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带您了解黑龙江省新高考3+1+2 专家权威解读一览

曾经爱过
精选回答

2021年9月15日,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标志着黑龙江省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新高考给广大考生和家长带来哪些影响和新变化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黑龙江省教育专家对此的解读,具体如下。

黑龙江新高考专家解读

学生自主选择高考科目组合,在选择中学会成长,做最好的自己。传统文理分科模式,学生只有两种固定的组合可以选择,非文即理。“3+1+2”模式,首选科目“二选一”,再选科目“四选一”,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拟报考高校和专业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共12种组合可供选择,增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面,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原则,有助于学生实现个人理想。这些选择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评价、不断反思、综合研判、慎重决定的过程,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和宝贵财富。

学生自主选择学业内容,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导向作用,去除“唯分数”痼疾。新高考综合改革,新课程实施是关键。根据《国家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方案还规定,高中学校必须开设一定学分的校本课程(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要。“3+1+2”模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主参加社会实践(含劳动实践),在选择中既有必选限定,比如身心健康类、艺术素养类,要分别修满必修学分;又有自由选择空间,选修课程可以自由选择,但也要修到一定学分。学生不能只是学业水平达标,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也要达标。学校全程记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高中毕业时,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该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

普通高中自主选择、创新管理模式,更好完成新时代育人使命。一直以来,我国学校都是采取行政班模式实施日常教学,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每班学生相同时间上相同课程。新高考模式下,由于学生选择不同课程,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的课表,原来单一行政班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出现的“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成为必然。学校必须改变管理方式,创新管理办法,实行学长制、导师制、走班制等,让行政班的“固定”与教学班的“流动”完美融合,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共促,挖掘学校教育潜能,发挥最大教育价值,实现高考改革目标,完成育人使命。

高校招生选择性权力加大,能更好选择品德高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优秀人才。高校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立足国家需要,结合学校办学优势与专业特色,高校自主规定考生考试科目,首选科目为物理、历史或二者任选,再选科目二科均有限定或只限定一科,另一科任选;自主确定选拔依据,可以依据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等选拔考生;自主设定培养目标、教育内容与管理方式,培养有自己高校特色的毕业生,同时,也为国家培养更好、更多的优秀人才。

学生高考报考增加志愿选择和录取机会,极大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3+1+2”模式,仍然采取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考生志愿由“学校+专业(组)”组成,考生的专业选择权得到更充分尊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根据首选物理或历史科目的不同,分别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自2024年起,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适当增加平行志愿填报院校数量,增加考生志愿选择和录取机会。

新高考综合改革是一项综合性重大变革,学生选择权得到充分尊重。学生选择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学生依据自己人生规划,结合国家需要、自身兴趣、志向,慎重选择,实现自我理想,服务国家建设。

允许学生根据自身规划和兴趣选择选考科目。改革方案中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了过去简单的文理分科模式,考生以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自身特长等为主要依据,选择其中3门参加考试。考生在选择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时,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理论上根据选考科目的不同,考生可以最多分为12类。打破了原有的简单划分,为学生自由发展自由选择适合的选考科目提供了客观条件与现实基础。

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健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机制,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引导高中学校转变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并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和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研究制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的要求。作为“两依据一参考”中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是考生在高中阶段综合表现的档案依据,是高校了解学生在高中阶段全过程综合表现的重要途径。

作为此次高考改革的重要目标,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录取学生的倾向的落实,核心任务就是充分利用考生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对考生进行系统、完整、科学的评价。我省全面深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各中学将按综改实施方案统一使用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管理平台,严格评价程序,在对学生评价材料进行整理遴选、公示审核的基础上,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这一举措为高校完成招生制度改革,实现人才的科学选拔提供了现实基础。

改进招生录取方式,增加考生志愿填报自由度。当前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是以院校为基本填报单位,我省实施方案明确,2024年考生志愿将由“学校+专业(组)”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依据考生首选物理或历史科目的不同,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这样的填报方式,极大地增加了考生填报志愿的自由度。真正的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由的选择学校与专业,打破院校界限,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填报不同院校的同一专业,更有利于学生实现个人的自身发展规划。

总体来看,此次实施方案的发布与启动,是我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是我省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通过此次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将逐步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制度。通过高考制度的改革逐步引导中小学基础教育逐渐改变应试教育模式,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纵横四海 2024-05-22 11:09:49

相关推荐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身体素质良好、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或符合报考院校招生的特殊要求。考研需要什么条件一、合法身份必须是中华...
展开详情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江西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
展开详情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眼科检查必须为裸视。戴隐形眼镜者要保证在检查视力前能够摘掉(需要带隐形眼镜盒及清洗液)。在检查视力前3-5分钟,也可抓紧时间望一下远方、做一下眼保健操或点几滴缓解眼部疲劳的眼药水,使眼球调...
展开详情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大学毕业的年龄通常为22岁。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为7岁,小学读6年,初中读3年,高中读3年,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如果读专科3年就可以毕业,此时毕业的年龄就是21岁。大学毕业年龄偏大的原...
展开详情

东北大学在哪

东北大学在哪东北大学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人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