指导员。这些驻村指导员吃住在农村,日常工作以村为中心,脱离乡里的一般事务。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扶贫指导工作中去。

(2)实施一户一册干部制度。扶贫工作不仅要在面上作努力,还要在点上下功夫,进行一户一户地扶贫,一年一年地坚持下去。实施好县委提出的一户一册一干部制度。即乡班子成员每人每年结对3户贫困户,乡中层干部二户,一般干部结对一户,每人对自己的联系户每月至少走访三次以上,任务是帮助制定脱贫思路,帮助解决生产与销售中的难题,实行不脱贫不脱钩。去年全乡干部结对55户,至年底有23户实现脱贫,效果较为明显。

(3)出台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为了规范使用和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乡里于20xx年专门制定了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程序、扶持标准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并对扶贫资金作专户管理。

二、当前扶贫主要工作

1、完善一户一册一干部制度。在继续坚持去年做法的基础上,今年一是在县信用联社专门设立扶贫基金帐户,第一期已注入资金3万元,计划总基金8万元。对挂钩户给予1000~3000元的无息贷款,作为发展项目的启动资金,现已对12户发放2.8万元。二是对扶贫挂钩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作为年终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2、深化农民知识化工程。农民知识化工程实施两年来切实提高了山区农民致富的能力。如何用好用足这一好政策,去年底我乡在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过年之际广泛向他们征求意见和建议。他们主要反映只在泰顺培训存在受时间、地点所限,培训工种少的问题。鉴此我乡及时推出了劳动技能培训券的措施,即只要是我乡农民不管在何地参加市级以上劳动技能、市场营销等培训后,可凭培训发票、技能证书到乡政府最高领取500元的培训补贴。采用劳动技能培训券大大方便了群众,目前有近百人在外地主动参加了培训。

(3)着力推进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已向农民广泛宣传,得到了农民的支持。

(4)实施“千百工程”。今年在完成全乡土地整体利用、生态旅游发展、生态乡建设三个规划的基础上开展村庄整治、溪道清理,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时也为今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做好前期准备。

转贴于

2020年市近年来三下乡活动的总结与思考

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市近年来“三下乡”活动的总结与思考
新的形势下,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是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密切党群关系、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市农村特点的“三下乡”之路,并将“送教育下乡”融入其中,创造性地将“三下乡”扩大为送文化科技卫生教育“四下乡”。其活动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方式越来越活,效果越来越好,已成为我市享誉全国的“四大群众文化品牌”之一。
一、变“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变“给什么要什么”为“要什么给什么”
群众需要的不仅是“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雪中送炭”。“花”只艳一时,“炭”才暖人心;群众要的是精品是实惠,而不是垃圾不是形式。经过多年的探索调查,了解群众所需所急,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不断改变形式内容、方式方法,把政策下乡、科技致富、文化扶贫、卫生宣传、法律普及、教育支援等相结合,从最初的“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从“最初的探望”到“经常的留守”,从“天女散花”到“对口帮扶”,从“给什么要什么”到“要什么给什么”。下乡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服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城乡交流的层次也越来越深入。
1、文化下乡改进方法
文化下乡引导农村舆论,解疑释惑“三农”政策,提高农村文明,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下乡演出年年实年年新。每年从全市各行各业抽调文艺精英,组织文艺宣传队,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国策文艺宣传在“思想上突出主题,内容上贴近群众生活,艺术形式上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格调上雅俗共赏”,其演出每年达20多场,行程达300多公里,踏遍##每个镇街,历时半个月,节目达20多个,观众近10万人次。此外还有春节、元旦、五一、国庆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
(2)、下乡图书成精神食粮。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组织送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戏剧下乡、下村、下社、到校,每年有300多人下乡流动、走街串户,送书上门近10000万册,捐献图书1000多册。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
(3)、下乡电影做“银幕教科书”。与企业联姻,72支农村电影队常年奔走于乡村校园,每年放映7200多场,观众达250万人次以上,放映优秀国产故事片400多部,农村科普、科技影片100部。中小学爱国主义电影系列化教育,把电影送进校园,每生每期观看4-5场国产优秀故事片。
2、科技下乡拓宽渠道
种田需科学,“雪中送炭”式的科学下乡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智力支持。
每年组织各类科技人员下乡,多渠道向农村送科技书刊、科技录像带和科技资料。组织好科技大集、科技之冬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结合农业科技推广月活动的开展,组织18个市级部门、15个市级学(协)会、300多个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平均每年组织科技赶场150多次,出动科普宣传车150多辆,展示科普展板、橱窗3000块,接受咨询群众约20多万人次,发放资料60多万份。
3、卫生下乡完善机制
卫生下乡为农民致富注入了新鲜活力。
动员广大医务人员下乡,为农民防病治病。动员各方力量,把一些药品和医疗器械送到农村,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乡村医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计划生育政策和优生优育知识,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利用广播电视、报纸、街头宣传、议诊等形式,向农民群众送医药,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平均每年下乡20次,参加活动的医务人员达500多人次,出示展板400多块,发放宣传资料40万份,议诊群众4000多人次,受益面近45万人。
4、教育下乡持续深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农村教育是农村致富的关键。我市创选性地把送教下乡作为活动内容之一,常年开展。
常年组织学科带头人、名师、全市初中、小学、幼教优秀教师近100名到到各个乡镇、特别是贫困山区支教、送优质课、示范课下乡,平均每年送教下乡100多次,指导山区教师近600多次,为农村中小学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带去优秀的教学资料、器材;钟永红、李丽等30名幼教教师送教到朱杨、傅家、杜市等地,每年约24次80多节。何德芬等30多名小学教师到傅家、石门、中山等地,每年约30次100多节。陶勇等40多人中学教师到四面山、紫云、东胜等地,每年约35次120节。
二、变“多下乡”为“常下乡”,变“送、教”为“培、建”
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提高农村文化、科技、卫生、教育水平的根本。广大农村在张开双臂迎接来自城市的文明成果的同时,急切地呼唤着知识更新、思想更新、观念更新的建设力量。仅靠组织几次集中活动,动员人员下几趟乡,送一些东西,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渴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致富的问题。治本之法是变城里人主动送、主动教为农民主动学、主动用。
1、变“多下乡”为“常下乡”
农民主动学和自觉用的前提是变“多下乡”为“常下乡。“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要求数量、内容、时间上的“多”。“常下乡”要求把组织活动与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既抓住当前,也考虑长远,通过有效的工作机制,保证“三下乡”扎根于乡。
(1)、对口援助全面开花。市委办、市府办、组织部、宣传部、农办、科协、移民局、民政局、教委等部门、企事业单位按照“五定”(定点、定期、定量、定指标、定效果)原则,有针对性地与灾区、贫困地区结对子,对口支援,长期帮扶。经常深入到四面山、中山、傅家、柏林等边远镇,与对口扶贫村开展组织生活、文化活动、交心谈心活动,与当地村干部、群众一起找贫困症结、为致富出点子、找项目、谋出路。形成精力尽可能多地往那儿投,物资尽可能多地往那儿送,人员尽可能多地往那儿住,信息尽可能多地往那儿传,设施尽可能多地往那儿建的有效机制。
移民局除每年组织机关干部到中山塘口村送实惠外,还牵线搭桥让其与支坪的花铺村结成对子,花铺村每年不定期向塘口村进行物资、种子、化肥、衣物、粮食、技术、资金方面的援助。教委向对口扶助村朝阳村每年提供教学实话援助,还帮助双凤新修了学校。
(2)、文化下乡时时有处处有。四大片区元旦春节文艺演出异军突起,以其广泛的大众性、鲜明的地域风格渐成“一地一特色、一地一风格、一地一品牌”的艺术格局。全市各镇街参与面达90%,形成了要我演为我要演,东西南北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形势。演出场近30场,受众达50万人次,吹拉弹唱戏曲偕全,内容丰富、声势浩大,营造了节日的吉祥气氛,成了农民自己真正的演出。农民亲切的称为“常驻农村的流动艺术团”。
(3)、支教活动持续深入。每年选派直属学校的20-30名骨干教师到贫困山区支教一年,实行轮换制,保证城里的先进教育在农村年年有、月月有、日日有。党校的干训科科长李健、##一中的骨干教师周习文、师范校教研室副主任袁义星等100多人前仆后继到边远的东胜、四面山、中山等地支教,给农村学校带去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成为广大农村教师身边的导师。
(4)、卫生小分队走村串户。人民医院、中医院、卫生保健所、疾控中心的近100名业务骨干组成卫生小分队深入农村开展农民健康检查、议诊、疾病防治教育等。各镇街卫生院每月到各村卫生室进行指导检查1-2次,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各村卫生室的赤脚医生成天奔走于田间地头,农民群众在家就可以享受送上门来的各种医疗服务,吃药、打针、治病样样方便、样样放心。
2、变“送教”为“培建”
农民自觉主动学和自觉用是“培建”的目标,“送”、“教”、“用”结合,“培”“建”结合是解决“三农”的根本。培,就是通过培训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建,就是村村建设农村文化科技卫生教育基地。
(1)培训培养造人才
人才是干好一切事情的根本,培养是造就人才的途径。
把为农民培养文化、科技、卫生、教育人才作为评价各职能部门“三下乡”工作的主要依据和活动的主攻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集中办班、现场授课、送出去学习、手把手传授等形式来培育人才。依托江南职高农业培训基地,推行村干部学历教育,到现在已完成中专学业毕业的共3703人。这些人回到村后,对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20xx年起,根据市委市府提出的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村班子建设要求,与渝西学院、重庆市委党校联合开办村干部学历教育大专班,20xx级和20xx级共招收学员149名。村干部把学到的技术传授给群众,起到了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的作用。每年在镇、村、社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50多期,科普讲座20多次,推广新品种10多项,传播新技术近50项。此外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科技致富典型经验,增强农民致富本领。
柏林镇天坪七社社长陈世德经过培训后,回家在山上放起了300多头黄羊,年收入超过1万元,像他这样的例子##有上千人。塘口等贫困村每年还选出农民到绣庄村、花铺村学习实用技术,培养了一批农村技术带头人。
教委每年利用寒暑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到##城、师范进修校培训基地、五大教研究片区作新教材、课改培训,每年达2000多人次,每次达4-5天。
(2)、建设基地
只有从阵地上加大建设,才能破解农村致富奔小康的瓶颈。
为此采取了财政、考核、部门捐赠和多方筹集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全市27个乡镇都建立了文化站,村村建起了农村示范图书室,部分乡镇村村建有藏书500册以上的图书室。建立了农民俱乐部、山歌队、腰鼓队等100多个。80%以上的村建立了广播室、阅报栏、文化活动室。村村建起了卫生室,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建立了50多个科技园地科技书屋。成为农民学技术、学文化、得信息、强身健体的有效场所。
民政局向中山镇双风村每户提供5000元的援助实施高山移民,在2年内实施完毕,共支援10多万元,该村的贫困户在中山镇街上新修了漂亮的楼房。并联系重庆慈善协会为敬老院修建了15万元的老年人健康活动中心,为老年人营造了一方娱乐天地。在实施西部远程教育中,全市村完小以上都有电视。3000万远程教育资金让每一所村完小的农家娃受益,坐在教室鼠标一点就能看到听到北京等地名师特师的课。
三、变“输血”为“造血”,变“三下乡”为“三扎根”,培养一支不走队伍
“输血”重在“送”,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造血”重在“培建”,方是长远之计。变“输血”为“造血”,变“三下乡”为“三扎根”,关键是培养一支不走队伍。
1、变“三下乡”为“三扎根”,增强农村造血功能
“三扎根”就是不仅要使专业技术人员“常在乡”,关键是要在农村建立一支不走的文化、科技、卫生、教育队伍。用几年的时间达到每村至少有一个法律明白人,每户有一个科技当家人,每村都要有符合标准的文化、科技、卫生活动设施,从而增强农村 “造血”功能。
“三扎根”工作讲的是农民想的,干的是农民盼的,把文化科技卫生送到了农民院坝上、家门口。只有变“三下乡”为“三扎根”,才能变“输血”为“造血”。从而增强农村的造“造血”功能。由于利用了广大农民有强烈需求的群众基础,利用了农村有一批能够接受新鲜事物的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的人才条件,利用了农村乡镇曾建立过一批文化活动设施的物质根基,因此效果显著。
傅家镇特困户严均林在从社长那儿学到了一些养殖技术,在傅四公路边圈养200来只小尾寒羊,从而一举脱贫致富。而像他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在送教下乡中,许多农村教师迅速成长,开始了送教进城。张艳等农村教师送教进城,为城里的同行们上课5次达20多节。
几年来 “滨江之夏”、基本国策文艺宣传、四大片区巡回演出的熏陶,许多农民的文化水平明显提高,自发加入到文化演出中,每年的“滨江之夏”都有农民演员专场,每年的四大片区演出中都以群众演员为主角,他们用大众化的方式,谈农民新生,演农村生活,唱农业丰收。有的片区演出中,当地的群众演员还当上导演、策划。各种群众人才在这些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新时期农村中的文化带头人。
沙坪坪坝区川剧院退休人员王家林在中山老场开设梨园春剧院,常年举行川剧座唱,古镇上时时丝竹声声。中山文化人丁明星的明星茶馆里,常常高朋满痤,拨弄琴弦。成为中山文化的一道风景,引得前来欣赏的游客络绎不绝。农民小说家欢镜听在下乡活动中汲取营养,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2、“三下乡”与驻村工作相结合
活动能够在农民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与驻村工作的结合成也分不开。它丰富了“三下乡”的内涵,拓展了“三下乡”的领域,充实了“三下乡”的内容。
驻村工作队员在帮助当地理清发展思路、引进帮扶项目的同时,广泛组织开展了“三下乡”活动。先锋、柏林、杜市等镇街每年选调精英到村上挂职、促进农村各种问题的解决。
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机关干部扎根农村,挂职或任职,有效地改变了农村干部结构,培养造就了一批高素质新型农村干部队伍。同时“驻村扎根”活动在农村培养了一批懂政策、懂法律、有经济头脑的“明白人”。他们中 的很多人走上了村级领导岗位,为村级班子增添了新鲜血液。
形势在变,农民的需要在提高,三下乡活动如何与时俱进,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还需要在实践中以“农”为本,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只有把集中活动与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把行政动员与机制建设结合起来,把服务农民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不断在实践中改进方法,完善机制,拓宽渠道,充实内容,扩大领域,工作实行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提高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5386)

2020年乡扶贫工作总结

至20**年7月接手专职扶贫干部工作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对该项工作开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高了业务水平,取得了一些成绩。

工作开展情况

一、对全乡低收入户(年收入在 2500元以下)进行排摸,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下步实施低收入奔康工程打下基础。**年2月份,全乡20多名驻村干部深入各村,对低收入户进行排摸,数据显示全乡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户共544户,1913人,其中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56户,20**年人均纯收入1769、94元,分析出自然条件差、社会保障薄弱、劳动力素质低等为其致贫原因;提出了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民更新观念等具体的脱贫措施和建议。

二、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从大方面来讲,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高度重视,2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人才智力支撑。我乡的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工作在县农办的指导下,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年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全年培训任务数266名,目前已培训297人次。其中:新型农村技能30名,目前完成 13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数27名,已完成27名;困难群体就业技能培训任务23名,已完成23名,其他培训任务186名,已完成208名。

三、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适度规模经营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是新时期农业发展方向,我乡的一些传统产业如山地西瓜、高山蔬菜等现已形成一定规模。**年全乡西瓜种植面积 4000亩,大棚西瓜20亩。**年由于油价上涨,交通成本上升及XX大地震,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我乡的西瓜销售经历寒冬,乡党委、政府通过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供、销服务及农技110发布供求信息等多种方式,拓宽了销售渠道,保障了瓜农利益。**年培育蚕桑基地267亩,其中西坞村就达 208亩,高山蔬菜基地1200亩,宋村村高山蔬菜基地发展山地辣椒270亩,产值79、6万元,亩均2950元。还发展了75亩黄瓜,总收入20、5万元,亩均3273元。发展名茶150亩,全乡名茶面积达3493亩,户均1、9亩。

四、下山脱贫、异地搬迁取得实绩。近年来完成同丰、胡坑、宋村52户,191人的下山脱贫搬迁,安置点在城关、华埠、岙滩、外胡坑等,发放补助金297000元。**年完成胡坑村棚里自然村8户、30人的下山脱贫,安置点在胡坑口,总用地规模3亩,总投资50万元。

五、 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一定成绩。XX市科技局多次深入我乡宋村村,了解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通过发展高山蔬菜,茶叶,蚕桑及养殖业等,在技术、信息、资金上给予支持,帮助尽快脱贫致富。

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一、理论和实践结合度不够。因为工作安排等各种原因,很少真正深入低收入户集中村进行实地勘察,对农村生产生活现状没有较为切深的体会,没有经过实践磨练便很难真正因地制宜的谋划总体发展规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有盲目性,现在的农业综合补助资金往往投入到开发性农业项目较大,规模化经营体制较完善的地方,这就导致地方政府为争取资金补助,不注重因地制宜,盲目的进行规模化经营,在制定发展规划中注重“量”的增大,而忽略了“质”的提高,很少考虑到在“量”的增大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是否能够跟进,配套服务、销售渠道能否拓展等因素。

二、扶贫工作经验不足,工作积极性不大。形成工作积极性不够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上:因农村工作经验不足,专业不对口,难以运用知识储备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在实施农民素质工程中缚住手脚,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客观上:由于当前在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中,培训资源整合度不够,政府部门很少有专项资金投入,导致农民培训课程难以真正开展起来。现在看来单靠政府、企业、社会培训机构“三位一体”实施这项工程。仿效长三角地区企业为缓解民工荒实施的由企业、社会培训机构介入的新型培训机制,实施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模式。

以上为个人粗见,回顾一年工作感触良多,下步将进一步调整心态,转变思路,全身心投入工作。转贴于

2020年我乡近三年来扶贫工作汇报总结

20xx年—20xx年,****乡扶贫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办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解决农村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及自治区党委五届八次(扩大)会议精神,按照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要求,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自力更生与争取国家补助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全年的不懈努力,使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市北部,有***个行政村,。1万多户,4.2多人,耕地面积**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亩。林果面积***万多亩,年底牲畜存栏**万头。20xx年粮食总产***万公斤,人均**公斤。20xx年底全乡有特困户**户,**人;低收入贫困户**户,**人。

二、组织机构健全,领导高度重视

为做好扶贫工作,首先,我乡成立了以党政 “一把手”为领导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扶贫计划的制定、扶贫措施的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充分认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上下协调,认真组织实施扶贫项目。

三、扶贫工作扎实有效

(一)我乡20xx年—20xx年的扶贫任务是:解决***户特困户的温饱问题,使**户贫困户脱贫。为做好这项工作,采取每名干部承包1户特困户的做法,引导、帮助他们脱贫。通过层层签定扶贫目标责任书,下设办公室,加大了工作力度。市上扶贫对口单位、我乡的各个单位和群众对我乡的贫困户捐款、捐物**万多元,使贫困户受益。

(二)为解决特困户温饱问题,加快脱贫致富,我乡**户特困户和低收入户的各项农业三项税减免**万元。

(三)通过开展 “捐款、捐物送温暖”活动,三年内我乡干部自觉捐款**万元。全乡***户捐赠**只鸡给扶贫作基础。

(四)按照州、市扶贫办的安排,我乡**个村的扶贫规划,编制上报了。写各种可行性报告**多项上报各级有关部门,批准了***个。

(五)开展贫困户科技培训,掌握农业实用科技技能,这三年根据州、市扶贫办、科技局和乡政府的安排,举办了贫困户培训班****多次,培训农民**万人次,其中贫困户**多人∕次,干部**多人次。使他们掌握3—4门实用技术,促进脱贫致富。在这个培训的引导下,我乡农民从事科学养殖、科学种田、科学园艺、初步建设暖棚搞种植,增加人均收入。

(六)为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加快脱贫致富,解决***万元扶贫开发贷款,扶持***户贫困户脱贫或者给贫困户结转贷款期限三年,为贫困户发展家庭经济增加收入创造了资金条件。

(七)***市扶贫办按***市20xx年—20xx年度扶贫规划,乡***、***、**、**、**、等村安排财扶资金***1万元,主要用于防渗渠、引水渠等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特困户,即给我乡的****户贫困户购买“架子羊”进行脱贫,购买发放“架子羊”时,选择建青贮窖贮存饲料的,按时交纳各项税费的,维护国家行政机关形象的贫困户,首先发放。领取“架子羊”的贫困户签约了“架子羊”管理合同,一式四份,加强责任感。至今对我乡的**户贫困户发放了“架子羊”***只 “架子牛”****头,这项工作正在继续进行当中。

在我乡把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推进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下,这三年扶贫资金收益户达****户,基本解决****户特困户温饱问题,****户低收入贫困户基本脱贫走向致富。

(八)我乡加大劳动力输出力度,增加农牧民收入。20xx年—20xx年的三年内在我乡外出劳力达****人次。其中20xx年在我乡外出劳力达**人次,创收**万元,全乡人均增收***元。劳动力结构有交通运输业**人、经营者**人、服务业***人,其他行业**人,共创收***万元,人均增收***元。

总之,我乡已圆满完成了三年的扶贫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倍做出努力。

(四)贫困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乡有低收入贫困户***户,***人,脱贫任务是十分艰巨。贫困的原因、扶贫脱贫的难点在于人口素质底下,贫困人们缺乏进取心,缺乏自觉改变落后面貌、摆脱贫困的主动性,依赖性、惰性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职业技能等等,素质的高低是直接决定了产业创新、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短缺,产业结构单一,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稀缺,产业结构以粮食为主,只能自给。资金形成能力不够,乡镇企业落后,财政收入不敷出,集体积累空虚,政府扶贫投资不足,扶贫资金人均占有量低,扶贫资金没有形成现实生产力。基础设施落后,公共社会服务不足。

(五)今后的脱贫措施、想法

今后我们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进高产高效高质量优良品种,多举办各类培训活动,提高贫困人们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为着力点,进一步推进扶贫脱贫致富工作。具体想法是:

1. 将在我乡****建设草场,解决牲畜的饲料问题。

2. 为解决我乡缺水问题,。

3. 在河两岸将修建5万米防洪坝,防治洪涝。

4. 发展和创办牛奶加工、饲料加工等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5. 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嫁接优良品种,增强竞争力,增加经济收入。

8. 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增加收入。今年我乡专门委派一名副职干部于劳务外出工作,计划外出的劳动力达**人次,收入努力达到***万元。

9. 加大对贫困户的实用农业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实用劳动技能,增加经济收入。

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扶贫开发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扶贫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引进推广新项目、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的引进优良品种。为实现贫困户脱贫、农牧民增加收入、我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2020年乡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柏林乡位于XX县西北,与XX县和XX区接壤,耕地总面积65833亩,4.7万人,是全县的农业大乡之一。20xx年底全乡在册贫困户741 户,1882人。20xx年度,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以扶贫整村推进重点村为主战场,全面实施了整村推进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精心实施财政扶贫项目,整村推进成效显著。

今年,我乡实施整村推进的是跃进村,年初,我们即对该村开展了全面调研,编制了整村推进村扶贫开发方案,确定上报了本年度的财政扶贫项目。经县审批同意,今年我乡实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共2个(全部在跃进村),项目总投资1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3万元。分别是投资10万元新建跃进村综合服务室4间,128平方米,该工程已于12月中旬全面竣工;投资7万元,建设了跃进村学校路1000米,工程已于11月底竣工。通过财政扶贫项目的实施,重点村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更加方便,达到了省“八加一”验收标准。

2、贯彻开发式扶贫方针,贫困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

一是以柏政[20xx]127号文件将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下达到各村,由各村推荐,以乡组织了80多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参加了县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了贫困人口就业。通过培训,90%学员都在本县及江浙等地找到了理想的职业。超额完成了年初县下达我乡的80名培训任务。大力宣传了碧桂园项目“雨露计划”培训,并推荐了5名退伍军人参加该项目培训。二是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我们对广大贫困户和科技示范户进行了优质稻轻型化栽培、通丰营养液施用技术、畜禽养殖及防疫等技术培训。全乡共培训50多场次,2000多人次。在水稻上,应用通丰营养液1000亩,增加了农业收益,提高了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

3、小额信贷和互助资金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一是继续贯彻“直接扶持到户”的精神,广泛宣传发动,对全乡在册贫困户提供小额信贷资金扶持,全乡全年通过信用部门共发放小额信贷2万元,为1个在册贫困户提供扶持。二是继续开展了贫困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巩固和扩大袁塘、井岗两村互助资金试点成果,由村互助资金管委会或管理小组累计发放互助资金17万元,直接扶持两个试点村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共扶持农户36户,其中贫困户10户。吸收村民入互47户,其中贫困户入互 18户,入互资金11800元。互助资金到期24户,11万元,归还率100%,全年共收取资金占用费4400元,运行良好,解决了贫困农户想发展、缺资金、贷款难的问题。增加了跃进村为20xx年互助资金试点村,确定该村早林、潘圩、桂花等村民组为试点单元,共投入财政资金6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目前已吸收入互农户24户,其中贫困户6户,入互资金7200元,互助资金第一批发放对象12户已经审核,打卡发放到了扶持对象户。

4、坚持干部结对帮扶,全面完成了年度脱贫目标

一方面,我们将全乡的年度脱贫任务以柏政[20xx]131号文件分解到各村,落实到对象户,建档立卡,跟踪帮扶,并与各村签订了扶贫目标责任状。另一方面,继续实行乡村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以柏政[20xx]128号文件明确到人,严格责任和要求,帮扶对象确保年底脱贫,年底以乡统一组织对帮扶对象的帮扶效果进行监测。一年来,全乡共有70名乡干部参加了结对帮扶活动,共扶持贫困户82户。帮扶人年初与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合同,帮他们订计划,发展生产,不定期上门服务,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全乡全年共解决贫困户温饱103户,255个贫困人口,其中70户,134人是被帮扶户。实施整村推进的跃进村共脱贫13户,32人。

5、扎实开展贫困监测工作。按照县监测办要求,于12月份组织各村认真开展了农村贫困人口监测工作,全面完成了全乡贫困监测任务。并对原在册贫困户完善了扶贫卡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贫困户缺乏理想的发展项目,劳动力素质不高,加之贫困户思想守旧,自我发展愿望不强烈,信用程度不高,还款能力得不到保证,信用部门放贷积极性不高,导致全乡小额信贷入户少,扶持规模小。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虽能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筹措问题,促进贫困户生产发展,但回收风险较大,且积极要求入互和使用互助资金的贫困户少,信用程度高、种养示范户使用多,贫困户借款比例不大,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和机制,并将互助资金使用与干部结对帮扶有机结合,促使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确保资金良性运转。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

1、抓好整村推进重点村的财政扶贫项目工程使用管护,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认真对照扶贫开发 “八加一”验收标准,逐条梳理,缺项补项,逐项落实,完善乡村两级扶贫档案,确保跃进村于20xx年上半年整体脱贫,顺利通过各级扶贫工作检查验收。

2、加大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快贫困劳动力向其它产业转移,增加贫困户收入。实施好退伍军人碧桂园培训项目,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加强小额信贷管理,广泛宣传,扩大入户面,严格扶持对象审查,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过程中的作用。巩固和完善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扩大试点成果,鼓励贫困户积极入互,并利用互助资金发展养殖业和加工服务业,加快脱贫步伐。努力营造社会扶贫的良好环境,坚持干部结对帮扶,鼓励能人大户和创业有成人士参与社会帮扶事业,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扶贫事业,给贫困户资金、技术、信息扶持,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转贴于

英姿飒爽 2022-07-08 16:13:32

相关推荐

多啦A梦来我家

那天,我正在家里看书,突然一道蓝光闪过,一个蓝色的物体莫名其妙得出现在我家,把我吓得跪在了地上。我颤抖着瞥了一眼,突然发现那个怪物原来是多啦a梦!惊魂稍定的我还没有说出话,它就茫然的问:这是哪啊?我努力从牙缝里...
展开详情

哆啦A梦大结局

某一天,大雄如往常般,忘了做作业,在学校被老师骂,也被技安和阿福他们欺负。今天跟往常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变化是多啦a梦没什么反应躺在地板上,大雄不知道哆啦a梦出了什么事,只是哭了整夜。最后大雄想起抽屉里的时光机,...
展开详情

二十年后再相会

时间飞得真快,眨眼间同学们各奔东西20年了。今天,梦想就要成真了,我们全班同学将在母校玉桃园小学聚会,想到就要和那么多同学见面了,是多么兴奋呀!我在家里精心的打扮了一番,镜子前的我,身着华丽的晚礼服,显得楚楚动...
展开详情

我想当一名音乐家

音乐可以伴人入睡,可以让人快乐,可以干好多事。音乐就像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她唱的歌美妙动听。我想成为一名音乐家,用钢琴弹奏出美妙的歌声。如果你在伤心,我会弹奏一首快乐的歌让你开心;如果你在上课时想别的,我会弹一首...
展开详情

雪羊羊公主(2)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雪羊羊便早早地起了床,想游览一下这个羊村。她穿了一件雪白的休闲连衣裤,角上系着紫色的蝴蝶结,脚上穿了一双多功能乳白色运动鞋,看起来既像运动员又像坠落凡间的天使。她打开多功能密码门,走出去,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家父没有效仿袁公,袁公也没有效仿家父。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出自《陈元方候袁公》:“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译文: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陈元方机智应变,“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住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袁公听了,也会暗暗点头称奇。
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什么定则

判断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用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通电螺线管N极,那么四指指向就是电流的环绕方向;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电流符号为I,单位是安培(A),简称“安”(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司马光砸缸是几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是小学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
《司马光砸缸》内容是: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直觉是什么意思

直觉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í jué,意思指直观感觉;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语出鲁迅《花边文学·算账》:“但我直觉的感到,这恐怕是折了本,比用庚子赔款来养成几位有限的学者,亏累得多了。”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造句:
1、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明察秋毫造句。
2、他似乎凭直觉知道如何做。
3、真正的直觉是来自你对不同事物的明察秋毫。
4、直觉告诉我一定要中奖,果然不出所料。
5、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莫衷一是的,不然到时候你什么事都不能决定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