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报考常见问题

英姿飒爽 中级职称
精选回答

据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上的公布的信息,由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自1992年开考以来,已成功组织了22次。截至2022年底,累计有515.6万人通过考试(考评结合)取得了资格证书,其中,初级348.3万人,中级153.5万人,高级13.8万人。那么,2022年全国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内容会有怎样的变化?考试模式如何改变?如何安排考试计划?针对这些问题,小编找来了会计职称名师,针对2022年全国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考问题进行详尽解析。

问:知识点需要记忆,或者背诵的,有什么样的小窍门让考生学习这样的知识呢?

答:这个记忆真的是一个苦工夫,不能说指望谁天生下来就是过目不忘。我觉得遇到这种状况的话,可以有这么几个方法吧,首先*9个像我们法律这块,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把握的,我们不是让你去死背这个法条,任何东西他政策背后都是有他的故事和原因的,你要想清楚,这个法条为什么这么出来,他的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你就觉得这个是常识,这是应该的,你就不会觉得这是让你背的一件事情。所以课上我们都会这样的去找到这个根本,其实不仅仅是法律,像会计也是如此,像会计的话,我们做会计分录,很多人在背会计分录,我觉得这个太可怕了,分录如果都靠背出来,那这个会计难了去了。其实会计他是教给你一个处理的思路,告诉你如果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你是用处理的思路之后,那分录是自然而然根据关系就能做出来的,所以绝对不是背出来的,你要背在借方,背在贷方,那就太难了。

第二个我觉得就是要做一些记忆的处理,比如说思维导图,这个也是现在比较火的,相当于发散,头脑风暴的那种感觉,就发散开来。就比如说一个点,那比如说我现在是*9章,像我们经济法*9章是讲的一个相当于法律基础性的知识,那我就至少知道我这*9章包括两块,*9个是明法的,*9个经济法的。先分这两块,然后知道两条插入了,然后比如说在明法部分,然后我就知道明法部分我讲了三块,有法律行为,有代理,有诉讼,有三块,这样的话又展开了,然后比如说其中讲到诉讼时效的话,那讲诉讼时效这块,那我这个诉讼的问题首先有诉讼时效的,有诉讼管辖的,有诉讼程序的,我分为三块,然后把这三块分开了,然后其中诉讼程序,然后我又展开,分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那审判程序又可以展开,就是一审二审再审,那你在注意,一审中我要把握要点有两个,二审我要把握的要点一个,再审当中把握一个,那立刻就很清楚了。那你发现其实最后展开之后,一章内容就是一张图,你脑袋里就像我刚刚叙述的那样,你把每个点往下展开,是展开的什么样的分杈,你都能说清楚。我想考试通过应该不难,其实他在无形中就是锻炼你大脑的一个东西,就是相当于你这个发散能力是在无形中锻炼出来的,而且他可以把这些零散的东西串成一串。你知道如果单个的,你是非常遗漏的,就像我们戴珍珠项链,他是一个一个的,你觉得特别麻烦,窝在一团,又容易掉,确实容易掉,但是你把串成一个串呢,戴到脖子上他还容易掉吗,不容易掉了。所以一点要串起来,就是这样的感觉。这是第二个方法,就是思维导图了。

第三个我觉得就是需要对比去记忆,因为你在学这种应试类的考试的时候,你会发现学着学着容易混,前面和后面看着越看越像,越看越像的时候到底他是像还是像,到底他的差别在哪,然后他们的相同点又在哪,只有你下意识去做这样的事情,你才能够把这个应试类的考试准备好。其实应试类考试出题老师他怎么出题,就是在找细微的差别,就在蒙你给你设陷井呢,如果你能想到这个陷井,你怎么可能不过呢。所以我觉得在不断的对比,那这个你可以做一些表格,或者说你不作表格,我自己在看到这块内容的时候,我下意识的去链接一下,想一想,前面在哪遇到过,当时都是怎么讲的,有这样的习惯就是蛮好的。

第四个也是我自己实践中比较受益的。我觉得就是用嘴去说,其实有些东西如果你光看一眼,好像是觉得自己是记住了,但是真的没有。但你如果开口说,就像我讲课,当你讲的一遍两遍三遍的时候,你说的时候,你毕竟要过脑子,都要想,你想就在脑子里留下痕迹了,那个就是相当于转一圈了。所以我觉得他的这个印象会深的很多,那我就建议学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比如说你今天听了我讲了一个关于法律行为的内容,然后今天回去吃完饭正好陪孩子,或者和老公,然后享受二人世界,二人世界反正看电视也是看,今天换一下主题,咱们就聊一下法律行为。总之就是开口,让自己有一个语言组织的过程。在组织语言的同时也就在记忆了,所以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参考的一些方法,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可以相应选择一下。

情不能旧还是会旧 2022-11-28 10:58:11

相关推荐

工程地质勘查专升本要求是什么

工程地质勘查专升本要求是什么专升本是中国专科学生升本科考试的简称,是国家认可专科层次学生升本科学校或者专业继续学习的考试制度。根据招收对象不同及社会认知,专升本考试可粗分为国家统招专升本和‘社会专升本’。所谓社...
展开详情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升本可报哪些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升本可报哪些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涉及热力发电、空调制冷、内燃机、新能源等方向。热力发电方向要求侧重掌握热力发电相关的知识技能,空调制冷方向要求侧重掌握空调、冷库相关的知识技能,内...
展开详情

在职学历提升有哪些方式

在职学历提升有哪些方式在职学历提升有远程教育、成人高考、、开放大学等4种成人高等教育方式,可报考高起本、高起专、专升本(本科第二学历)这三种学历层次,获得专科或本科文凭;也可以在获得专科毕业文凭后录取前具有至少...
展开详情

成人专升本考试科目有哪些

成人专升本考试科目有哪些成人专升本考试科目有哪些成人专升本自考考试科目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公共课考3~5门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三门课程为必考公共课,专业课考8~10门根据报...
展开详情

山东省专升本政策

山东省专升本政策山东省2021年专升本政策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报名条件变化,二是考试科目变化,三是报考专业变化:1,报名条件变化2020年起,依据学生高职(专科)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设置报名条件。...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于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于战国司马穰苴所著的《司马法·仁本》:“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释义为:所以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准备,必定危险。
成语典故:公元280年,西晋灭亡吴国后,晋武帝司马炎认为不会再发生大的战争,主张军队将领们不必再去从事军事活动,而让他们转业去管理政治、行政事务,并下令解散州、郡的部队。
但是,著名军事家杜预引用古代兵书《司马法》中的话,告诫晋武帝:“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不能以吴国的灭亡而高枕无忧。他作为军事统帅在与吴国作战结束后,立即还镇襄阳,坚守要地,交错屯兵,使所部戒备森严,“视无事如有事”一样,从而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安定形势。
杜预死后,晋军备废弛,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给内外敌人以可乘之机,不久天下大乱。

比喻两人想法一致的诗词

比喻两人想法一致的诗词: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
2、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代·王维《淇上别赵仙舟》
3、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代·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
6、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唐代·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项羽的意思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男,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项羽少时学书、剑皆无所成,然胸怀反秦大志。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随项梁起兵会稽(治今江苏苏州),响应陈胜、吴广起义。陈胜死后,又领导反秦武装主力,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秦将章邯击赵时,奉怀王之命,以次将随上将军宋义率军救赵,因宋义行至安阳后按兵不动,遂于帐中斩之,然后亲自领兵救巨鹿,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随后招降章邯,坑杀秦卒二十万,进军关中。时刘邦已先据咸阳,谋臣范增力劝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未能实现,与刘邦暂时达成和解,遂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掳掠货宝。公元前206年二月,分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田荣、陈余于齐、赵等地举兵反楚,刘邦乘机平定三秦,进逼西楚,楚汉之争随之爆发。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事的部首是一还是J

“事”的部首是一,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指治事、从事;引申义指事业、事情;职事;任职、侍奉等;还可指事例、成例。
出处:
1、《书·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
2、《诗·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3、《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造句:
1、今年就这样一事无成地过去了。
2、他对去泰山旅游一事犹豫不决。
3、老校长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无私地献给了教育事业。
4、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从事环保事业。
5、我们的事业远没有到日暮途穷的地步。
6、青年人要有干事业的雄心壮志。
7、有些老革命同志老当益壮,继续为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余热。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