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烈度与震级
1、抗震等级计算方法基于:
2、人们通常用震级来描述地震的震级。地震震级是地震本身震级的相对量度,用m表示,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7740—1999 《地震震级的规定》规定了我国地震震级计算和使用的要求,即由面波质点运动的最大值(A/T)max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3、M=lg(A/T)最大值1.66 LG3.5
4、其中:A——地震面波最大地震动位移,取两个水平方向地震动位移的矢量和,单位为微米(微米);
5、T——对应的周期,单位为秒(s);
6、3354震中距,单位为度()。测量最大地震动位移的两个水平分量时,应取八分之一周内相同时间或周期差的振动。如果两个分量的周期不一致,则取加权和:
7、t=(TEAE)/(一个AE)其中:
8、AN——南北向分量地震动位移,单位为微米(微米);
9、AE——东、西分量的地面位移,单位为微米(微米);
10、TN——AN的对应周期,单位为秒(s);
11、TE——AE的对应周期,单位为秒(s)。
12、在实际地震观测中,地震震级M应根据几个台站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来确定。该标准还规定,各级地震部门提供地震信息、新闻单位报道我国地震新闻、各级政府发布地震预报时,各级地震部门在制定监测预报方案、防震减灾措施时,以及在各种社会应用中,应使用标准中规定的M表示地震震级。
13、地震级别的具体表现:
14、一级:无感——只有仪器能记录;
15、二级:微观感知——个体敏感者在完全静止中感受;
16、三级:感觉少——房间里几个人静止时有感觉,店铺轻微摇摆;
17、四季:多感受——多数人在室内,少数人在室外有感受,挂物摇摆,器皿不稳格格作响;
18、5级:醒来——外面大部分人感觉牲畜躁动,门窗格格作响,墙面出现裂缝。
19、6级:恐慌——人不稳,牲畜出逃,器皿翻倒,简易工棚受损,陡坡滑落;
20、七级: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表面出现裂缝及喷沙、水浸;
21、8级:建筑破坏——大部分房屋受损,少数受损路基塌陷,地下管线断裂;
22、9级:建筑物一般损坏——大部分房屋损坏,少数倾倒,拱门,烟囱等。塌陷,铁轨弯曲;
23、10级:建筑物普遍被毁——房屋倾覆,道路被毁,大量岩石崩塌,水面波浪冲击岸边;
24、一级:破坏——大量房屋倒塌,路基、路堤大面积坍塌,地表变化较大;
25、12级:山川易见——所有建筑普遍被毁,地形变化剧烈,动植物被毁。
26、根据地震的距离分类
27、局部地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28、近震:震中距100 ~ 1000公里。
29、远程地震: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地震。
30、根据震源深度分类
3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多为浅源地震中的破坏性地震。
32、中等地震:震源深度60 ~ 300公里。
33、深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迄今为止,世界上有记录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