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
1、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
2、饮用水:保证每人3天的基本饮水需求,至少3升/人。
3、方便食品:保证每人3天的基本食物需求。方便食品体积小,热量高,如巧克力、肉罐头、压缩饼干等。
4、灭火器和灭火毯:灭火器用于扑灭初期火灾。灭火毯可以披在身上逃生,也可以用来扑灭火炉火等小火源,可以隔离热源和火焰。建议存放在靠近灶台的明显位置。
5、呼吸面具:每人一个。消防自救呼吸器,用于火灾逃生。建议存放在你必须逃生的明显地方,比如门口。
6、手电筒:防水防爆手电筒。定期充电或更换电池。建议存放在床头。
7、多功能刀:集刀锯、螺丝刀、钢钳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质量过硬。建议将其存放在应急包中。
8、收音机:用于接收紧急广播。定期充电或更换电池。建议将其存放在应急包中。救生哨:建议选择非核产品,可以吹出高频求救信号。建议将其存放在应急包中。
9、外用:止血粉、止血贴、纱布绷带、棉球、碘伏棉签等。用于伤口处理、消毒和灭菌。建议将其存放在应急包中。
10、消毒湿纸巾:用于个人卫生和清洁。建议将其存放在应急包中。
11、医用口罩:病毒防护。建议将其存放在应急包中。
12、成都“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
13、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地发布了《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成都市武侯区就已经出台了《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列表分为基本版和扩展版。基础版包括应急物品、食物、工具和医药箱,扩展版包括水和食物、个人物品、逃生和自救工具、医疗急救物品和其他物品。
14、除了《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去年,成都市应急管理局还推出了成都版家庭应急保障箱,希望引导公众接受和发展应急物资储备的理念。
15、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参与了家庭防灾应急包的标准制作。2008年汶川地震后,四川省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发现当时家庭防灾应急用品还没有相应的标准,于是率先提出制定这一国家标准,开展了防灾应急包的标准化研发工作,为应急物资的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标准自2019年5月1日起实施。
16、为什么要储备家庭应急物资?有预防措施的地方
17、改革开放40年来,全社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物质财富,不会出现全面的物资短缺。但由于疫情、极端天气、突发自然灾害等原因,可能会出现结构性、临时性短缺。尤其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也在多地出现,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家庭做好应急储备十分必要。
18、各种风险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全社会应该联手防范和抵御。因此,家庭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生活物资,可以使家庭有效发挥缓冲外部风险的作用,提高整个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19、相关统计显示,在地震后的逃生救援中,自救占70%,互救占20%,公共救援
20、当意外灾难突然来袭,社会救援力量无法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和救援时,家庭应急产品可以在48小时的“黄金救援期”内,为个人自救和家庭成员互救赢得足够的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