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作文是综合写作还是独立写作

心安勿忘
精选回答

托福作文是综合写作还是独立写作
对于现在正在考托福的同学来说,很多同学对于托福作文有很多疑问,那么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托福作文是综合写作还是独立写作?
独立写作尽管在托福考试当中想要得高分的难度较大,但它毕竟是中国考生从小进行训练的一个内容,无论是刚开始学英语的小朋友,还是经历过中高考的学生,都在平时或多或少进行过短文写作。因此,对于大部分中国考生,独立写作还是他们熟悉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只是要在词汇、语言和逻辑连接方面再下下功夫。
然而,对于大部分中国考生而言,综合写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考试形式了。在英语听力和口语被极大弱化的中式英语教育的当下,中国考生的听力能力大大下降,一个句子甚至都听不出来主干,也对语音语调句子重音等没有任何概念和反应能力。因此,综合写作部分按照阅读和听力材料进行复述和分析式的写作方式对于中国考生来讲非常难,平时的练习也无从下手。为了帮助考生在综合写作方面成功把握考试的脉络,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且在听力材料开始时能够有针对性的去抓取自己想要的内容,笔者分析了所有TPO综合写作的阅读和听力材料,并找出了阅读和听力材料固定的联系(即听力材料使用什么方式去反驳阅读部分的),依据这些联系出现在不同阅读文章的特点,将综合写作的题型按照阅读材料的形式去分而不是按照内容类别(即学科——生物、历史、考古、艺术等)分成三个类型:method类、evidence类以及reason类。

按照这三类文章,考生可以从阅读材料中的主旨和分论点以及必要的主体段解释部分来进行听力材料的预测和推断。这样一来,考生就不必将全部的赌注压在听力是否简单、能否超长发挥听懂听力部分的内容上,而是可以适当通过阅读部分的内容来较为准确的推测听力可能出现的内容,包括听力的逻辑(哪一句话可能会涉及到什么内容)以及可能的听力反驳点和反驳方向。
通过上述的描述,这三类综合写作是按照阅读材料的形式划分的,而判断考试中遇到的综合写作是哪一种类型可以直接通过该阅读材料的主旨句判断,通常来说,主旨句都是位于阅读材料开头段的最后一句。在一些特定情况中,主旨句处于开头段的第一句。
下面,笔者将利用TPO的例题以及最近托福考试的综合写作真题来进行对于这三类综合写作中阅读和听力关系以及听力内容推测方法的讲解。
一、 Method类综合写作阅读材料
Method,顾名思义,是指综合写作部分的阅读材料是针对某一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这种阅读材料的主旨句模式为:there are three possible solutions to help… / three measures are considered to prevent…等。这种阅读材料的三个measures一般情况下通过分论点本身就可以明确,并且不需要阅读分论点后面的解释部分。但有可能在解释部分会说明采取该分论点提到的方法的理论根据,而这种理论根据通常是以因果关系呈现的。比如说:阅读分论点提到的解决方法为A(即A能够解决C问题)。在解释部分中,阅读材料进一步指出是因为B导致C,而A是B的解决方法,所以只要使用A,C也可以得到解决。因此,按照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遇到Method类阅读文章,还是建议考生在记下具体的三个解决方案之后,大致略读一下每个主体段后面的内容,确认一下是否出现了笔者列举的情况,因为这与听力材料的反驳方式息息相关。
针对method类综合写作,听力的反驳方式无外乎一下三种:
1. 说明阅读给出的方法不可行,如金钱上prohibitively expensive、时间上太过浪费、范围上太大以至于方法不能合理有效应用等等。这些方法不可行的理由会阻止该方法达到原来的目标。
2. 阅读给出的方法有其他坏处,这些坏处跟本身能否达到目的不同,而是可以达到原定目标,但是代价太大。
3. 阅读给出方法后所使用的理论基础不成立(即上文中的并不是B导致C),在这种情况下,影响因素不同,所以针对该影响因素所提出的解决办法一定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除这三种反驳方式之外,每一条听力理由都有可能涉及另外的事例,用于支持听力部分所陈述的理由。
根据上文提到的三种反驳方式,考生完全可以有针对性的在看阅读文章时大体确定听力部分会出现什么内容。尤其是当分论点解释部分出现了明确的因果关系,那么听力部分一定会针对这个因果关系进行反驳,此时只需要听出新的事物和新建立的因果关系即可。
接下来笔者将用TPO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TPO15的综合写作为一个典型的method类综合写作文章。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综合写作阅读部分的开头段:The cane toad is a large (1.8 kg) amphibian species native to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It was deliberately introduced to Australia in 1935 with the expectation that it would protect farmers’ crops by eating harmful insects. Unfortunately, the toad multiplied rapidly, and a large cane toad population now threatens small native animals that are not pest. Several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stop the spread of the cane toad in Australia.
按照上述我们分析的阅读材料主旨句的方位来看,开头段的最后一句为这篇阅读文章的主旨:提出了几个方法来控制澳大利亚蔗蜍的数量增长。从measures可以看出,这个综合写作为method类。
下一步需要浏览每一个主体段的主题句,找出这三个方法分别是什么:
One way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e toad would be to build a national fence. A fence that blocks the advance of the toads will prevent them from moving into those parts of Australia that they have not yet colonized. This approach has been used before: a national fence was erected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rabbits, another animal species that was introduced in Australia from abroad and had a harmful impact on its native ecosystems.
第一个方法是建立一个处于国界的篱笆,来防止蟾蜍移到篱笆外繁殖生长。通过阅读后续部分(即解释部分),发现并没有出现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即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预先判断,对于这一段的听力反驳切入点不会是“阅读所给出的理论基础不成立”,也不会提供新的因果关系来解释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蔗蜍的大量繁殖。
我们大胆进行听力部分的预测,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阅读给出的方法不可行,即建造篱笆也不能够阻止蔗蜍移到篱笆外。(比如,蔗蜍可以不用等待成形之后再移走,可以很小的时候走,这个时候篱笆的间隙不够小,阻挡不住等等。)第二,阅读给出的方法有可能有其他严重后果,即建造篱笆会造成跟蔗蜍无关的其他结果。(比如,建造篱笆会让其他生物也出不去,影响生态平衡等等。)而这两种听力反驳方式完全能够在听力材料第一条的前两句听出来: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听力材料会说明“building a national fence is of no use”等同义句;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听力材料中不会说明建造篱笆没有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针对这一段进行反驳的听力材料:
First of all, a national fence probably won’t stop the spread of the toad. That’s because young toads and toad eggs are found in rivers and streams. No matter where the fence is located, at some point there will be rivers or steams flowing from one side to the other. These waterways will be able to carry the young toads and their eggs to the other side. Since it’s only necessary for a few young toads or eggs to get though the fence in order to establish population on the other side, the fence is unlikely to be effective.
不出所料,听力这一段的第一句直接说明了它反驳的重点在于“方法不可行”。也就是说,考生不需要再听取任何后果,只需要听懂不可行的原因即可。原因的关键词为since和because,所以考生只要注意听关键词后面的句子然后加以必要和适当的扩充就可以将听力材料补充完整。通过划线部分可以看出,听力材料对于不可行的原因有两条:第一是小蔗蜍和蔗蜍卵在河和小溪当中,第二条是一点小蔗蜍和蔗蜍卵就可以繁殖生长,使数量增多。只要听清楚这两句话,其他的内容即使没有完全记下来,我们也可以恢复听力材料的“全貌”——因为小蔗蜍和蔗蜍卵处于河流和小溪当中,所以它们没有办法被fence阻挡,因为它们可以顺着溪流游到篱笆的另一边;而只需要一点点的蔗蜍和蔗蜍卵就可以使蔗蜍的数量增加,所以只要游到另一边,蔗蜍数量还是无法控制。因此national fence没有作用。

红缘醉 2024-01-14 14:22:36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曾巩的老师是谁

在唐宋八大家中,若论资质最平庸、性格最踏实、学习最刻苦的人,那一定是曾巩。曾巩的名气远不如其他几位大家,但这才是一个普通人原本的模样。曾巩的老师是谁欧阳修。曾巩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老先生可是当时的文...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秋水伊人在眼前是什么意思

“秋水伊人在眼前”的意思是思念中的那个人就在眼前。
秋水伊人,汉语成语,拼音是qiū shuǐ yī rén,意思是指思念中的那个人。伊人的意思是那个人,多指女性。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见景思念的人。
示例:清·龚萼《雪鸿轩尺牍·答许葭村》:“登高望远,极目苍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循环定义

循环的意思:
1、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
2、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再转。
3、反复地连续地做某事。
出处:
1、《战国策·燕策二》:“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绣。”
2、《史记·高祖本纪论》:“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3、明张景《飞丸记·旅邸揣摩》:“寒暑兮往来相继,兴衰兮循环道理。”
4、巴金《秋》四十:“花谢花开,月圆月缺,都是循环无尽,这是很自然的事。”
循环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意思是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回。可以简要地将基本思想表述如下:世界是按照极其漫长的时间周期,即所谓的“生成的大年”,周而复始地永恒循回;这个周期因为过于漫长而实际上无法预测,但又不是完全确定的;在这个永恒循环的过程中,世上的一切,包括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一生中的每个细节,都已经并且将要无数次地按照完全相同的样子重现,绝不会有丝毫改变。

狗尾续貂的主人公是谁

“狗尾续貂”的主人公是晋朝的赵王司马伦。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司马伦(?-公元301年6月5日),字子彝,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弟。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司马伦初仕曹魏,封安乐亭侯。五等制建立后,封东安县子,授谏议大夫。西晋建立后,封琅琊郡王,授宣威将军。迁安北将军、镇守邺城,改封赵王。迁征西将军,镇守关中。刑赏不明,激发羌族和氐族反叛。入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狗尾续貂(拼音:gǒu wěi xù diāo)是一个成语,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封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
寓意:
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做一件事情,既然做了,就自始至终把它做好。不要在事情接近尾音之时,因为种种原因而写下败笔的结局部分,它会折损之前所有的努力,削减所累积的高度。

是什么数学符号

?不是数学符号。
?这个符号是表示疑问的标点符号。用于疑问、设问、反问句等句型的末尾。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语气。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用法:
1、选择问句中,选择项较短,选择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也可以在每个分句的末尾用问号。
3、对句子里某一词语有疑问,用问号表示。注:这种用法用得不多。
4、对生年、卒年不详或有疑问的,用问号表示。
5、疑问句构成的文章标题或小标题后面用问号。
6、一般疑问句用问号,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7、选择问句中,问号只用在句末,分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8、倒装问句中,问号放在句尾。主语和谓语之间用逗号隔开。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