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腥味食物

安安分分做我自己
精选回答

怎么会有人爱吃腥味的食物啊!并且大多数还会成为其口中的鲜味食物。

鱼身上会有鱼腥味、鲜血会有血腥味、就连土都有一种土腥味,为什么有人会喜欢腥味?腥味又从何而来?

鱼腥、肉腥、那些食物中的腥味儿

厨房小能手们应该都知道,一部分的食物处理过程中会有一道工序叫做去腥。

鱼身上会有鱼腥味、蛋有蛋腥味、羊肉身上会有腥膻味……不同食物的腥味来源也不尽相同。

大家都是常见的食材,为什么你们就那么“腥”呢?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鱼类、以及海鲜的腥味。

海洋生物和淡水类生物的腥味,来源是有区别的。海洋生物的腥味来自于海水,平均每1kg的海水中,含盐量就有35g。

大量的盐分会对海洋生物的细胞膜产生一种渗透作用,让细胞的水分不停流失。而为了防止自己过度脱水变成小鱼干、小虾干,海洋生物们进化出了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提升细胞液的浓度,用氨基酸以及含氨的化合物对细胞空隙进行填充。

这样可以使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处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也能使自己生存下去。

由于氨基酸中的甘氨酸、谷氨酸和胺类物质的氧化三甲胺有鲜味,所以鱼类、贝类、虾类等海洋生物都会自带鲜美的味道。但这些物质却是一把双刃剑,它们也是海鲜腥味中的罪魁祸首。其中,领头的腥味创造者,就是氧化三甲胺。

要知道,海鲜们在海中生活的时候,氧化三甲胺是不会发出气味的。但当它们被捕捞上来,窒息死亡后,氧化三甲胺这种物质就会在酶和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降解生成三甲胺、二甲胺等脂肪族胺……而这几种物质本身就自带腥味。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虽然三甲胺在死海鲜体内浓度很低,但却有一股恶臭的鱼腥味。而高浓度的三甲胺,更会散发着一股臭不可闻的臭鸡蛋味,这种物质与鱼皮中的六氢吡啶、δ-氨基戊酸、δ-氨基戊醛、等成为混合在一起,让鱼类“腥中更腥”(海鱼尤为严重)。

另众多爱吃鱼、爱做鱼的朋友崩溃的是,三甲胺这种物质无法溶于水……所以每当我们处理完鱼之后,老感觉手上的腥味无论怎么洗也不会消失……

而肉身上的产生腥味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由于猪、牛、羊肉中普遍存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元素,再加上饲养环境和自身所带的细菌,就会产生像氨气、三甲胺、硫化氢、吲哚、甲硫醇等“腥气”。

不过和海洋生物不同,我们在处理完肉类时,手上的“腥气”是可以去掉的~

土腥味

腥味中还有一种一部分人很喜欢的味道,那就是下雨过后,泥土的芬芳——土腥味。造成土腥味的其实是放线菌产生的体味——土臭素。

土臭素本身是一种极易挥发的物质,科学家在最开始,将泥土的芬芳归因于空气中的有机物质,或是死于土壤里的生物成分。

直至1881年,科学家发现这种“土腥味”可以从土壤里分离提取,于是,这一独特的味道也被用于制作香水……蝌蚪君认为,这品味也是够独特的……

血腥味

血腥味常常会使人感到不适,但是对于动物界食物链顶端的“肉食爱好者”来说,血腥气却是致命的吸引。

瑞典林雪平大学的动物行为研究学者们发现,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含有能散发“血气”的关键分子。换句话说,就算是一杯白开水,加入这类物质,也能让食肉动物为之疯狂。

相关研究员表示,对于猎食者来说,动物的气味是至关重要的吸引力,而气味的主要来源就是血液。

那么究竟是哪种物质让血液具有如此独特的气味呢?经过研究者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最终锁定了一种名为:反式-4,5-环氧基-2-癸烯醛的物质。

这种分子式复杂的物质属于醛类化合物,它会发出类似金属的气味,从而让人跟血液的腥味关联在一起。而我们人的血液也会发出一种类似铁锈的味道,主要是人血红蛋白中含有的亚铁离子被氧化之后的味道。

“腥味”其实是一种神奇的味道,它脱离在五味之外,却每日游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爱它、有人厌它。屏幕前的你,喜欢“腥味”吗?

天真过后的成熟 2024-01-15 13:09:27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全部倒装的几种情况

全部倒装的几种情况:
1、完全倒装即把整个谓语放到主语之前(是整个谓语动词,而非助动词)。
2、there引出的完全倒装句:除了最常见的there be句型以外,there还可以接appear、exist等,一般都译成“有”的含义,构成完全倒装句等。
3、由地点和时间副词引出的完全倒装句:以地点副词here、there和时间副词now、then开头,后面的动词是be、come、exist、fall、follow、go、lie、remain、seem、stand(表移动或动态的不及物动词)等,而主语又是名词时,构成完全倒装句。
4、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谓语表示运动的动词且主语是名词时使用完全倒装。
5、在强调状语时,有以下情况:
当句首状语为方位词或拟声词,谓语动词为go、come等表示位置转移的动词时句子须倒装。
当句首状语为表示地点、方向等的介词词组时,句子须倒装。
当句首状语由“only+副词”,“only+介词词组”,“only+状语从句”构成时,句子须倒装。

锱铢必较的锱铢什么意思

“锱铢必较”的锱铢用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铢必较,汉语成语,读音是zī zhū bì jiào,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现代多用于形容维护公平权益,做事严谨细致。
出自《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近义词:斤斤计较、睚眦必报。
反义词:慷慨仗义、宽大为怀、宽宏大量、虚怀若谷。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喻严谨。
示例: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贤否罹害,如玉石俱焚;贪婪无厌,虽锱铢必较。”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就是族中支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关,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宋·陈文蔚《朱先生叙述》:“先生造理精微,见于处事,权衡轻重,锱铢必较。”

黄河之水天上来突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黄河之水天上来”主要突出了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热爱与赞美、歌颂黄河的情感。出自《将进酒·君不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译文: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流下来,波涛滚滚直奔向大海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上满头青丝晚上就如白雪。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诗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巨额数词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

短除法怎么用

短除法用法是:在除法中写除数的地方写两个数共有的质因数,然后落下两个数被公有质因数整除的商,之后再除,以此类推,直到结果互质为止。短除法是求最大公因数的一种方法。
在用短除法计算公倍数时,对其中任意两个数存在的因数都要算出,其它没有这个因数的数则原样落下。直到剩下每两个都是互质关系。求最大公约数便乘一边,求最小公倍数便乘一圈。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