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8《用奇谋孔明借箭》同步教案冀教版

留下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8《用奇谋孔明借箭》同步教案冀教版本文简介:用奇谋孔明借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提出疑问,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的基础上,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线索,练习复述这个故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8《用奇谋孔明借箭》同步教案冀教版本文内容:

用奇谋孔明借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照注释和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文言文词语的意思;联系课文内容,把握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课文人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提出疑问,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了解课文故事背景的基础上,了解“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文章的线索,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读故事,能对故事中的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在读书交流活动中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他们之间关系如何)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支箭

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三、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段。

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展示课件

(二)重点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联系全文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一边默读,一边勾划,一边批注。)

1.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课件展示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

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2.课件展示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课件展示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课件展示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

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

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明确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研究语段(课件展示)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手乱箭射之。”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6.“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待至日高雾散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明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

课件展示交流话题周瑜和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周瑜表面客气,设下圈套→步步相逼,话里藏刀→置人死地而后快。

诸葛亮表面糊涂,早已察觉→立下军令状,胸有成竹→置于死地而后生。

二、再读课文,品析人物。

1.出示讨论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讨论交流)

2.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展示课件

(1)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2)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3)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3.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练习复述课文。

4.讨论“用奇谋孔明借箭”,箭是借来的吗

5.课件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这首小诗精练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

三、课外延伸。

课件出示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选择周瑜、鲁肃、曹操三个人物中的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

岁月静好 2022-07-18 09:02:10

相关推荐

?怎么读 ?的拼音是什么

的拼音:huàn。的笔画共13画。的部首为文。的解释:《集韻》呼玩切,音喚。斕,文采。通作奐。...
展开详情

心情不好很累很无奈 压抑憋屈的心情说说

1、原来爱情的世界很大,大的可以装下各种委屈。原来爱情的世界很小,小到多个人就挤到窒息。2、我始终无法对你的安危视而不见,你一皱眉,心间想的再也不见即变为了,还是护你周全来得舒服。3、有些事必须要独自承受,又不...
展开详情

给老年长辈的生日祝福 老人生日祝福语简短

1、安逸静谧的晚年,一种休息,一种愉悦,一种至高的享受!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2、祝爸爸身体健康,天天开心,一生平安!3、爸爸生日快乐!敬爱的爸爸,祝愿您岁岁愉快,年年如意!4、奶奶,祝您年年有今日...
展开详情

00后心酸的说说: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

1、你要记住,只要有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就会发出光来,喜欢一个人也是一样,即便到最后不能在一起也没有关系,因为,你一定会喜欢,那个因为喜欢着他而发光的自己。2、我能感觉到你的心痛,你有你说不出的无奈,但是你做出...
展开详情

抬头望望天的伤感说说 心情不好抬头望望天的说说

1、去旅行吧,见的世面多了,你会发现原来在意的那些结根本算不了什么。2、怦然心动只是刹那惊艳,柴米油盐才是一辈子的生活方式。3、爱,是两个人间的彼此折磨4、那一天下着雨,是五月的雨,清清凉凉的,正如听到后,那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父凭子贵是什么意思

“父凭子贵”的意思是父亲因为儿子身份贵重而显得尊贵。这句话的意思和母以子贵基本一样,“母以子贵”是指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母以子贵”出自《公羊传·隐公元年》:“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译文:桓为什么尊贵呢,是因为他的母亲尊贵。母亲尊贵为什么孩子就尊贵呢?孩子因为母亲尊贵所以就尊贵,母亲因为孩子尊贵也就尊贵。
父以子贵和母以子贵的寓意就是说儿子因为奋斗身份发生了变化,连带着他的父母亲也受到了人们的尊重。

破天荒是指什么意思

破天荒,拼音是pò tiān huāng,意思是指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出自孙光宪《北梦琐言》第四卷:“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造句:
1、这两位王不见王的巨星,将在这次晚会上破天荒同台演出。
2、校长由女性担任,在本校校史上是破天荒的。
3、老母亲看得喜泪汪汪,破天荒喝了一杯酒。
4、小明读书一直都不专心,但是今天破天荒的认真起来。
5、他是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这次捐款,他竟破天荒地捐了10元钱。

曹全碑刻于哪个朝代

《曹全碑》刻于东汉,它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是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重要的历史资料,也是现存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其字结构匀整,用笔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风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汉隶中秀美风格的代表。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所以又名《曹景完碑》。《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题名33行,分5横列。书体为隶书,篆额久佚不存。全碑共1165字。碑高253厘米,横宽123厘米。此碑于明万历初在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传碑石在明代末年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现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有明拓本。

又是独体字吗

又是独体字。
又(拼音:yòu)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人的右手,本义即右手,也指方位之右。因“又”借用为副词,方位之右就用“右”表示。“又”主要用作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继续,也表示同时存在几种情况或性质。“又”还表示意思上更进一步,相当于“而且”。“又”还表示转折,相当于可是。“又”也表示两件互为矛盾的事情,一般叠用。此外“又”还有在叙说某个范围之外另有所补充的含义。
“又”是汉字部首之一,用“又”作意符的字一般与手有关,如:取、秉、及、受。有些简化字里的“又”,用来代替笔画多的偏旁,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如:劝、鸡、观、邓、轰。
引证解释:
一、表示重复或继续。
《诗经·小雅·巧言》:“乱之又生,君子信谗。”
二、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多重复使用)。
《国语·晋语一》:“既无老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
三、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墨子·非攻中》:“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四、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
《庄子·应帝王》:“始吾以夫子(指壶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矣。”
五、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我交出账目和余款一角又两铜元。”如:二又三分之一。
六、表示有矛盾的两件事情。
《西游记》第十四回:“你往那里去来?教我行又不敢行,动又不敢动,只管在此等你。”
七、表示轻微转折,相当于“却”。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杨素梅)好生不快,又不好说得出来。”
八、用在否定或反问句里,加强语气。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九、通“宥”。宽恕。
《礼记·王制》:“王三又,然后制刑。”
十、通“佑”。保佑。
《小屯殷虚文字乙编》:“我伐马方,帝受我又。”
十一、通“有”。
《易·系辞上》:“又以尚贤也。”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