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王击鼓文言文翻译
幽王击鼓的翻译
周朝的都城建在丰、镐(今作“丰都”),接近西戎。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把鼓放在高堡上,远近都可以听见鼓声。如果戎寇到了,就以鼓声相传信息,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戎寇曾经来过,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来了。
纷乱扰攘、热闹欢腾,褒姒高兴地笑了。幽王想看见褒姒的欢笑,于是几次击鼓,诸侯的军队几次来都城都没有戎寇。到了后来戎寇来了,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没有来。幽王就死在骊山山脚下,被天下人耻笑。
幽王击鼓的原文
周宅酆(也写作“丰”)、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选自《吕氏春秋》)
幽王击鼓的注释
1、近戎:接近西戎。戎: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2、为:修建
3、高葆:堡垒一类的建筑物。
4、王路:官道。王,大。
5、即:如果。
6、尝:曾经。
7、褒姒(bāo sì):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
8、说:通悦,快乐,喜悦。
9、数(shuò):多次,屡次,下同。
10、骊山:山名,又作“丽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
幽王击鼓的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