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

无所畏惧
精选回答

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第一阶段(有时也作为广义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代称),是有关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信息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通过科学的方法、正确的用人原则和合理的管理制度,调整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的关系,谋求对工作人员的体力、心力和智力作最适当的利用与最高的发挥,并保护其合法的利益。

起源

人事管理一词源出于英语Personnelmanagement,本意是“人员管理”。日本译为人事管理,后被普遍采用。人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起源于美国。人事管理的实践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悠久。原始社会的部落管理,奴隶社会的军事组织和生产组织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属于人事管理。但在人类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人事管理并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到20世纪初叶,一些受商业、工厂和政府部门聘用的管理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从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出发,总结和运用历史上的人事管理经验,解决劳动和劳动管理中的问题,从而使人事管理上升到了科学管理的阶段。当时的人事管理,指的是私人企业中员工的选拔和任用,初称为劳动管理,继而称为雇佣管理,后称为工业关系,20世纪20年代后称为人事管理。

中国的人事管理与科举制度密切相关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人事管理已具雏形。两汉时期起,朝廷在选拔用人方面,采用了察举与征辟、策试、上书言事等多种办法,建立了考绩制度和培训机构(官学和私学),出现了爵(等级)、位(职务)、禄(工资)的分开管理方法。隋唐以后,科举制度(即选人用人制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实行了考试、培训、调动、任免、俸禄、退休等一系列制度,建立了专管考试、考核、任免、奖惩、监察等管理机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官僚的人事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现代的人事管理,是进入20世纪后才从西方传到中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事管理,是在革命根据地的人员管理的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它是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的对象是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管理体制是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和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中国,凡是关系到工作人员本人、工作人员相互之间、工作人员与组织之间的事务,都是人事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工作人员的吸收录用、招聘、调配、使用、培训、交流、岗位责任制(职位分类)、考核、奖惩、任免、升降、工资、福利、统计、辞退、退职、退休、抚恤和人事研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由于人事管理内容的不断发展,从而出现了专门从事人事管理的部门。

发展

1.企业经营不断增长的规模和复杂性

2.人力投入的绝对和相对数量的快速增长,尤其在工业化国家

3.竞争的激烈化和全球化

4.改变了的劳动态度(价值观转变、新的生活方式、个性化)

5.知识在企业经营成功中不断增长的意义

录用

人事录用是全部人事管理的基石。中国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编制定员内需要补充工作人员时,根据招录的条件和要求,除了从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和从现有的工人中遴选外,可以从社会上的待业人员中录用。录用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德、智、体全面了解,一般采取考试或考核的办法,择优录用。工作人员被录用以后,要有一定的试用期。试用期间,由主管领导对被试用人员的思想品质、专业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身体状况等,进行全面认真的考察。试用期满后,根据考察结果,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正式任用。正式任用后其工资福利待遇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办理,其地位、权利和义务得到法律保护。

管理调配

是人事管理中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或为达到在职训练的目的,或为调整“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或为照顾工作人员本人及其家庭的困难,常常采取调动工作人员工作岗位的措施。调配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编制和人员结构要求,企业单位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的合理比例,本着学以致用、适才适所、发挥特长的原则进行。人事管理

管理任免

任免是国家依据法规,授予工作人员一定的职务,或免除工作人员所任的职务。任免必须经过严格考核,做到及时、正确。只有任免得当,才能人尽其才,否则将会贻误工作。

管理考核

人事考核对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实绩的考察了解。考核是人事管理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是“用人行政”的基础。通过考核,全面了解工作人员的优劣短长,可以为识别、使用、培训、调动、奖惩工作人员,以及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可靠的依据,也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巩固岗位责任制的重要措施。考核要以德才为基本标准,以考绩为重点,全面地考德、考能、考勤、考绩。①考德。主要考核能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是否具备工作人员应有的道德品质。②考能。主要考核是否具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以及必备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③考勤。主要考核出勤情况、学习成绩和工作态度。④考绩。主要考核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

管理定员

确定各个工作职位及其任务,以及各个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时还要相应地规定其应有的责任和权力。

任务

①组织:即制定、修改关于权限和职能责任的组织结构,建立双轨的、相互的、纵向及横向的信息交流系统。

②计划:即预测对于工作人员的需求,做出人员投入计划,并对所需要的管理政策和计划做出预先设想。

③人员的配备和使用:即按照工作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录用、调配、考核、奖惩、安置等。

④培训:即帮助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个人工作能力,进行任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⑤工资福利:即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做好工作人员的工资定级、升级和各种保险福利工作。

⑥政治思想工作:即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⑦人事管理研究:即对工作情况和程序进行总结、评价,以便改进管理工作。

区别

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级人事部门、人事干部的工作内容在不断调整,不断变化,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逐渐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取代。归纳一下,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管理内容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主要工作就是管理档案、人员调配、职务职称变动、工资调整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管理,重点是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管理形式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静态管理,也就是说,当一名员工进入一个单位,经过人事部门必要的培训后,安排到一个岗位,完全由员工被动性地工作,自然发展;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强调整体开发。也就是说,对员工不仅安排工作,还要根据组织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培训,不断进行横向及纵向的岗位或职位调整,充分发挥个人才能,量才使用,人尽其才[2]。

在管理方式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手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性化管理,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以人为本,多激励,少处罚,多表扬,少批评,多授权少命令,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在管理策略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人事工作,就事论事,只顾眼前,缺乏长远,属于战术性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注重近期或当前具体事宜的解决,更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预测与规划。根据组织的长远目标,制定人力资源的开发战略措施,属于战术与战略性相结合的管理。

在管理技术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照章办事,机械呆板;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考核系统、测评系统等科学手段。

在管理体制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多为被动反应型,按部就班,强调按领导意图办事;现代人力资源多为主动开发型,根据组织的现状、未来,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

管理手段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手段单一,以人工为主,日常的信息检索、报表制作、统计分析多为人工进行,很难保证及时、准确,并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系统、信息检索、报表制作、核算、测评、招聘等均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结果,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

管理层次上

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往往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很少参与决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处于决策层,直接参与单位的计划与决策,为单位的最重要的高层决策部门之一。

职责

在企业管理中职责是被经常谈到的话题,员工尽职尽责是企业职责管理的理想目标。所以在企业人事管理当中首先应该做好的就是明确岗位职责,进行职责管理,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做好职责管理:

1、要努力避免形式主义

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过程中不能因企业费用、时间或精力等各种原因,而对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采取凑合的态度,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相当粗糙,充其量也不过仅仅有一个大致的轮廓。而只有组织设计的轮廓,而不考虑具体问题,必然是没有多少效果的。

2、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要科学合理

企业管理者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对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部门之间的业务分工进行分析,采取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组织设计和工作分析,制定出合理的部门职责规范和岗位工作规范,使得组织架构趋于合理,职责划分得科学。这样,各岗位的任职人就能按照清晰的职责要求,在自己的岗位上符合职责要求地进行工作。

3、要尽量克服归罪于外的心理

职责管理中的另一突出问题就是归罪于外。岗位间、部门间的彼此扯皮最终常常以公司没有明确界定职责为借口而收场。持有这种心理的人以为,只要公司将职责划分清楚,大家就不会扯皮,就能在各自的领域内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所以企业管理者在解决职责管理过程的问题,需要各位经理人勇于承担对员工和部门职责进行管理的职责,防止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人事管理当中,除了要进行职责管理外,还要进行目标管理,明确公司、部门、班组和个人的工作目标 “目标管理”强调个人目标、团体目标和企业目标的统一,个人和团体的利益同企业的利益融合在一起。而采用员工自我管理的方式,让员工自己当老板,自己管理自己,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这样可以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流程

1.组织架构之规划:组织架构与职掌是企业运作的基本,身为经营者是必须花心思进行规划设计,依据企业短、中、长期的经营目标,来规划设计组织架构,以达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精神一因事设人的原则。

2.进行工作分析决定工作职位:有组织之后,再评估企业需求而设定职位数,方能达到因事设人,而不是因人设事之效果。

3.建立工作(或职位)说明书:企业必须针对每一职位之性质与工作内容详细的建立作业说明书,表明每一职位的工作内容与工作重点,甚至何时应提报何种报表。

4.设定工作规范(亦即资格条件):有了工作说明书,管理者就可依此为标准规划出必须具备何种资格条件及何种人格特质方能胜任此项工作职位的要求。

5.进行人力配置:在上述程序完成后,便开始将企业现有人力依其特质或经历或其具备的资历等,一一进行安排配置于其最胜任的工作上。在人力配置中,人才库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库,以备不时之需,是人力配置的非常重要环节。

中年不遇 2021-09-17 11:31:49

相关推荐

前途的意思

前途原指前面的路程,比喻将来的光景;将行经的前方路途,引申为目标和价值。出自鲁迅《故事新编-奔月》:“圆的雪白的月亮照着前途,凉风吹脸,真是比大猎回来时还有趣。”出处:晋-左思《吴都赋》:“先驱前涂,俞骑骋路。...
展开详情

丼怎么读

jǐng或dǎn。读作jǐng时,同“井”。读作dǎn时,意为投物井中所发出的声音,也可用作姓。中文丼字来源甲骨文,甲骨文即有丼字,或为今“丹”字,井中的一点,为丹砂的象征符号。又因为从“井”得字,所以也指井,...
展开详情

芝麻油是上火还是降火

芝麻油有降火功效。一般黑芝麻食用,白芝麻榨油。中医学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具有润肠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据《本草纲目》上记载: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别录》说: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肿,生秃发。”...
展开详情

闭门反思的意思

“闭门反思”的意思是关上门反省自己的过错。形容自身冷静下来好好单独地想想所犯之过错,作出深刻反省。成语出自:《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畅姬扳肯殖厩帮询爆墨。”...
展开详情

五言绝句平仄格式

1、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见是什么意思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中“见”意思是“被”,“见”在古文中常被用于被动用法,“见闭”即“被关闭”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这只老鼠由于被关闭而不能够离去。出自宋代苏轼的《黠鼠赋》。
原文: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时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本文是苏轼少年时代写的一篇咏物赋。它寓哲理于趣味之中,可以使读者于诙谐的叙述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它就一只老鼠在人面前施展诡计逃脱的事,说明一个道理:人做事心要专一,才不至于被突然事变所左右。

去心邻域什么意思

去心邻域意思是:在a的邻域中去掉a的数的集合,应用于高等数学。
邻域定理:若非空集合X的子集A是A内所有元素的邻域,则A为开集。
在拓扑学中,设A是拓扑空间(X,τ)的一个子集,点x∈A。如果存在集合U,满足U是开集,即U∈τ;点x∈U;U是A的子集,则称点x是A的一个内点,并称A是点x的一个邻域。
拓扑学解释:
设A是拓扑空间(X,τ)的一个子集,点x∈A。如果存在集合U,满足U是开集,即U∈τ;点x∈U;U是A的子集,则称点x是A的一个内点,并称A是点x的一个邻域。若A是开(闭)集,则称为开(闭)邻域。

走一步再走一步概括

《走一步,再走一步》概括: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通过父亲的鼓励他终于得以脱险的故事。
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选自《当代少年》1988年第一期,作者莫顿·亨特(美),入选初一第一学期第三课语文课本。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美国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自杀》、《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悬崖上的一课》。其中《悬崖上的一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被收入沪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课,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部编版)七年级上第14课。

中年闰土的性格特点

中年闰土的性格特点:神情麻木、寡言少语。
闰土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角色,现实原型章闰水。作者在文中着力塑造了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给予了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闰土成为中国小说中的典型农民形象。闰土有着封建的思想和较强的等级观念,对他鲁迅先生还是有同情感的,且同情大于批判。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作者在文中闰土给“我”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几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表现了闰土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几件事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由于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必然要使学生在读文过程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但由于少年闰土生活的年代与学生现实中的环境已相距甚远,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解。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少年。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