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夜郎国 幽幽黑山谷

竹影
精选回答

说到夜郎国,这个是举国皆知的。说到黑山谷,名气也不小。但是我这里把这两个地方结合起来,恐怕有人会疑问。其实大凡到过黑山谷的人,都应该知道,这里原本是和夜郎古国有很大渊源的。我不敢

保证

它的可靠性,但是细细想来,确实又不乏佐证。

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因此话出自《后汉书》中记载夜郎国地域的地方。而今推算,这里该是贵州和云南省境内。而黑山谷的地理位置属于重庆市万盛区,万盛区此地原名南桐矿区。南桐得名于该地乃是重庆南川市和贵州桐子县的交接处,而黑山谷地区正是重庆和贵州的边境。如果说按古代的地域划分,这里正是我们一直苦苦寻觅的夜郎古国的所在地。

说这里美丽只是一种较谦卑的说法,准确一点应该说这里是一块集天时地利的宝地。

黑山谷景区全长13公里,其中包括6公里的电瓶车观光游览线路,6公里的栈道与水上浮桥,1公里的索道游览线路,如若景区全程游览需要约半天的时间。

黑山谷由峻岭、峰林、幽峡、峭壁、森林、竹海、飞瀑、碧水、溶洞、栈道、浮桥、云海、田园、原始植被、珍稀动植物等200多个景点景观组成。景区山水集合幽、秀、险、奇等特点于一体,是西南喀斯特岩溶地貌的聚宝盆。

水是黑山谷的灵魂,黑山谷景区的鲤鱼河及其支流神龙沟、椒子沟、棚子沟、白溪沟、麻坝河、楠木沟、等数十条溪涧,形成众多的浅滩、深潭、飞瀑

流泉、暗河,溪水长碧,四季不枯。

黑山谷最为奇妙的风景是那险窄幽深的鲤鱼河峡谷。该河呈典型的v字型深切峡谷形态,相对高差400?1000米,河床最宽处二三十米,最窄处不足两米。峡谷两岸皆为植被茂密的悬崖,部分岸壁甚而逆倾为100余度,形成罕见的倒斜壁奇观。峡谷中滩多水急,钟乳石密布,瀑布悬垂,古藤倒挂,河水里有鱼蟹嬉戏,游人步行于栈道和浮桥尤如漫游龙宫,其乐无穷。

黑山谷南部的神龙沟因拥有甘甜清澈的神龙泉而得名。神龙沟全程不超过两公里,然而落差竟达到500多米,最窄处仅仅只有30余米。拥有林、泉、洞、峡、瀑布等多种景致。置身其间仿佛犹如到达了世外桃源,怪石奇景更是层出不穷。

首先说说这里的泉。遥遥可见神龙沟的半山坡上,有一块巨大的青苔密布的青石板,泉水则从这里冒出,经久不绝。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神龙泉。相传为古夜郎国唯一的御封贡泉,曾有众多卫兵把守。如今的神龙泉水柱高达50厘米,泉眼直径大约20厘米。不论春秋东夏、洪涝干旱,泉水溅出的水花如珍珠般飞溅而下,又如乱花迷眼,在石板下聚成翡翠一般晶莹剔透的水潭。用此泉沏出的茶水甘润爽口,回味悠长。

再说这里的洞,与神龙泉交相辉映的是便是传说为古夜郎国王宫的上、下神龙洞,一道宽约5米的瀑布从洞顶直泻而下,刚好给洞顶装上了一道透明的门帘。即便说成是水帘洞也不足为过。

瀑布,更是数不胜数,一路走过让人应接不暇。最容易给游客留下印象的应该是飞流直下的飞鲤瀑,只见从百余米的山崖上,一汪泉水如神龙口中的清泉般,在阳光的照应下熠熠生辉。头上瀑泉飞泻,脚下白浪翻滚,随见浅滩巨石,时闻水流有声,仰观青山滴翠,俯掬碧水沁心。

不仅仅这些,黑山谷里面还有许多平时见不到的奇怪生物让人大饱眼福。因为黑山谷的绿色植被覆盖率高达97%,是珍稀动物的王国

比如当地十分有名的树蛙。在树上、青苔上、石头上、古藤上,都可看见体色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树蛙。它们内体形与普通青蛙无异,大小不等,有金黄色的眼圈,脚上长着奇特的吸盘,鸣声似蝉。喜欢呆在树、竹子和芭蕉上面,有时候它们还跑到附近农户的家里,不是踞于墙壁,就是爬在天花板上,很是讨人喜欢。

黑山谷未开发前是以鲤鱼河闻名的。在黑山谷的清清的鲤鱼河中,生长着红尾鲤、青色鲫鱼与红尾高山鲶,几乎伸手可捉。特别是这里的红尾高山鲤鱼,与普通的鲤鱼不一样,遍身光滑无鳞,形似泥鳅,尾部红似普通鲤鱼,游速极快,喜欢呆在水中的石涧里。在黑压压的乌云压来时候,暴雨前夕;或在朝晖月影的清晨、夕阳西下的黄昏才到水面上透气游玩。如果用鲤鱼河的水煮鲤鱼,其肉洁白细嫩,味道鲜美无比,汤色香浓传说是夜郎王每饭必备之菜。

这里的自然风光自是迷人,而文明的熏陶也是特色之一。就拿夜郎文化来说,他就是一个大的卖点。

自司马迁《史记?西南夷死传》中首次记述夜郎史事后,夜郎便开始为世人所关注。作为历史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治实体,夜郎存在的时间不过二百余年,但夜郎作为一种文化,不仅没有随着夜郎国的灭亡而消失,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雨沧桑反而魅力无穷,更由于事出有因却是张冠李戴的夜郎自大典故而家喻户晓,给人以多方面的警示和遐想。

任何文化形态在特定时空下的表现,都是历史与现在的结合,是民族性、地域性与时代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在这里提及的夜郎文化,并非复制和回归两千多年前的夜郎故事,也不是要当代人去适应古代人的审美情趣。而是寻找失落的文明和原生形态的美,使之与现代美巧妙地结合。夜郎文化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演进,与一切文化演进的轨迹一样,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纷乱到明确,由简单到复杂,由散漫进入系统,以臻于一致与和谐。由此可见,夜郎文化这个黑山谷旅游的王牌,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与潜力,更是游人的好奇

心得

到满足的最好卖点!

天山雪莲 2024-04-19 17:51:17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马致远元杂剧代表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文人代表,号东篱,常被称为马东篱,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作品风格典雅,语言精妙,他的作品在元代时期就很有名气,广受人们的喜爱。马致远的戏曲作品以神仙道化作品为主,故他有“马神仙”...
展开详情

李清照早期词风是什么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作品多为婉约风格,属于婉约派代表词人。她有“婉约之词宗”之称,开创了重要的词体“易安体”,该词体对词坛影响深远。李清照是文学史上有名的天才女作家,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白杨礼赞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白杨礼赞》中“礼赞”的意思就是崇敬而赞美,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把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构成一体。
《白杨礼赞》是茅盾1941年在重庆写的。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这篇文章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妙在何处

“天门中断楚江开”中“开”字妙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出楚江的霸气和恢弘。
2、体现出楚江的雄浑和刚强。
3、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山被楚江隔开的景象。
出自《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什么叫沟通

沟通,汉语词语,拼音为gōu tōng,意思是使双方互相通连,也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没有出处。
近义词:交流、商议、商量。
反义词:堵塞、封闭。
用法:作动词;作谓语;中性词;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例句:有效的沟通并不只是说话就行的,应该是言简意赅,也就是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造句:
1、虽然同是中国人,各地区的方言却千差万别,很难互相沟通。必须普及普通话,达到用语言交流的目的。
2、沟通是春天的暖流,充满渴望;沟通是夏天的骄阳,炽热无比;沟通是秋天的大雁,盼望南飞;沟通是冬天的火炉,温暖人间。
3、如果沟通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便引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是通向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是引领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便引领你走向乘风破浪的境界。

风雪夜归人是什么意思

“风雪夜归人”意思是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首句写日暮山远,次句写投宿的人家,后两句写风雪交加、犬吠人归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的家人回来了。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