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的国歌》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枝独秀
精选回答

那天,我们先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回来路上,弯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

“金筷子”是一个女老板,三十五六岁模样,齐耳短发,头发柔柔的,仿佛有点黄;脸不大,眼睛却特别大,那眼睛弥漫着伦敦的雾,有点儿迷惘,有点儿忧伤,有点儿像国内出名的那张“希望工程”宣传画中那个渴求读书的女孩的大眼睛。她穿着黑长裙,白汗衫,素素的。和平常用餐没有什么两样,她先是为我们上了茶,接着上饭上菜了。

边吃饭边聊天。三句不离本行,我们聊起了写《哈利·波特》的伦敦女作家JK·罗琳。这时,女老板凑过来问了:“你们几个,什么团呀?”我们告诉她,我们是出版方面的。她“哦”了一声,分别为我们面前的小碗盛了汤,说:“罗琳先前也常到这里吃饭。她本来没有什么钱,为了带好小孩,动了写故事的念头,一写就成功,现在名声大了。”她似乎对我们是搞出版的来了兴趣,话稍多了几句,淡淡地说:“我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院里长大……”我说:“那你父母在出版社工作?”她依然用平和的语调说:“我的继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美编。他叫李某某。”我说:“是他呀,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很多书都是他设计的。常买人文版图书的人,肯定知道李先生。”这似乎有点出乎她的意料,“是吗,他还这么有名呀!”这时,我仔细瞧了她一眼,她说不上漂亮,然而有一种气质在,有点冷,有点无奈,仿佛还有点渴求。

这时,突然响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声。我们几个全都抬起了头,先是对视一眼,接着就寻找声音发自何处。在伦敦,还能听到我们的国歌?原来,是从女老板的口袋里发出的声音——是她的手机响了。她的手机铃声设置为我们的国歌声!

她到一旁接电话了。

在国内,每天听新闻联播,每天听这支歌,可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如此特殊的震撼力。这音乐,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一时间,我们几个都沉默不语了。

接完电话,她过来又为我们每人加了一小碗汤。我们问,你的手机怎么会有国歌声呢?她说:“想家。特地灌进去的。”

我们似乎也没有太多的话说。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我在心中品味着她的“想家”二字。我还品味着“金筷子”这个店名,筷子,是中国才有的,“筷子”却是“金”的!中国的.筷子,在她心中有多大的分量啊!

过了会儿,我问:“最近有没有回到国内看看?”她说:“在伦敦的时候想着北京,回到北京又想着伦敦……去年春节回北京了。我什么人也没有找,在宾馆住了三天,这三天都打着车在街上转……”她的声音很低。听到她的声音,我被她的伤感所感染。“……后来,就到日本办事了。”

她说了,她想家。北京,是她长大的地方,有同学,有亲人,至少,有熟人,她却谁也没有见。她有一个继父,她母亲还在吗?她与母亲说不上话?或者母亲待她不好,所以她出国了?也许,她的爱遗失在北京的某个公园,遗失在依然款款而流的水中?无家可归?还是有家不想回?她在北京转了三天,她在寻找感觉还是寻找梦?哦,我实在理不出头绪。萍水相逢,我们也不好多问什么。总之,我觉得她瘦弱的身躯里装了很多心事,很多理不清的情感。

接着,我们又无话可说了。还是她打破了沉默:“我给你们加一道菜吧。”我们谁也没说客气话。一会儿,她送来了一盘青菜。后来,在回国的飞机上,我的脑子在“过电影”,这还真是我们欧行路上唯一的一次加菜,虽然只是一盘青菜。

我们走了。女老板把我们送到门外,神情恋恋的,又把我们送到了停车场,起风了。我们要上车了,请她回去。她说:“一路上小心啊,过马路要小心啊。英国的方向盘在右边,和国内的不一样,过马路要先往右边看,不是像国内那样朝左边看啊!”她的语气,像母亲送孩子上学,像妻子送爱人远行……我们点着头,却什么也没说。我们用眼神和笑容向她告别。我们上车了。这时,她的手机又响了,她右手接着电话,左手上举着,晃动着,目送着我们远去,远去……

所有的中国人都远去了,只有她留在伦敦的风中。这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那手机里发出的国歌声,有那么点儿,忧伤……

1.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想家”的情感?(5分)

2.下列表述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来。(3分)()

A.女主人讲述有关JK·罗琳到店吃饭是为了跟我们接上话茬,为下文继续谈话伏笔。

B.“这还真是我们欧行路上唯一的一次加菜”,青菜里寄托着女主人的深情。

C.女主人为我们加汤是全文的线索。

D.写女主人回国不回家是为了反衬她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文章多次写人物的神态,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并体会其作用。(6分)

4.你如何理解“忧伤的国歌”中“忧伤”?(4分)

参考答案:

1.店主人想家:在手机里灌装国歌,回国在大街上转悠,为店取名“金筷子”,为我们送行,为我们加菜添汤;我们想家:国歌给我们震撼力。(5分)

2.C(3分)

3.示例:

(1)脸不大,眼睛却特别大,那眼睛弥漫着伦敦的雾,有点儿迷惘,有点儿忧伤,有点儿像国内出名的那张“希望工程”宣传画中那个渴求读书的女孩的大眼睛。(1分)传达出女主人对祖国的思念,对思念而不得的惆怅,对见到祖国亲人的渴望之情。(2分)

(2)她说不上漂亮,然而有一种气质在,有点冷,有点无奈,仿佛还有点渴求。(1分)表现她在国外的孤独凄凉,对回到祖国见到亲人的渴望。(2分)

4.女主人因思念祖国而忧伤,也为我们离去回国而忧伤。我们理解女主人的心情,从国歌声中听出了忧伤。(各2分,共4分)

此情不枉成追忆 2025-01-10 13:28:31

相关推荐

焚和的意思

焚和的解释是:1.谓毁灭中和之性。焚和[fénhé]⒈谓毁灭中和之性。焚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基础解释谓毁灭中和之性。二、引证解释⒈谓毁灭中和之性。引《庄子·外物》:“利害相摩...
展开详情

功过是非意思是什么

功过是非的解释是:功绩与过错,正确和谬误⒈功绩与过错,正确和谬误。成语解释功过是非。功过是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网友释义《是非功过》是2009年10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展开详情

清沁肺腑的意思

清沁肺腑的解释是:比喻永记不忘。清沁肺腑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关于清沁肺腑的近义词沁人肺腑二、关于清沁肺腑的成语沁人肺腑沁入肺腑沁人心腑沁人心肺肺腑之言感人肺腑三、关于清沁肺腑的...
展开详情

言是人非的基础意思

言是人非的基础解释是:谓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言是人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1.谓言论无可非议﹐但为人不可取。言是人非[yánshìrénfēi]⒈谓言论无可非议,...
展开详情

司非的基础意思

司非的基础解释是:谓掌管人们的错误﹑过失。星宿名。司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1.谓掌管人们的错误﹑过失。2.星宿名。司非[sīfēi]⒈谓掌管人们的错误、过失。⒉星宿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改邪归正下一句是什么

“改邪归正”没有下一句,是汉语成语,拼音是gǎi xié guī zhèng,意思是指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将军弃邪归正,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朝廷自当重用。”
造句:
1、张三终于改邪归正了。
2、那个年青人改邪归正,为村子里办了不少好事。
3、经过组织的耐心教育与帮助,他终于浪子回头,改邪归正了。
4、虽然他从前做了不少恶事,但如今已经改邪归正了。
5、她已经改邪归正,她过去的历史你就不应记在心中,更不该说她是残花败柳。

落叶不知秋去,一雪方知已冬什么意思

“落叶不知秋去,一雪方知已冬。”的意思是落叶了都不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一下雪才知道已经是冬天。
落叶知秋,汉语成语,拼音是luò yè zhī qiū,意思是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秋天快到了。
出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
示例: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叶落知秋,举一明三。”
2、《续灯传录》:“弦动别曲,叶落知秋。”
3、明·汤显祖《牡丹亭·淮泊》:“走孤寒落叶知秋。”
近义词:知秋一叶、一叶知秋。

一横是什么标点符号?

一横线是破折号。破折号用途广泛,首先用来引出解释说明的语句,其次用来表示语意的突然转折和声音延长等。
其主要作用:
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1、引出对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
例句:“帮助人精神”永远不会离开他的家乡——中国(周阔海《在学习帮助人演讲比赛上的讲话》)
2、引出总括性的说明:
例句: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3、引出对事情原因的解释:
例句: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曹禺《雷雨》)
4、引出补充说明的话:
例句:灯光,不管是哪个人的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巴金《灯》)
强调被引出的下文:提起下文主要是冒号功能,用破折号来代替是为了使语气更强烈,或阅读更醒目。
例句: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用于歇后语,引出语底:
例句: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胡丹佛《把眼光放远一点》)

无冻馁之患矣的患字是什么意思

“无冻馁之患矣”的“患”是忧虑的意思。这句话出自《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节选: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译文: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面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
文章浑然天成,内在结构却十分严密而紧凑。本来文章所赠送的对象是一篇之主体。然而文章却偏把主体抛在一边,先从自己谈起,从容道来,由己及人,至最后才谈及赠送的对象。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在文章的深层结构中,主宾之间有一种紧密的内在联系,时时针对着主,处处照应到主,而却避免了一般赠序文章直露生硬的缺点,使文章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在写作中又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使左右有对比,前后有照应,文章于宽闲中显示严整,“鱼鱼雅雅,自中节度”。这一点给人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