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什么人?封爵又封王的原因是什么?

以后
精选回答

李文忠的母亲朱佛女是朱元璋的二姐,也是唯一给予幼年朱元璋温暖的女人。朱佛女心地善良,对朱元璋影响深远。朱佛女嫁给从盱眙搬来濠州的小地主李贞后,不忘娘家,对朱元璋格外疼爱,各种接济,甚至还资助他念了私塾。但是至正十年(1350年),濠州大旱,紧接着瘟疫四起。家乡父老十不存一,朱佛女病死,时值乱兵入境,李贞带着12岁的李文忠避难淮东。至正十二年(1352年),李贞和李文忠得知朱元璋在滁州郭子兴部,于是历经一个多月的讨饭生涯,前去投奔朱元璋。一路不是土匪就是乱兵,为了保命,锻炼出了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和从不放弃的胆气,这对后来的李文忠的征战沙场至关重要。

朱元璋很高兴地接纳了这个外甥,因为对朱佛女感恩的缘故,朱元璋对李文忠犹如亲生,把自己的外甥真心是当做儿子来养的。并且要李文忠随姓朱,改名朱文忠。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在很多史料上叫李文忠为朱文忠的原因。朱元璋不但手把手教习弓马骑射,还给他请了范祖乾、胡翰作为老师,把李文忠培养成才,这也造就李文忠不仅是朱元璋至亲中唯一有学识的人,也是所有开国将军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人至正十七年(1357年),著名的池州大战中,19岁的李文忠第一次震撼了所有人,他以舍人的身份,带领朱元璋的亲兵,对阵陈友谅麾下悍将邹普胜。结果一战成名,大败邹普胜,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县。转年,也就是1358年(至正十八年),朱文忠会同邓愈、胡大海由徽州进入浙江,从元朝军队手中夺得建德,升为亲军都指挥,镇守建德,收降苗帅杨完者的旧部三万多人。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张士诚派李伯升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朱文忠率朱亮祖等迅速救援,在离新城十里之处扎营。次日,大雾笼罩,天空昏暗,朱文忠召集诸将仰天发誓道:”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我不敢贪生而死于三军之后。”于是命徐大兴、汤克明等统率左军,严德、王德等统率右军,而自己亲率中军首当其冲。浓雾稍散,朱文忠横握长矛率领数十名精锐骑兵,从高处奔驰而下,冲往敌军中坚之中。浙江新城,李文忠仅有万余人马,却带头反冲锋,一战将张士诚的二十万兵马打得丢盔弃甲。戳破了张士诚的阴谋,避免了陈友谅和张士诚联手,两线夹击朱元璋。

1369 年(洪武二年)春天,李文忠以偏将军的身份跟随常遇春出塞,逼近上都,赶走元顺帝。常遇春死后,李文忠受命代替常遇春统率军队。洪武3年(1370年),李文忠接替死去的常遇春统领大军,作为徐达的左副将军,征讨北元大漠。朱元璋给李文忠的任务是“北进元帝国首都应昌,挑战元昭宗。”其实让一个副将军这么重的任务,是朱元璋多信任李文忠的实力么?其实不是,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李文忠其实是个掩护,牵制一下东路的元军,真正的战略意图是徐达西线。

然而让朱元璋瞠目结舌的是,李文忠不但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为精彩的一幕拉开了,李文忠用了十天时间强行军,突然出现在了应昌,结果攻下应昌,俘获元太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诸王公、将相官属数百人。元昭宗北逃,李文忠派精锐穷追至北庆州而返。经过兴州和红罗山,搂草打兔子,擒获江文清、杨思祖等,降伏5万4千余人。李文忠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打出野狐岭、攻克兴、端掉查干淖尔的元帝的行宫、强攻骆驼山、赶走沙布丁、逼降元上都。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个表面有种书生文弱的李文忠,打仗兼有徐达和常遇春的特点。他擅长在敌人立足未稳时,直接精准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其眼光之毒辣,动作之迅捷,让人叹为观止。此战解决了洪武3年以来,朱元璋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李文忠得胜回朝后,终于被列为开国功臣,封为曹国公。

1384年12月,曹国公李文忠患病不起。而且新年过后,李文忠的病情仍不见好转。1385年二月,朱元璋派遣皇太子朱标前去探视。朱元璋命淮安侯华云龙之子华中督理太医进行诊治。华云龙是安徽定远人,在龙湾之战中,华云龙跃马冲入陈友谅军队之中,痛击陈友谅军。洪武四年(1371年),华云龙巡边云州时,突袭北元平章僧家奴,败元朝诸将,致使北元军队不敢轻易冒犯,为明王朝初期的边境稳定作出了贡献。洪武七年(1374年),有人弹劾华云龙擅自居住在元朝丞相脱脱的府邸,还越级享用元朝宫中的物品,于是朝廷召回华云龙,华云龙在回京的途中去世。二月二十七日,朱元璋亲往曹国公府探望。甥舅叙旧于床前,李文忠病情似有好转。哪料,三天之后,李文忠突然病逝,享年四十六。消息传出,天下震悼。朱元璋悲痛异常,辍朝三日,亲自撰文派遣大臣致祭,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其后,又将李文忠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列第三,即徐达、常遇春之后。

留点小胡须 2023-09-15 14:32:10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曾巩的老师是谁

在唐宋八大家中,若论资质最平庸、性格最踏实、学习最刻苦的人,那一定是曾巩。曾巩的名气远不如其他几位大家,但这才是一个普通人原本的模样。曾巩的老师是谁欧阳修。曾巩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老先生可是当时的文...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七个字的对联

七个字的对联有:
1、上联:花柳新春莺燕舞。下联:风云盛世骏骐驰。
2、上联:人欢马叫丰收岁。下联:狮舞龙腾改革潮。
3、上联:人得春风牛得草。下联:国扬威力马扬蹄。
4、上联:水如碧玉山如黛。下联:人奋雄心马奋蹄。
5、上联:奔彼岸千帆竞渡。下联:越坦途万马扬鞭。
6、上联:奔腾骏马驰大道。下联:浩荡春风遍神州。
7、上联:伯乐明眸识好马。下联:良才妙手展宏图。
8、上联:伯乐选贤识骏骥。下联:英雄酬志效鲲鹏。
9、上联:一庭春色含生意。下联:几树梅花应早春。

关于咏雪的诗5首

关于咏雪的诗5首:
1、《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2、《春雪》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3、《雪》唐代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4、《夜雪》唐代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5、《赴京途中遇雪》孟浩然: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译文:
通往京城长安的路还很长,抬头看天,满眼苍茫。连续几日的阴天,积雪也铺满了山川。
大雁为了活着,在雪地里觅食却迷失了方向,一群乌鸦在田野里鸣叫不停。我发愁而茫然站立,四处也不见有人烟。

陡然和骤然的区别

“陡然”和“骤然”的区别是意思不同和出处不同。
一、意思不同:
“陡然”:形容猝不及防,令人感到意外。
“骤然”:来的很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发生了,没给任何准备。
二、出处不同:
“陡然”:
1、《剪灯馀话·江庙泥记》:“奴等蒲柳陋姿,丹铅弱质,偶得接见於光范,陡然忽动其柔情,莫或自持,是不可忍,故冒禁而相就,遂犯礼以私奔。”
2、《官场现形记》:“陶子尧不听则已,听了之时,陡然变色,便说:‘这夜叉婆不知同我那一世的对头!我走到那里,他跟到那里!’”
“骤然”:
1、《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汉时法度甚妙:但是举过某人孝廉,其人若果然有才有德,不拘资格,骤然升擢,连举主俱纪录受赏。”
2、《朱子语类》:“变则骤然而长,变是自无而有。”
“陡然”造句:
1、爬上最高的境界,你会陡然发现:那里的景色竟然是你司空见惯的。
2、夕阳似乎陡然从地平线上断裂了,无声无息地消失,对面山口上,只残留着一条血红。
3、穿过后门,陡然出现在我眼前的是:绿色的野草,绿色的榆槐。绿色的菜地,绿得让人赏心悦目。
“骤然”造句:
1、一场暴雨骤然降临,令人猝不及防。
2、平静的海面骤然掀起了风浪。
3、一场风雪过后,天气骤然变冷了。

明暗无辄的意思

“明暗无辄”的意思是忽明忽暗没有规律。是对事物的一种抽象的说法,表示看不出来有什么痕迹,有时候也表示现实生活无法改变很无奈的意思。无辄:无可奈何。
原句:生生灯火,明暗无辄,生生你我,离别无辄。 猝不及防,花开两朵。
译文:你与我之间的缘分就像灯火一般,总是在你明我暗之间错过,我面对着你的离别却无可奈何。时过境迁,你我再相逢之时,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