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琵琶艺术二度创作的认识

听风看月
精选回答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作品必须经过艺术家的二度创作才能呈现给欣赏者。在曲作者和欣赏者之间,演奏者是联系二者纽带的一个载体,而真正的纽带是演奏者的演奏,即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它的曲目不断增多,演奏技巧日臻丰富,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艺术家站在历史的高度,用长远的眼光,本着对艺术负责的态度,对琵琶艺术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如何继往开来,承前启后,把它发扬光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琵琶艺术的发展也有喜有忧。而我们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需要做的工作是多方面的。这里要说的对琵琶艺术的二度创作问题,对完成这项工作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二度创作是演奏者基于自己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艺术作品产生理解,通过精湛的演奏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二度创作的水平是全面衡量艺人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关于二度创作的意义前人之述可谓备矣。琵琶在演奏传统乐曲或是民族创作曲时,应该注重民族韵味的二度创作。在演奏西洋练习曲、改编曲,在演奏异族风情的乐曲,在演奏极具现代气息的乐曲时都要表现恰当的风格。对于曲谱的读解、二度创作不亚于对于本身技术技巧的追求。

一、乐谱的承载方式

这里谈到了关于乐谱的解读。我们得先说一下,记谱法对二度创作的影响。

杜夫海纳说:“作品作为感觉的一种永久可能性而存在着,然而,因为感性整体依据一种观念而组成,人们也完全可以说它仍然作为观念存在着……作品只有一种潜在的或是抽象的存在,一种充满感性,可供下次演出的符号系统的存在。”音乐作品在作曲者的头脑中时,是原始的存在方式,是一种观念的、潜在的、抽象的,也是最完整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本身局限性是明显的,它不可能把作曲者头脑中所听到的、所想象到的音响感觉全部表示出来,只能表示基本面貌,特别是很难把对音色的感觉传达到位。迄今为止,记谱法还是一种不够完善的符号系统。这说明乐谱所能记录的音乐和作品应当具有的实际效果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尽管如此,西方的记谱法比我们的还是发达精确得多。我国最早的音乐是口传心授的,直到现在,在一些地区仍然用这种方式传承音乐。记谱法出现后也是比较“模糊”的,不如西方的精确、“科学”。

我国的乐谱最早只有琴谱,并且是一种没有节奏、节拍的字符谱,记载的只有基本音的位置。但是这对二度创作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它能给演奏者以更广阔的想象和表现的空间。精确的记谱法固然是“继往”和“承前”的功臣,它能使演奏者最大限度地吸收前人的优秀成果。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因为音乐是一种个性的艺术.没有个性.音乐就失去了顽强的生命力。如果受前人的影响太深,极可能导致裹足不前,或是失去创新的动力。特别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这种“模糊”的记谱方式是很适合我们的。中国的乐器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个性。琵琶就是一件具有鲜明个性的乐器。这对二度创作来说,是一件好事.每个人可能对乐曲的理解不一样,演奏的风格也会有所差异.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流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当然这种理解要受文化底蕴、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地域风土人情的影响。

琵琶音乐的继承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口传心授的年代,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琵琶充当的是伴奏的角色,制作上与今Et我们经过改进的琵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同样,因为处于伴奏地位.它的演奏技法也不是很丰富。只有以独奏的形式登上历史的舞台,它才开始大步前进了。琵琶独奏乐谱最早的是《海青拿鹅》,于元代出现,是一首专为琵琶创作的独奏曲 琵琶同许多的戏曲、曲艺、说唱艺术一样,都是采用口传身授的方法传承。林谷芳在《谛观有请》中提到:“相对于其它许多音乐系统(尤其是西方音乐),对音色的重视几乎可以说就是中国音乐最具特征之所在。”中国传统音乐区别于西方音乐的“带腔”的音更是无法用现在不完善的符号来记载得清楚。正因为这些符号记载不清楚,演奏者要把自己的思想和作者思想复合在一起,出现的结果当然是不同的效果。不同的流派也随之产生。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前面已经简单提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中国音乐传承方式的特点以及记谱法等等,都为二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传统音乐往往是依靠意境或是情节的铺叙并通过速度规律的渐进来组织构成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在骨干旋律保持的情况下,行腔做韵,千姿百态,各有所长,这种传承方式赋予了音乐最大限度的个性,这样的个性又是依托于它的传承方式。音乐的风格是音乐的生命,风格的散失就会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迅速枯竭。为了表现中国传统音乐过程的音高、音色、力度的变化,琵琶演奏在其发展过程中,左手技法的吟、揉、擞、打、带、推、拉、绰、注、压、撞、伏、颤音等,丰富了琵琶的表现力。这些也都为二度创作提供了素材和技术支持。中国音乐有自己的传承方式。而且非常重视和强调 度创作,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的繁荣局面。即使是同一首曲子,由不同流派的音乐家演绎就能产生不同的效果。琵琶也不例外,中国琵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已有琵琶。清代以后,传统大套琵琶曾有浙江、直隶、无锡、浦东、平湖、崇明等流派。把传统音乐的传承理念运用到琵琶的现代演奏上.才能使琵琶的风格得以保持,并可能更加丰富地发展下去。

三、对作品的解读和二度创作

一叶知秋 2023-08-28 16:41:21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