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故事之重男轻女

月中真情
精选回答

重男轻女在中国社会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虽然说现在没以前那么严重了,但大部分农村还是这样。附近就有一个总是照B超,知道是女的就打掉。就是大部分都这种思想才导致男的多了好几千万。本期民间故事,给你讲讲重男轻女的故事。

下面我要说的事情是小区一个大姐讲的。大姐有个表侄女家里有三姐妹,最后她母亲在四十出头的时候高龄产子生下来一个小弟弟,看到自家香火终于传承下来了,她的父母恨不得敲锣打鼓去宣传自家终于生了一个带把的了。

这个来之不易的小弟弟成了父母的心肝宝贝,原来对她们几姐妹还算不错的父母此刻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对她们看不顺眼起来了,母亲还好点,最多骂骂她们,说她们几个死女子是赔钱货,而父亲开始动不动就对她们拳打脚踢。还说就是生了三姑娘交罚款把家里弄穷了,三姑娘听了反驳一句说,那生弟弟交的罚款更多你怎么不抱怨?这句话一出口换来的是父亲更加无情的痛打。两个姐姐跪下来求情换来的也是毒打。可怜的三个女孩就这样在家里苦熬着日子。

而被娇生惯养的弟弟在父母的纵容下,从两三岁起就开始对姐姐们呼来唤去,像指使佣人一样,因为有父母为他撑腰啊,总之,弟弟越大对她们态度越不好。而脾气暴躁的父亲就更别提了。

大姑娘在20出头的时候被父亲强行嫁给了一个小包工头,那包工头前妻死了,留下了一儿一女,好好的姑娘谁愿当后妈啊?大姑娘当然不干,不过在父亲的多次毒打之下含泪屈服了。她爸只管收一笔丰厚的彩礼,那管女儿幸不幸福呢?大姑娘嫁过去后,没多久怀孕了,不过很不幸的是被前妻留下的男孩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踢到肚子流产了,大概是伤了身子,多年未孕,一直到现在还在寻医问药以求能生育一男半女。

二姑娘18岁时出去打工,一开始在玩具厂,每个月给家里能寄回来千元左右的钱,她那爸爸嫌她挣得少,在她回家过年时,公然当着亲朋好友的面对她说你怎么不去卖啊?那姑娘后来和家里人失去了联系,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她父亲说只当她死了,只有她的两个姐妹还没放弃寻找她的希望。

三姑娘本来成绩很好,初中毕业以全校前十名的成绩考上市重点高中,她父亲不准她继续读书,说她迟早是别人家的人,自己凭什么为别人家的人花钱读书呢?三姑娘下跪求情他爸也不松口,后来还是她出嫁的大姐给出的学费才得以继续学业的。后来考上一所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后,她的好父亲到处炫耀自己如何含辛茹苦送出来一个大学生。这个姑娘是个薄皮大馅的包子,被父母吃得死死的,工作好几年了,居然一直是她妈妈在掌握她的工资存折,然后她再从她妈妈手里每个月拿三百零用钱,穿得很朴素,至今还没对象。

而那个儿子虽然被父母看成金蛋蛋,但是读书不行,初中还没毕业就死活不读了,现在20出头还天天在网吧打游戏,他父母还到处吹嘘自己儿子人才长得好,电脑操作得好,我听大姐讲到这里也是醉了。

宝贵老朋友 2024-10-25 12:50:40

相关推荐

葬尊是什么

葬尊是智者,是英雄。大巫贤的故事里,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在朝廷当大官的欺压百姓,捣毁了许多村子的祠堂寺庙,还到处杀人,每个村里的大巫贤都被杀了,是六葬菩萨显灵降下大雨,山石堵塞官道,奘铃村的先祖才能带着经书和冥陀...
展开详情

绣球花的赞美

1、绣球花不像玫瑰和牡丹那样娇贵,只要有土有水有阳光,它就能生长得很茂盛。给人们美的享受。2、绣球花长开不败,这簇花萎谢了,那团花又盛开了,始终药薪郁郁,生机勃勃。3、绣球花开得那么鲜艳,那么红火,几十朵小花挨...
展开详情

洞悉和熟悉的区别

熟悉只是表面上的认识、熟知。如这个人我们原来是同学,我比较熟悉。而洞悉不仅熟知,还能从熟知的表面现象敏感觉察到人和事物内部的本质,并能预知事物发展的方向。如他常常能从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敏锐洞悉事情的走向,作出...
展开详情

火车站办理临时身份证几点上班

火车站24小时都可以办理临时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居民身份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公民在“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期间”可以申请领取的公民身份证明文件。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展开详情

青春豆蔻年华的意思

青春豆蔻年华的意思是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出自唐·杜牧《赠别》的诗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这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风尘女子的诗...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白杨礼赞的作者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写的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廓的意思

“廓”指空阔;清除;物体的周围。
“廓”的出处:
1、《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
2、《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3、《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廓”造句:
1、事情比较复杂,我先说说它的轮廓。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美术老师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体的轮廓。
4、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勾勒出了她的大致轮廓。
5、我只知道这件事的大体轮廓,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