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政治加英语

沁水百合
精选回答

考研究生该去报个补习班吗?

(1)自身的基础如果大学前三年你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数英语专业课你都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样样精通,那你就不要报班了,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作战计划就差不多了。

如果你本科前三年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底子不是很好,自己不是很自信的话,那你就需要报个班了。

如果你是考本校的研究生,又比较熟悉自己要考的专业,那就不需要报班。

如果你是跨专业考研,而且是跨地域、跨学校,那就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慎重考虑。

(2)自己的学习能力如果你自己学习的能力很强,自己平时能总结出各种学习方法,那么考研仅靠你的努力付出就可以搞定,是不需要报班的。

如果你的学习能力一般,难一点的东西你需要看几遍才能看懂,那说明你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可以考虑报个班,让老师跟你讲解,再总结一些方法与技巧,能省去很多弯路,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

(3)自觉性如果你的自觉性很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非常专注,学习能量强的话,也是可以不用报班的。

但是如果你的自觉性比较差,闻鸡不起舞,夜战LOL,自习也忍不住玩手机的话,那就报个班吧,这样还有老师能监督你学习,可以收收心,好好学习。

(4)想考的目标院校考什么样的院校对是否需要报班也很重要,如果你只想读个研究生,拿个文凭,随便报个特别好考的学校和专业,或者是不热门院校的某些专业,或者热门院校的不热门专业,那你就不需要报班了,因为考研的难度你完全能够应付。

要是你报考的是国内比较顶尖的学校,这些学校竞争比较激烈,那你就需要早早开始复习,早早准备,最好报个班,这样能让你在复习的后半程轻松很多。

对于自命题的院校,报班事需要选择有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的机构,因为过来人可以带来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内部资料,这些在复习时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省去很多弯路。

需要提醒大家,以上这四点一定要综合考虑,要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来决定。

相信看到这,同学自己心中已经有了判断。

真正决定考研结果的,是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报辅导班只是一个工具,只有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关键还得看你自己学了多少。

我们都值得拥有更好的自己!所以请好好努力吧!

作为考研的过来人,而且已经成功上岸的学长,对于你这样的困惑,提出自己的看法。

考研是否报班,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

如果你自觉性强,对本专业的考研科目比较熟悉,尤其是对考研政治和英语有自己的心得,那就建议你可以不用报班;如果你自觉性较差,不能很好地坚持,而且在考研英语和政治上比较薄弱,那还是报班为好。

以我自身为例,当年考研就没报班。

当时没报班的原因,一是决定要考研的时候,有点晚了。

当时班里许多学生大三就报了专门的考研班,而我还是在别人怂恿和劝说下才考研。

既然迟了,索性不报班,而自己也是赌气,看看不报班能不能考上,反正也是放手一搏。

当然,从我本身出发,作为历史系出身,对考研政治有天然的优势;而自己的英语四六级也都是一次性过的,无形中增加了信心。

反正考研班,也就只讲考研英语和政治,何必多花钱。

二是曾经试听过一节考研英语课,乌压压的两百人,就坐在类似于阶梯教室的大房间。

教室中央放的是大投影,一节课下来,只是电视里提前录好的视频,连个真人都看不到。

台下睡觉的睡觉,玩手机的玩手机,一下午4个半小时,上了两节课,一节课两个小时。

先不说学生能不能坚持下来,许多交了钱的同学,早上上完课,下午都不能按时起床,上课的效率更是可想而知。

鉴于此,我选择自己备考。

当时正是盛夏,别人去上课,我就找教室学习。

图书馆、教学楼、甚至广阔的小树林里都是我学习的场所。

一个人备考,最怕坚持不下来。

这时候一定要调整心态,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

对于考研政治,我是自己弄了一份考研班的书籍,时常与报班的学生沟通,知道大概的进度,自己再适当调整。

后期,买了肖秀荣的考研政治真题,对临考很有帮助。

而考研英语是我着力努力的方向,因为光词汇量就让人头疼,更不用说写作与阅读。

为了培养语感,每天早上6点半到7点,学校餐厅里雷打不动的英语背诵。

近10年的英语真题,反复钻研,一遍遍看错题,不认识的单词,一个个查。

背诵的更多是写作,学着用范文中的词汇和语句。

考研中的专业知识,则是请教学长们。

听听他们的意见,考哪个学校,重视哪个学科,要在哪些方面努力,这些都是按部就班的。

整个考研的备战,尤其注意时间安排,每天有固定的作息和学习时间。

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偶尔的松懈可以,但是不能半途而废。

要学会自我暗示,不断鼓励自己,相信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一样可以成功!

南巷清风 2023-09-08 13:45:03

相关推荐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 ②都是自信的误区 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

题目内容: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②都是自信的误区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是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最佳答案:A答案解析:自卑的人轻视自己,自负的人过高的估计自己,它...
展开详情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

题目内容:amolFeS与bmolFeO投入到VL、c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浮想联翩哪个字错了

浮想联翩没有错别字。
浮想联翩,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xiǎng lián piān,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出自晋·陆机《文赋》:“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
示例: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造句:
1、李先生每次收到国内的来信,都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2、每次回到故乡,我就浮想联翩,昔日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3、那天夜里,奥克睡在科根家。他合着眼,但却浮想联翩。
4、映在护城河里水面上的樱花仿佛彩灯,让人浮想联翩。

杨志的人物关系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寓意: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如果有朝一日他领悟诀窍,要优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北宋诗人晏几道和晏殊是什么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