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屈原的散文诗

仗剑天涯
精选回答

1、纪念屈原散文:悼屈原

如果问在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诗人是谁,我想应该不会有什么确切的答案,但如果说哪位诗人开启了中国诗人个人独奏的时代,我想那就非屈原莫属了。

一个诗人的伟大,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更重要的是隐藏在他才华之下的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爱国,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尤其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高速发展的时代。更多的人变得自私,变得冷漠,变得骄横跋扈。对于一些通俗易懂的道理,往往不屑一顾。如果,一个人连大道理都不懂,那其他的道理又会懂得多少呢!

很多人不喜欢听别人说大道理,感觉自己很懂,但却总是无视,其实那是真的不懂。屈原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国家,即使屡遭迫害,即使颠沛流离,即使放逐他乡,他也不改自己的初衷。他是文人的楷模,是诗人的典范。这也许就是从他之后的几千年来的文人、诗人都会理所当然地把忠君爱国当成自己使命和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缘由。

屈原,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所以也可以说他是贵族出身。但他并没有那些自认为是贵族的那种自以为是的傲慢与轻狂。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战火四起、危机四伏,同时这又是一个由分裂到一统的时代。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在他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他爱自己的国家,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虽然,这种身为贵族的爱国与平民的爱国是不同的,因为这不免让人想到这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但毕竟那时的人心是丧乱的,毕竟那时还没有“独尊儒术”的主张。然而,殉国的诗人,我想他是最初的那一个。

君王有君王的死法,文人有文人的归宿。用智慧安邦定国,用文学点亮生命,文人的归宿应当是那轻灵飘逸的文坛,而不应是那寂寞冰冷的江河。“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虽能燃起后辈们的敬佩之情,却难掩固执、愚忠的内心。获得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爱国的方式也有很多,又何必以极端的方式去面对。

然而,屈原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值得被后人怀念和记忆的一生。《离骚》萋萋满别情,怎奈《九章》与《天问》。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畏强权卑躬屈膝,何其壮哉!他是勇敢的战士,战斗在每一分每一秒,虽死犹生。文侯称霸遂有三晋,亡国之楚仍有屈原。惜哉!壮哉!

2、纪念屈原散文:纪念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你,屈原。你留下了这千古绝唱,把忠烈之酒撒向江中,将一身忠义留在人寰。

面对国军的昏庸,面对奸臣的排挤,面对破碎的山河,面对自己壮志未酬的困境,你无力回天。

面对同僚“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的劝告,你发出“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铮铮豪言。

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那时你精神上是受到了多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你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悲愤,颓败地拖着沉重的步伐向汨罗江畔走去,吟唱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腔。你毅然投入奔腾的江流。

汨罗江的一声巨响,滚动一江夏暖春凉。这一瞬间,你带走了自己的爱与恨、眷恋与无奈。对你来说,终究还是得到了解脱,只是你选择的方式不同常人,你可能会认为,只有天堂才不存在馋臣、不被排挤。

又是一个五月天,屈原,你听到了锣鼓声,看到了彩旗飘扬吗?那是人们对你这位忠士、烈士的怀念啊!瞬息的改变,却留下了永恒的芳香。你的壮举,永驻人心。

蓝天碧水 2024-05-29 15:13:02

相关推荐

洞悉和熟悉的区别

熟悉只是表面上的认识、熟知。如这个人我们原来是同学,我比较熟悉。而洞悉不仅熟知,还能从熟知的表面现象敏感觉察到人和事物内部的本质,并能预知事物发展的方向。如他常常能从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敏锐洞悉事情的走向,作出...
展开详情

葬尊是什么

葬尊是智者,是英雄。大巫贤的故事里,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在朝廷当大官的欺压百姓,捣毁了许多村子的祠堂寺庙,还到处杀人,每个村里的大巫贤都被杀了,是六葬菩萨显灵降下大雨,山石堵塞官道,奘铃村的先祖才能带着经书和冥陀...
展开详情

绣球花的赞美

1、绣球花不像玫瑰和牡丹那样娇贵,只要有土有水有阳光,它就能生长得很茂盛。给人们美的享受。2、绣球花长开不败,这簇花萎谢了,那团花又盛开了,始终药薪郁郁,生机勃勃。3、绣球花开得那么鲜艳,那么红火,几十朵小花挨...
展开详情

火车站办理临时身份证几点上班

火车站24小时都可以办理临时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居民身份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公民在“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期间”可以申请领取的公民身份证明文件。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展开详情

青春豆蔻年华的意思

青春豆蔻年华的意思是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出自唐·杜牧《赠别》的诗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这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风尘女子的诗...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李白谪仙人称号出自

李白“谪仙人”称号出自《对酒忆贺监二首》。
原文: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译文:
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第一首前四句着重对昔日的追忆,但后四句却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复重迭之中,来加强感情的抒发。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样是在对比之中展示出诗人那极不平静的心绪。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又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中国的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受到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统治疆域东、南至海,西至葱岭,南至越南,北至大漠,东至辽东。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计熟事定 举必有功什么意思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是汉语词汇,意思是计划成熟,事情安排就绪,战争的发动必定成功。出自唐代刘禹锡《为淮南杜相公论西戎表》。
原文节选:
臣负恩方镇,初惧寇戎,正于忧迫之时,果闻仁圣之谕。攘却凶孽,不劳干戈。臣静思远图,为国久计,莫若存信施惠,多愧其心。岁通玉帛,待以客礼。昭宣圣德,择奉谊之臣;恢拓皇威,选谨边之将。积粟塞下,坐甲关中;以逸待劳,以高御下。重以金玉之赠,结以舅甥之欢。小来则慰安,大至则严备。明其斥候,不挠不侵。则戎狄为可封之人,沙场无战死之骨。若天下无事,人安岁稔,然后训兵,命将破虏。摧衡原州,营田灵武。尽复旧地,通使安西。国家长算,悉在于此。计熟事定,举必有功;苟未可图,岂宜容易。此皆陛下朝夕倦谈之事,前后立验之谋。臣质性顽疏,筹画庸近。受恩非据,敢忘献忠?犬马之心,实所罄尽。谨遣某官奉表。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衔得云中尺素书什么意思

“衔得云中尺素书”意思是给她衔来了一封书信。出自唐代李白的《捣衣篇》,是南北朝乐府旧题,此题起源于古琴曲《捣衣》。此篇题作“捣衣”,《乐府诗集》未收,诗中并不着重写捣衣,只闲闲地提了一句“夜捣戎衣向明月”,因此“捣衣”只是作为闺怨的代词。李白此诗是为闺怨而作。
原文:
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
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
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
有便凭将金剪刀,为君留下相思枕。
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此诗的开头就写少妇在闺中愁思远人,忽得来信,报道丈夫仍滞留交河之北。其实不必一定要信来,信也不会由春燕捎来,春燕从南边海上归来也不可能带来极北的交河的信,这些都是虚拟,甚至是不合理的虚拟,只是借以画出闺中思妇“愿为双鸟泛中洲”的遐想而已。诗的场景是在少妇的闺房,全诗充满渲染闺房里的景况和闺中独处的哀怨;并以想象中的征夫的处境“君边云拥青丝骑”、“晓吹员管随落花”和眼前闺中的光景对照,点染出少妇的魂驰塞外。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