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是古代哪个地方

相逢即是缘
精选回答
楚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有何依据?

要说楚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就得从楚国的发源开始说,楚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国君是芈姓熊氏。

西周时期,周成王封熊绎于楚蛮,居丹阳,爵位子爵。

公元前704年,当时的楚君熊通自立为楚武王。

初秋时期楚国大举扩张,灭了江汉流域周边的许多诸侯国,成为了南方第一强国。

熊通的儿子楚文王定楚国国都在郢,就是现在的湖北省宜城市西南地区。

之后在楚文王和令伊子文的治理下日益强盛,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逼迫郑国投降,晋国派兵支援郑国,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发生大战,晋国失败。

从此之后,周边的陈国、蔡国、许国、郑国都向楚国臣服。

公元前594年楚国围攻宋国,宋求救于晋,晋国自然不敢再救,于是宋国求和,也尊从于楚。

这时中原各国除晋、齐、鲁之外,尽尊楚庄王为霸主,确立了楚庄王在春秋五霸的历史地位。

史书记载,透过战事,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

全盛时期,最大的管辖地包含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贵州、山东等省份的部分地区。

后来春秋五霸的楚国被秦灭亡,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赴燕京的戍卒领袖陈胜、吴广,自称秦始皇长子扶苏与楚国大将军项燕,发动大泽起义,建立张楚,恢复楚国。

前208年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熊心,仍为楚怀王。

陈婴为上柱国,项梁自号为武信君,楚国复国。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楚怀王徙都盱眙(淮安市一带)。

汉王元年(前206年)四月,此时霸王项羽以执权,并把楚国国都迁徙到郴州市。

公元前202年9月,项羽所率楚军兵败垓下,楚霸王在长江北岸乌江渡自刎,楚汉战争结束,西楚国灭亡。

史籍对楚国的记载非常的详尽,所以对它所在地的确认也是比较准确的。

所以楚国其实并不仅仅是湖北,楚文化对南方一带都有的很深的影响。

楚国是周朝的封国,起初位于中原西南边缘。

由于南方多为荒蛮之地,这就为楚国早期扩张提供了便利。

后期又因衰落而使领土不断缩减,直到全部被秦兼并。

楚国不同时期的领土范围差距很大,我们得区别对待。

熊绎在位时,周成王封他为男爵,楚国正式成为诸侯。

国土以丹、淅水交汇处丹阳为中心,方五十里,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南与湖北十堰交界的地方。

熊渠在位时(前886年—前877年),向西攻打庸国,向东南驱赶杨越,占有了荆州以东,江汉之间的土地,后向东南继续推进,直到今武汉、鄂州一代。

楚国的范围大致包括今湖北省竹山县以东,武汉以西,江汉之间的土地,即江汉平原地区。

熊渠甚得江汉闲民和,乃兴兵伐庸、杨虿,至于鄂。

(《史记·楚世家第十》)楚文王时期(前689年―前675年),楚国向汉东地区渗透,灭亡绞国、邓国、随国等国,占有今湖北中北部,汉水以北地区。

领土包括今十堰市以东,鄂州以西的湖北全境以及河南西南部以及安徽中部地区。

文王二年,伐申过邓,邓人曰“楚王易取”,邓侯不许也。

六年,伐蔡,虏蔡哀侯以归,已而释之。

楚彊,陵江汉闲小国,小国皆畏之……十二年,伐邓,灭之。

(《史记·楚世家第十》)楚成王时期(前671年-前626年),向南征服夷越之乱,拓地千里。

向北灭亡弦国、黄国、英国、夔国,占有今河南东南部和安徽中西部地区。

领土包括湖北竹山县以东的湖北全境以及河南东南部、安徽中西部,湖南和江西大部。

楚庄王时期(前613-前591年),灭掉庸国、舒国、陈国等国。

领土和势力范围已经湖北大部、淮河以南、长江以西以及湖南和江西大部。

楚灵王时期,领土继续北扩,控制陈、蔡,势力已经到了淮河北岸附近。

(楚庄王三年)是岁灭庸……十三年,灭舒……十六年,伐陈,杀夏徵舒。

徵舒弑其君,故诛之也。

已破陈,即县之。

(《史记·楚世家第十》)到了战国初期,越王勾践把淮上地区土地献给楚国,楚惠王又灭掉了杞国,楚简王时期又灭掉了莒国。

这样楚国已经尽占现在的淮河以北的土地,今江苏北部大部地区已被楚占有,甚至已经到了山东东南部地区。

楚悼王时期(前401年-前381年),北方已经向三晋渗透,后吴起征服五岭一代的百越地区,使楚国南部领土继续扩张,已经到了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

楚宣王时期(前369-前340年),沿着汉水向西扩张,汉中及以东地区划入楚国版图,随后又向巴蜀地区渗透。

楚威王时期(前339-前329年),又沿着江水向东扩张,势力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楚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时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到大海,南到五岭,北至汝、颖、沂、泗流域。

楚怀王时期(前328-前299年),楚国继续向三晋渗透,曾夺取魏国8座城邑。

楚怀王中后期,先后在丹阳之战、蓝田之战、召陵之战中败于秦韩魏联军,失去了汉中和南阳一代土地,楚国国土开始由扩张转向缩略。

公元前306年,楚国又灭掉了越国,在东面又获得越国全境。

但是后来在垂沙之战又败于齐韩魏联军,丧失了淮河中下游广大地区。

楚国领土范围变为湖北大部、湖南全境、江西大部、江浙大部、福建广东局部以及河南安徽境内淮河以南地区。

楚顷襄王时期(前298-前263年),国土剧减。

虽然一度收复淮北,但是后来与秦国的战争中先后失去上庸、汉北、西陵、鄢郢以西、黔中、巫郡广大土地,也就是说楚国几乎失去了半个湖南和湖北,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楚考烈王时期(前262年-前238年),楚国灭了鲁国。

但是秦国继续向楚国长江下游渗透,楚国领土有增有减。

(楚王负刍)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

(《史记·楚世家第十》)楚国末代君王负刍时期,(前228年-前223年),楚国经过多年的苟延残喘,终被秦国所灭,楚国版图尽为秦国所有。

楚国是一个充满扩张欲望的国家,从起初方50里的土地,在历代君王的不懈努力下,到了战国中期已经是方5000里的国家,扩张达到百倍之数,非常不可思议。

然而,楚国的扩张随着国家的衰落已及国家局势的变化尤其是秦国的崛起戛然而止,从楚怀王开始,楚国的领土开始缩减,百年之后即被秦国全部占有。

800年楚国宣告灭亡,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注:由于资料不尽完善,各个时期的版图无法完全一致,但是大致还是符合的,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评价指正)

夏天的雨 2023-08-25 13:01:27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什么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隶书是今体书法之鼻祖。
隶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什么意思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意思: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出自《论语·述而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改造国民性什么意思

改造国民性,汉语词组,拼音为gǎi zào guó mín xìng,意思是改变打造人民,使他们变得有气质,有血性。
出自闫玉刚创作的作品《改造国民性——走近鲁迅》。此书通过介绍鲁迅通过文学、革命来改造国民的精神、思想,唤醒一个民族的血性,强调鲁迅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成吉思汗四个字的寓意

“成吉思汗”四个字寓意着至高无上的荣耀,“成吉思”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伟大、宽阔”,“汗”就是蒙古族的首领,也可以指权利、荣誉。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的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胸怀宽广、眼界开阔,一生立下了许多赫赫有名的战功,被评价为“一代天骄”。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