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

今世伴明月
精选回答

1、一、通假字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质”通“锧”,砧板。

3、2.可予不。

4、“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5、3.臣愿奉璧西入秦。

6、“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7、4.拜送书于庭。

8、“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9、5.召有司案图。

10、“案”通“按”,审查、察看。

11、6.设九宾礼于廷。

12、“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13、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4、“缪”通“穆”。

15、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6、“孰”通“熟”,仔细。

17、9.为一击缶。

18、“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19、二、一词多义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宴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 (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凭借)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连词,连接“传”与“示”) ⑦赵王以为贤大夫(把……) 欢 ①逆强秦之欢 (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②顾吾念之 (只是)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秦王因曰(于是就)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书 (1)拜书送于庭----国书 (2)秦御史前书曰---写 乃 (1)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 (2)臣乃敢上璧------才 (3)乃使其从者衣褐----就三、古今异义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

20、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

21、今义指 害病;灾祸)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

22、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

23、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

24、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

25、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

26、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

27、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

28、今义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

29、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⑩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

30、今义指鄙视,轻视) ①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31、(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

32、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33、) ①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义:美女) ①③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 今义指(将来的)明年) ①④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 今义指以前) ①⑤窃计欲亡走燕 (窃:古义私下里 今义指偷东西 走:古义指逃走 今义指走路)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④怀其璧 (怀,怀揣着) ⑤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 (上,献上) ⑦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⑧ 臣语曰(语,告诉) ⑨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走上前) ⑩赵王鼓瑟(鼓:弹奏) ①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苦笑声)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 ⑤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⑥乃辞谢 (辞:用委婉的言辞)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⑤归璧与赵(归:使……归)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③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耻)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 ③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 ②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之责)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 ……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34、)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 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⑤我为赵将 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⑧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⑨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于”字表被动 (翻译:而您被赵王宠幸)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字表被动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被动 ④使不辱于诸侯 “于”字表被动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 (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③介宾结构后置:拜送书于庭 (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结) 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臣头今与壁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 (于廷设九宾) 6、会于西河外渑池 (于西河外渑池会)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35、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6、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37、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6: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祝你成功朋友,加油。

空人空心空世界 2023-08-21 18:36:32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全部倒装的几种情况

全部倒装的几种情况:
1、完全倒装即把整个谓语放到主语之前(是整个谓语动词,而非助动词)。
2、there引出的完全倒装句:除了最常见的there be句型以外,there还可以接appear、exist等,一般都译成“有”的含义,构成完全倒装句等。
3、由地点和时间副词引出的完全倒装句:以地点副词here、there和时间副词now、then开头,后面的动词是be、come、exist、fall、follow、go、lie、remain、seem、stand(表移动或动态的不及物动词)等,而主语又是名词时,构成完全倒装句。
4、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谓语表示运动的动词且主语是名词时使用完全倒装。
5、在强调状语时,有以下情况:
当句首状语为方位词或拟声词,谓语动词为go、come等表示位置转移的动词时句子须倒装。
当句首状语为表示地点、方向等的介词词组时,句子须倒装。
当句首状语由“only+副词”,“only+介词词组”,“only+状语从句”构成时,句子须倒装。

锱铢必较的锱铢什么意思

“锱铢必较”的锱铢用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铢必较,汉语成语,读音是zī zhū bì jiào,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现代多用于形容维护公平权益,做事严谨细致。
出自《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近义词: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反义词:慷慨仗义、宽大为怀、宽宏大量、虚怀若谷。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喻严谨。
示例: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贤否罹害,如玉石俱焚;贪婪无厌,虽锱铢必较。”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就是族中支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关,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宋·陈文蔚《朱先生叙述》:“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

黄河之水天上来突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黄河之水天上来”主要突出了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热爱与赞美、歌颂黄河的情感。出自《将进酒·君不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译文: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大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诗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巨额数词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

短除法怎么用

短除法用法是:在除法中写除数的地方写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然后落下两个数被公有质因数整除的商,之后再除,以此类推,直到结果互质为止。短除法是求最大公因数的一种方法。
在用短除法计算公倍数时,对其中任意两个数存在的因数都要算出,其它没有这个因数的数则原样落下。直到剩下每两个都是互质关系。求最大公约数便乘一边,求最小公倍数便乘一圈。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