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名门出生,为何有的一入宫就是贵人,有的就只能是宫女呢

浓雾漫山野
精选回答

《延禧攻略》这部剧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吧,相信看过的人对尔晴这个角色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她死后简直就是大快人心啊。想必熟悉剧情的会有这样的疑问,作为尚书大人(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干部)的亲孙女,尔晴为什么进宫只能做宫女?

这得从清朝的选秀制度说起。清朝后宫的所有女人上到皇后、下至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来的。但是这个旗人又分三六九等。

旗人,是清朝独有的。因此,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后宫粉黛的制度,也是清代独有的。

简单来说,旗人分为“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八旗是有地位的旗人身份;而后者是皇家的奴才。

所有的旗人女子都要参加选秀,但是挑选的方法和在宫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八旗”秀女。

“八旗”秀女是由“户部”选拔的,每3年选一次。目的就是充实皇上的后宫,选上来的最少也是个答应,然后按照“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的晋升路径逐步上升。

八旗不仅只是满洲人,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族八旗之分,但一旦成为八旗中人,地位再低、官职再小,也是主子。

比如《延禧攻略》里的纳兰淳雪,一进宫就被封为舒贵人;皇后富察氏,一进宝亲王府就被封为福晋;娴妃辉发那拉氏,一进宝亲王府就是侧福晋。

“包衣三旗”秀女。

“包衣”秀女由“内务府”选拔,每年挑选一次,目的增加劳动力。大家看到包衣就简单的理解为奴才就可以了,看到内务府也可以理解成我各种打杂的部门。这些秀女选上来就是承担后宫的杂役活计、使唤丫头。

清朝宫廷中的宫女主要是内务府包衣(家奴,奴仆,为满族社会的最低阶级,被满洲贵族所占有,没有人身.”

比如《延禧攻略》里的尔晴,虽然她出身名门,爷爷是尚书,但是因为尔晴家族是包衣奴才,所以尔晴进宫还只能是奴才,充当使唤丫头的宫女。

再比如《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她们的父亲就是内务府的包衣奴才,没有地位可言,所以一进宫就是做最脏最累最粗的活儿。

这也是为啥同为宫女,有的宫女却能高高在上,有的只能忍气吞声。

宫女可以变成妃嫔,甚至光耀门楣

由内务府包衣选上来的粗使宫女,如果被皇上临幸,也会进入“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的晋升路径。并且一般到妃及以上级别,皇上会给他们“抬旗”,就是由包衣奴才的三旗,正式进入满清“八旗”,这时候就会赐给她们家族一个满族姓氏。

这样一来,家族地位直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光宗耀祖方式了。

这也是古代后宫尔虞我诈,各种争宠的原因之一。

比如《延禧攻略》里的高贵妃,就因为皇上喜爱,整个家族抬旗进入八旗,赐姓由【高氏】改为【高佳氏】。

还有《甄嬛传》里的熹贵妃,史书记载熹妃本姓【钱氏】(也有“钱氏误写一说”),是满清旗人的包衣奴才,地位地下。当然后来乾隆为了抬高自己的政治资本,只要是血统方面,就把自己的母亲抬进八旗,给钱氏家族一个非常尊贵的姓氏【钮钴禄氏】。

而《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他们祖上也是内务府包衣奴才,所以曹雪芹在书中经常有流露出“身为奴才”、“你算奴几”之类的话。

顺带提一嘴,有人可能还会疑惑,在清朝为啥宫女都是旗人或包衣,而太监都是汉人?

其中宫女这方面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为了保证清朝皇室血统的纯正,而太监这方面,用一个英国大使的话来说,这是一个象征:满族人越来越多,汉族人越来越少。

清朝入关后,一直在强调满人的高贵地位,康熙说过“太监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所以自然不会用满人当太监遭受绝后之苦。

如果有些宫女没有被君主看上,余生会如何度过呢?

清朝入选的宫女一般是13岁左右,如果在服役期间没有得到皇帝宠幸成为妃嫔,一般在25—30岁出宫,也有早到20岁的。出宫以后,由父母为她们婚配,回归普通女性的生活。

为了保持皇室的威严和神秘,限制皇室与民间的交流,宫女达到年龄正常出宫以后,无论有没有结婚,都不许二次进宫当差。哪怕是想念曾经的主子,想要进宫请个安、叙叙旧也不行。

那些非正常出宫的也就是比较笨或者生病而被皇家嫌弃逐出去的。

“宫女到25时,宫内则赏其少量银两,令其出宫,并且规定,凡是已经离开皇宫的宫女,不许再进皇宫,更不许传播宫内的一切事情,也不许差人到宫门与主人请安等.宫女在职期间,因笨拙或病的也会令其出宫.

有人可能看到过很多宫女出宫后也没有多少婚配的说法,其实这个也并非空穴来风。

在清朝那会儿,在宫廷经过严加训练又见过世面的宫女们,原本就是有一定身份的旗人,而且宫中退休出来的宫女,有机会可以自己挑选丈夫,不用听从父母的安排,按照惯例,皇家还会送上一份丰厚的赏赐,作为陪嫁的礼品。

有钱有见识的妹子自然看不上平常人家了。(背景:宫女大多数是满蒙旗人,按当时的传统观点涉及到满汉通婚后所生的子女是杂种,尤其清朝灭亡后)

另一方面,出宫后的宫女们大多身体不好,患有“血郁”,无法生养。

常年在深宫内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很容易让宫女们精神压抑,长此以往就精神郁结,身子越来越虚弱,从而影响生育能力。

封建社会下女子主要扮演的角色是传宗接代,而出宫之时她们大都25左右,也属于古代的大龄女青年了,也就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夫家。

总结

进入民国后,出宫的宫女命运大都不济,那是因为清朝灭亡后,旗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断崖式下降,王爷都去拉洋车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笑望人非 2023-09-22 13:45:35

相关推荐

3公顷500平方米多少公顷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500平方米等于零点零五平方米,3公顷500平方米等于三点零五公顷。...
展开详情

什么原来什么写句子

1、教室里天天早晨这么干净,原来是小明提前到校打扫的。2、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漠,现在已经绿树成阴了。3、坑害顾客的“精品”原来是伪劣产品冒充的。4、身后响起了叮当的车铃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李彤。5、噢,原...
展开详情

苹果ipcc是什么意思

苹果ipcc是爱思助手,具体的意思是:爱思助手又称爱思苹果刷机助手,是一款专业的苹果刷机助手、苹果越狱助手。免费为苹果用户提供百万正版苹果软件、热门游戏、苹果铃声、高清壁纸,免AppIeID高速一键下载。备份数...
展开详情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是什么意思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就是办理开户手续的银行营业网点。一般来讲就是用户最初办理存折或者银行卡时发卡的银行。开户行名称在存折上会有登记,银行开具的开户凭单上也是会有显示的。准确的开户行名称有利于财务人员的汇款处理速度,...
展开详情

搪瓷锅的优点有哪些

1、导热快,受热均匀。搪瓷锅虽然预热要比普通锅慢,但它在预热完成后能保持稳定的热度,即使用小火也能快速烹饪好食材,总体计算起来比普通锅烹煮时间要缩短不少。再者,它受热均匀,基本不产生油烟,也不产生焦糊。2、一锅...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白杨礼赞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白杨礼赞》中“礼赞”的意思就是崇敬而赞美,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把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构成一体。
《白杨礼赞》是茅盾1941年在重庆写的。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妙在何处

“天门中断楚江开”中“开”字妙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出楚江的霸气和恢弘。
2、体现出楚江的雄浑和刚强。
3、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山被楚江隔开的景象。
出自《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什么叫沟通

沟通,汉语词语,拼音为gōu tōng,意思是使双方互相通连,也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没有出处。
近义词:交流、商议、商量。
反义词:堵塞、封闭。
用法:作动词;作谓语;中性词;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例句:有效的沟通并不只是说话就行的,应该是言简意赅,也就是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造句:
1、虽然同是中国人,各地区的方言却千差万别,很难互相沟通。必须普及普通话,达到用语言交流的目的。
2、沟通是春天的暖流,充满渴望;沟通是夏天的骄阳,炽热无比;沟通是秋天的大雁,盼望南飞;沟通是冬天的火炉,温暖人间。
3、如果沟通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便引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是通向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是引领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便引领你走向乘风破浪的境界。

风雪夜归人是什么意思

“风雪夜归人”意思是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首句写日暮山远,次句写投宿的人家,后两句写风雪交加、犬吠人归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