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怎么写

老当益壮
精选回答

怎样写散文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和诗歌一样,都要具备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等要件,使人读后产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得到心灵的净化。

所以人们习惯地又将散文称之为“美文”。

散文创作要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那么,怎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做到这一点呢?我想以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散文《遥远的慕容永远的歌》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立意要高。

那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台湾著名蒙古族女作家席慕容,首次回大陆来内蒙古大草原寻根采风。

从呼勒贝尔,锡林格勒,一路来到鄂尔多斯的乌审草原。

我有幸认识她,并陪同她一起到牧区采访。

我无意中从她的采访本上看到了一首正在草拟中的诗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也就是后来由蒙古族女歌唱家德徳玛老师首次在春节联欢晚会演唱,然后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与她阔别多少年之后,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不由地想起与她交往并成为朋友的那段往事。

于是提笔写了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遥远的慕容永远的歌》。

首先在文章的题目选定上,我就狠下了一番功夫。

既要为散文“立意”,又要与她的歌词契合。

于是我采取对联的形式,选定了散文的题目《遥远的慕容永远的歌》。

我认为“立意”颇高。

二,构思要巧。

上个世纪初,海峡两岸还未实现“三通”,人员往来受到严格的限制。

虽然只是一条狭窄的海峡,却把两岸同胞隔离几十年,感觉非常遥远。

但是席慕容的歌,却穿越时空,已经把两岸人民心永远地联系在了一起。

我的散文,就是紧紧沿着这条文脉,来展开我们之间一段短暂的交往的描述。

洋洋洒洒几千言,看似很“形散”。

但是紧紧扣住“海峡遥远”,“歌声永远”这个“脉络”,文章的“神韵”一点儿也不散。

三,语言要美 。

散文的语言美,不是花言巧语,二是要发自肺腑,饱含深情。

读来让人为之动容,如入其境,如置其身。

我跟慕容草原一别,再未谋面,思念之心,一直不断。

所以我在散文中,多次使用“海峡遥远”和“歌声永远”来表达盼统一,谋和平的主题。

使得我们的友谊跃然纸上,历历在目。

我的这篇散文,虽然算不上佳作,却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并在几本散文集里被收录。

也不知道席慕容老师看到过没有?(散文已在头条发表,请文友们有兴趣不妨一读)

开始写文字,我们不要贪多,不要一开始就写什么经典流产,不要抱着这样的念头写。

先写片段,即使哪怕开始不成文字,就写几百字。

我们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写,抓住某一个特色,深入近出抓住某一点,盯着他,然后发散开来。

写作,我们不要追求那些轰轰烈烈的情节。

你从一些平淡的细节中,将细节挖掘好,胜过很多轰轰烈烈的过程。

我的每一篇文字都有细节,而往往都是由细节组成的情节反而更感人。

写散文,有很多人都不好控制,总感觉散,就如野马无疆,爱写到哪里写到哪里。

就是我手写我心,我笔写我的字,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爱看不看。

我们写散文是要给自己定一个圈圈的,要有一点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写文字,我们总说是写给自己看,其实还是想获得一种认可,想让更多的人看到,那么就一定要考虑一下读者的感受。

好的散文结构,中间一定要安插一根主线。

散文的最后结果,大多数是以情为主,因为散文,总是要表达一种感情的。

这个散文主题一定要向上升华,不要直接就追求平淡。

太过平淡,读者会感觉没有什么价值。

当然,开始练笔,不会考虑太多,但写的越多你会发现,情感的传递和升华才是文章存在的意义。

我写文字,开始如何,中间怎么写,结尾的点明主题,都要关联开头。

前后要有一个照应,不是想到哪里,最后就不知怎么收尾。

我们写的时候一定要兼顾一下前面,然后让整篇文字形成一个整体。

就如画一个圈,自然而然的将那些思想,意境捆在圈内。

说实话,不管我们怎么写,不是非得说小白,怎么样的。

我们一定要有积累,一定要多看书,这个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

看书最好就是,看那些经典文学。

比如那些写的好的写手,一般都是看相当多的书,他都是有很久的积累。

哪怕就是你感觉他没写几篇文字,忽然写的很好,其实是他前期的积累。

好多的公众号,尤其是那些大号,都是一些大报社或者有一些传统文字的深厚功力的人经营的。

这些大号的成功,都有长期的积累,并不是就是一蹴而就的。

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就比如写景,有时经常步骤有些紧凑。

你看起来写景,其实它不是它,要么是引出主题,提升主题,或者突出那个主题,延伸称托主题。

其实很多描写不是随便写,一般都跟你的情感是紧密相关的。

我们有时写某一个故事,中间夹杂一两句景色的描写,给予一定的暗示或者烘托,这样会更生动,更突出氛围。

再就是写作一定要贴着文字写,将自己写进文字里,不要总是将自己隔离在外,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去看待。

我们如果以旁观者角度去写,肯定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更不可能感动读者。

我们习写作,一定要融入到文字里去,让读者一看到文字,就感觉到这个文字中间有你,文字里也有他,这样就引起了共鸣,读者才会更喜欢看你的文章。

写作,我们不可能是给某一个人看的,总归是想给大众看的。

不要写那些晦涩难懂的,就是好像神神叨叨的事情。

就用一些平常性的,亲切的,口头性的语言稍稍加工一下,写出来的作品读者会更加喜欢。

我的世界独自享受。 2023-09-05 12:24:05

相关推荐

19327是什么标准的酒

19327是白酒的执行标准,GB/T19327-2007是古井贡酒的执行标准,规定了古井贡酒的生产原料、生产工艺、范围和质量等,古井贡酒都需要根据这个执行标准进行生产。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
展开详情

床板上有很多微小的小虫子怎么清理

1、建议找当地的防疫站防治中心或者信得过的小区管理处。2、如果出现白色的虫子就要下药。可放干燥剂和虫药,超市或家具商城里一般都有卖的。3、虫蛀处涂抹石蜡油,连续涂抹10天即可。但是,切记橱柜等餐具类家具不能使用...
展开详情

酱油可以代替生抽吗

酱油可以代替生抽。生抽其实就是酱油的一种,两者都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发酵而成的调味品,都有改善菜肴味道的作用。不过相对比之下,酱油的味道要比生抽更重,颜色也更浓,在替代使用时,不能按照放生抽的量来放酱油,应有控...
展开详情

试管腹部彩超主要检查什么

试管腹部彩超主要检查以下内容:1、子宫及其附件(输卵管、卵巢等)疾病。宫内节育器探查、子宫发育异常,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癌、卵泡发育的监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畸胎瘤、卵巢浆液性或粘液性囊...
展开详情

什么是帕提亚战术

帕提亚战术是指帕提亚王国在古代的一种战术体系。这种战术主要依赖于骑射和游击战术,以保持灵活性和机动性为主要目标,这种战术在古代的战争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如难以应对敌人的重型军队和骑兵冲锋等。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