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皙怎么读

金色枫叶
精选回答

《论语》中的《侍坐》一篇为什么孔子最欣赏曾皙的回答呢?

开门见山先回答问题。

《侍坐》中孔子最欣赏曾皙的回答,是因为曾皙的回答体现的“志向”境界最高。

下边我们就来细分析一下为什么说四个人中曾皙的这个回答境界最高。

《四子侍坐》节选自《论语·先进》。

它记述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的一节生动的师生互动课,有问有答还有老师的最终评定。

这一小段,历来被视为最能体现孔子政治思想和理想的精华篇章,看似平常其实非同寻常。

下边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500多年前的这节非同寻常的课堂,一起来看看师生们的表现,并解决孔子为什么最欣赏曾皙的回答这个问题。

一上来不得不提一下这四位学生的年龄,因为他们之间的年龄差和我们通常同龄同学的常规相去甚远。

如果不把这一点说清楚对于冉有尤其是公西华同学实在是不太公平!话说上课的那年,孔老师大约60岁,由他推出的四个弟子的年龄是下边这个情况:1.子路大约51岁。

2.曾皙大约54岁。

3.冉有大约31岁。

4.公西华大约18岁。

列数字使我们明白,这是汇聚了老中青三代的混合型课堂。

首先:这一节课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来吧,别因为我比你们大几岁就不敢说话,要是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干点么呢?有么说么,别藏着掖着哈!(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在教学上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所以学生的年龄上的确也有点杂)。

在教学手段上擅长使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

然后:四个弟子的一一作答。

1.子路有抱负、坦诚当然也鲁莽和轻率,他没举手第一抢着就回答了。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假如给我一个夹在大国中的中等诸侯国,被军事侵略后有了饥荒,经过我的治理,三年以后,能够让国民都有勇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2.第二个回答的是冉有,孔老师点了他的名:“求!尔何如?”冉有谦虚、谨慎、有分寸。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圆六七十或者五六十里也行,我如果进行管理的话,三年以后可以让百姓富足。

礼乐教化方面自己的能力有限,需要让修养更高的人来负责了。

3,孔老师又点了最年轻的公西华的名:“赤!尔何如?”公西华谦虚有礼,辞令还很文雅。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不能说我有这个能力,不过我愿意学习。

诸侯们祭祀或者会盟我愿意穿戴整齐去做个司仪小官罢了。

4.最后孔老师终于点了老学生曾皙的名:“点!尔何如?”老学生曾皙淡定从容、洒脱高雅。

慢慢停下正在演奏的乐器,站起来回答了老师,先说:“我和他们不一样!”孔子马上鼓励说:“没关系啊,各抒己见嘛!”于是曾皙交了一份得分最高的考卷。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阴历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成年的五六人没成年的六七个,大家伙在沂水洗一洗,上求雨的台子上吹吹风,唱着歌高高兴兴的回来。

最后:孔老师肯定知道素质教育不能用分数评判学生的道理,他对于学生们的答案没有非黑即白的下结论。

所以他是这样反应的:1.对于子路的回答他笑了。

2.对于冉有和公西华,他什么也没说。

3.对于曾皙他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大家可能说了,这算怎么回事啊,什么也没说怎么体现出什么政治思想和理想来呢?别急,有人替我们问了。

终章:孔子为曾皙解疑。

其它在本节课表现一般的学生下课走了,追根究底的老学生曾皙决定向老师请教求得更深入的进步。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问:老师觉得他们三个说的怎么样?答:对于志向各抒己见罢了!问:老师为什么笑子路?答:治理国家要用“礼”,他却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冉有那么谦虚,难道说的还不是国家大事么,哪里有六七十、五六十里而不是国家这个等级的?公西华说的不是国家大事么?诸侯祭祀、会盟不是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那样的才华只能做个小官,那么谁又可堪大用呢?我们来整理一下前面所有的内容,来捋一捋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

那三个学生无论谦虚的或者不谦虚,说的事情都是国家大事。

而曾皙讲的却是老百姓的具体生活的最终结果。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要推行“仁政”,那么“仁政”的最终结果不就是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和美么?孔子问的是“志”,其他三个学生讲的都是自己想做什么;曾皙的“志”就是要“以美治国”,达到和谐美好的最终目标,不凸显自己,凸显的是最终的理想。

所以才说,曾皙的“志向”境界最高,成为孔子最赞同的那个!我不能否认,这个结论掺杂了我个人不成熟的一些联想和推断,不足之处还希望朋友们海涵,并能不吝赐教!谢谢阅读!

在《论语》的侍坐一篇中,孔子最欣赏的为什么是曾皙的回答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第一,与其他几个人的回答相比,曾皙的回答更接近孔子内心当中,理想的国 家 治理 状态。

其他的三个人中,子路说他能使一个 战 事频频饥荒遍野的国 家,对外有勇力抵御侵略,对内有方法摆脱饥馑。

冉求说他能使一个小 国 百姓富足,并为下一步的礼乐打好基础。

公西华说他可以做一个国 家的小相做好宗庙之事。

而曾皙所描述的场景虽然简单淳朴,其实却是一个孔子心中最理想的国 家 治 理境界,也可以说是礼乐境界。

想想看,暮春三月的傍晚时分,穿着春天的礼服带着礼帽的大人们,带着一群孩子,到清澈的河里洗洗澡,在河边的台子上吹吹风,然后一起唱着歌往家里走。

多么的惬意,多么的怡然自得!而这温馨的画面,所体现出来的,却是一个社 会的国泰民安、礼备乐足。

因此,孔子才会由衷地感叹:吾与点也!第二,与其他人相比,曾皙的回答超脱了自我的局限。

子路说“由也为之(让我子路来做的话)”;冉求说“求也为之(让我子路来做的话)”;公西华谦虚一点说“愿为小相”。

三个人虽然有的并不礼让、有的谦虚、有的委婉,但都没有跳出小我的境界。

而曾皙从容优雅并未特地强调自我,体现出了愿 社 会重建礼乐,但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抱负。

这也特别契合了孔子内心的想法。

第三,孔子一生虽然也短期从 政,但更多的却是致力于教育和教化。

可以说教育和教化,倾注了孔子一生的心血。

而曾皙的回答,虽未明言教化,但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着春服而出,踏歌咏而归,不就是无形中最好的教化吗?因此,才深深地打动了孔子,让他这可贵的赞同的一票,投给了曾皙!顺便说一下,这位曾皙,就是那位撰写了《大学》、接受了孔子托孤、被后世尊为宗圣的曾子(即曾参)的父亲。

似水流年 2023-09-01 16:26:52

相关推荐

3公顷500平方米多少公顷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500平方米等于零点零五平方米,3公顷500平方米等于三点零五公顷。...
展开详情

什么原来什么写句子

1、教室里天天早晨这么干净,原来是小明提前到校打扫的。2、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漠,现在已经绿树成阴了。3、坑害顾客的“精品”原来是伪劣产品冒充的。4、身后响起了叮当的车铃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李彤。5、噢,原...
展开详情

苹果ipcc是什么意思

苹果ipcc是爱思助手,具体的意思是:爱思助手又称爱思苹果刷机助手,是一款专业的苹果刷机助手、苹果越狱助手。免费为苹果用户提供百万正版苹果软件、热门游戏、苹果铃声、高清壁纸,免AppIeID高速一键下载。备份数...
展开详情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是什么意思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就是办理开户手续的银行营业网点。一般来讲就是用户最初办理存折或者银行卡时发卡的银行。开户行名称在存折上会有登记,银行开具的开户凭单上也是会有显示的。准确的开户行名称有利于财务人员的汇款处理速度,...
展开详情

搪瓷锅的优点有哪些

1、导热快,受热均匀。搪瓷锅虽然预热要比普通锅慢,但它在预热完成后能保持稳定的热度,即使用小火也能快速烹饪好食材,总体计算起来比普通锅烹煮时间要缩短不少。再者,它受热均匀,基本不产生油烟,也不产生焦糊。2、一锅...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什么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隶书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隶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什么意思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意思: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出自《论语·述而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改造国民性什么意思

改造国民性,汉语词组,拼音为gǎi zào guó mín xìng,意思是改变打造人民,使他们变得有气质,有血性。
出自闫玉刚创作的作品《改造国民性——走近鲁迅》。此书通过介绍鲁迅通过文学、革命来改造国民的精神、思想,唤醒一个民族的血性,强调鲁迅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成吉思汗四个字的寓意

“成吉思汗”四个字寓意着至高无上的荣耀,“成吉思”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伟大、宽阔”,“汗”就是蒙古族的首领,也可以指权利、荣誉。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胸怀宽广、眼界开阔,一生立下了许多赫赫有名的战功,被评价为“一代天骄”。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