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半命题写作方法

简单是幸福
精选回答

半命题

作文

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

作文

命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

作文

形式。小编收集了

中考

半命题写作方法。

欢迎

阅读

(一)半命题

作文

的特点

半命题

作文

兼具命题

作文

和话题

作文

的优点,其开放性和限制性介于命题

作文

和话题

作文

之间。与限制过死的命题

作文

相比,半命题

作文

更多地尊重了考生的情感体验和自主选择的权力,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也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写作自由。

与过于灵活的话题

作文

相比,半命题

作文

在题目中设制了一定的限制,规定了大致的写作范围,因而写作的思维更为集中、更为明确、更易于考生操作。同时,多数半命题

作文

在题目中就隐藏着较为丰富的写作信息,考生只要用心思考,就不难写作。如2005年宁波卷文题二____是一把双刃剑,一看双刃剑这个词,考生马上可以断定:双刃剑应该是所写文章的文眼,写作时需运用辨证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写(审题);文章适合写议论文,写记叙文亦可(定体);既要写正面事例,也要写反面事例(选材);文章最好提出如何化双刃剑为绕指柔的见解(立意)。有的半命题

作文

还直接给出了文章体裁。如2000年浙江题我和____的故事,命题者在提示语中明确规定考生写记叙文。这些或隐或显的信息暗示或提示,大大减轻了考生在拟题、定体、选材、立意等方面的思维负担。

然而,考生在半命题

作文

中拥有的自由只是一种不完全自由,因而这种

作文

形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考生在补题、定体、选材、构思和立意时,均要受到一定限制,处理不当,限制往往会变成桎梏。譬如考生在补题时,若不独运匠心,便极易发生或拟题雷同,题材撞车;或题目空泛,大而无当;或填词随意,文不对题;或词性错误,语法不通等现象。对此类高发的写作事故,每一位考生朋友都应引起注意。

(二)半命题

作文

的补题类型

半命题

作文

的补题,要而言之,有两种类型:或命题中不作提示,由考生自由拟题,如2005年济南卷文题一拥抱____或命题中列出几个词语,提供考生参考,如2004年河南卷文题一我找回了____(自尊、自信、友谊、母爱等)总的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六种类型:

(1)补前半部分。如____之乐(2005年舟山卷文题二)、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2004年南昌题)、____让我陶醉(2004年盐城题)、____需要我(2004年北京题)、____(懂得、学会)感谢(2004年随州卷文题一)。

(2)补后半部分。如十六岁,我多了一份____(2005年温州题)、家庭的____(2005年重庆非课改区卷文题一)、想起了____(2005年金华卷文题二)、精彩____(2005年无锡题)、学会____(2005年兰州卷文题二)、分享____(2005年烟台题)。

(3)补中间部分。如我与____(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等)的对话(2004年河南卷文题一)、生活因____(音乐、读书、挫折、爱等)更精彩(2003年湛江卷文题一)、当____的时候(2003年临沂卷文题一)、发生在____的纠纷(2001年广州题)、我与____交朋友(2000年北京宣武区题)。

(4)补前后两部分。如____夸我____(2004年宁德题)。

(5)补前、中或中、后部分。如我想让____(自己、家庭、江河等)更____(成熟、和睦、洁净等)(2000年北京海淀区题)。

(6)补正、副标题。如请以读xxx有感为副标题,自拟题目,就自己读过的课外名著(或文章)谈一点体会和感想(2003年无锡题)。

(三)、半命题

作文

的补题方法

补题是半命题

作文

至关重要的一步,补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半命题

作文

水平的高低。具体来说,半命题

作文

的补题,应遵循如下几条原则:

(1)扬长避短,熟悉为先。

每个考生所擅长写作的文体往往是不同的,惟有扬长避短,方能奏凯考场。近年来各地的考场

作文

对文体一般都不作限制,考生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补题时根据自己的文体特长,选填相宜的词语,将半命题化为自己最拿手文体的全命题来运营文思。

考场

作文

是一种速成

作文

很难有充裕的时间来选材、构思。因此,考生在补题时,所选择的词语,应与自己平时库存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相契合;所确定的内容,须是自己较为熟悉、感受较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体验。因为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如2001年河南题我深深感受到了____,题目要求中列出的可供选填的词语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虚伪的可鄙等(也可不受以上词语限制,自行选词填补),很显然,任何一位考生对上述诸种情感体验不可能有着同样程度的感知、拥有同样深刻的感受,这时他们就必须趋熟避生。

(2)创新求异,独树一帜。

为半命题

作文

补题,最易题目雷同、题材撞车,为避免这一点,考生在补题时,要充分运作求异思维。选词所表现的内容,最好是别人不曾经历过、不曾想到过、不曾抒写过,甚或根本遇不到、想不起、写不出的。为此,应尽量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或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事件,尽量避开那些人人皆知的

素材

如果考题没有强制一定要从提示语中选词,最好跳出提示,另选新词补题。如2004年河南卷文题一我与____(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等)的对话,多数考生从提示语中选择春天、智者、母亲等词,但有一位考生却自出机杼,将文题补为我和崇高的对话,抒写自己一次真实而独特的心路历程,呼唤崇高人格的回归,充满情趣、理趣。

文有鲜腐之分,题有新俗之别。而题目的新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内容的鲜腐。半命题

作文

补题应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运动思维。思维发散得越开,联想和想像越奇特,则与其他考生的区分度就越高,内容就越新颖鲜活,文章就越能独树一帜。

(3)力避空泛,小处切入。

补题虚空浮泛、大而无当,是半命题

作文

又一高发的写作事故。

中考

作文

字数要求一般在600左右。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诚非易事。因此补题时就应就实避空,因为题目越空泛,相应地写作范围就越广,选材、组材的难度也就越大。半命题

作文

命题中设置的思维空白,为考生展开自由联想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可补入空白处的词语很多很多,一些考生往往就拿捏不准,如2005年无锡市

作文

题精彩____(一幕、瞬间、人生等),按说以提示语中的一幕、瞬间入题,也非常不错,然而却有考生为了创新,将文题补成精彩世界、精彩世纪之类,范围越扩越大,文题越变越虚,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大而空、虚而浮,事与愿违。

因此,要写好半命题

作文

最好小口径切入,题目不要补得过大。如2005年济南卷文题一拥抱____,很多考生如此补题拥抱地球、拥抱美德、拥抱生命,等等。不是说这样的题目不可以写,而是说因为它们涵盖范围过大,写起来较难把握,容易流于泛泛而谈。如果将地球缩小为绿地、将美德缩小为宽容、将生命缩小为青春之类,经营起来,可能难度会变得小一些。有一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补题方法,可有效地缩小写作范围。如2000年昆明题我好想_____,很多考生就采用此法,拟出了我好想栽一棵苹果树、我好想去草原、我好想拥有一间书房等范围具体的题目,降低了写作的难度系数。

(4)搭配得当,合乎逻辑。

选词补题,应注意词语之间搭配得当,合乎逻辑。首先,要合乎生活逻辑。如写作半命题

作文

我第一次_____,若补填哭、淘气、做梦之类,就不符合生活事理。因为这些事情大都发生在人的婴幼儿时期,是难以界定第一而如果换成领奖、说谎、远行等词,则因为其在考生脑海留下的深刻印象,情理皆通。

其次,补题要前后照应,合乎题旨。如2001年唐山题____谢谢你,揣摩题旨,横线上所填内容当与你照应,应补填称呼或姓名,如老师,谢谢你、对手,谢谢你等。然而却有考生没有看出题目中的这种对应关系,填成了辛苦了,谢谢你、再一次,谢谢你等,明显与题旨相悖。相反,2005年厦门题那一次,我读懂了____,考场上一篇满分

作文

补的词语是坦然,文章写自己在与历经坎坷却豪迈依旧的大文豪李白、苏轼的对话中,领悟到笑对挫折的人生真谛。作者显然非常准确地破译出了命题者隐含在文题空白处的命题意图,所补词语,既切中题旨,又与文题中的修饰语那一次和动词谓语读懂了形成了和谐的搭配关系。

(5)思想健康,拓深主题。

中考

作文

对文章思想的健康性和主题的深刻性也有着相当的要求。考生在文章中,应该尽量展现当代青年积极进取、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这里所说的思想健康,并不是要考生喊口号、说大话、唱高调,而是说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必须体现文化和文明的正确走向,符合健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反映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力避消极、颓废、暴力和享乐主义思想。如2005年深圳题_____的味道,应该说这是一个蕴涵很深的半命题,完全可以补出夺人眼球的好题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竟有考生补填打麻将、抽烟、自杀等词语,显而易见,这样的题目,内容是消极的,思想是不健康的,与正确的主题背道而驰,犯了方向性错误。

半命题

作文

题目补填的词语不同,主题揭示的深刻度也会有所不同。考生要想从

作文

考场上披锦而归,还必须学会开动真情和想像的钻头,向思维深处钻探、挖掘。大凡文章的主题,都可分为浅、中、深三个不同的层次,开挖时切忌浅尝辄止。仍以深圳题_____的味道为例,此文补题若停留在物的层次或感官的层次,补填西瓜、咖啡、冰激凌之类,就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若紧扣味道的涵义,往深处开掘,进入事的层次或体悟的层次,补填得奖、挨批、失败等词,虽仍然平淡无奇,毕竟深刻多了;若再掘一锄,进入情的层次或想像的层次,补填母爱、阳光、飞翔等内容,兴许就能别开洞天,胜人一筹。

文题补写好了,文章也就变成命题

作文

了,这时同学们就可以按照命题

作文

的要求,动笔写作了。

冰清一洁 2024-04-17 11:31:14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浮想联翩哪个字错了

浮想联翩没有错别字。
浮想联翩,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xiǎng lián piān,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出自晋·陆机《文赋》:“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
示例: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造句:
1、李先生每次收到国内的来信,都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2、每次回到故乡,我就浮想联翩,昔日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3、那天夜里,奥克睡在科根家。他合着眼,但却浮想联翩。
4、映在护城河里水面上的樱花仿佛彩灯,让人浮想联翩。

杨志的人物关系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寓意: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如果有朝一日他领悟诀窍,要优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北宋诗人晏几道和晏殊是什么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