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是谁的计谋(空城计是谁的计谋赵云)

沉淀期待未来
精选回答

空城计是谁的计谋

张守圭接替战死的王君焕,正在修筑城墙,敌兵又突然来袭。城里没有任何守御的设备,大家惊慌失措。守圭说:“敌众我寡,又处在城池刚刚破坏之后,光用石头和弓箭是不对退敌的,应该用计谋。”他让将士们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饮酒奏乐,若无其事。敌人怀疑城中有备,只有退兵。齐祖铤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他的做法比张守圭又多一招:等贼兵以为人走城空,不设警备时,突然命士兵大声叫唤,更将贼兵搞得糊里糊涂,只得退兵。

空城计是谁的计谋 空城计司马懿看穿了诸葛亮的计谋吗

空城计,应该是两个聪明人合伙演的一出戏,诸葛亮一开始就知道司马懿能看穿,而且他就怕司马懿看不穿。而司马懿确实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望,真正看出了诸葛亮空城计的意图,于是撤兵了。

当时的情况是,司马懿大兵压境,诸葛亮仅有几千残兵,一座小城,无论如何是守不住的。

司马懿兵力占据绝对的优势,不管诸葛亮有没有伏兵,他都可以应对的比较轻松。比如派兵试探攻击,比如围而不攻,派兵查探周边,诸葛亮一个小城,就算有伏兵,城里能有多少,只要周围没有伏兵,诸葛亮就必输。

在战术上,如果纯以军队交战而言,诸葛亮没有翻盘的机会。但不论诸葛亮还是司马懿,都不是张飞、关羽那样仅仅的武将,他们都是能出将入相,拥有着长远战略眼光的人物。

所以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之所以会重新出山,其实就因为魏国没有人能应对他诸葛亮,换句话说,如果司马懿杀了诸葛亮,那么司马懿也难逃狡兔死走狗烹,飞鸟集良弓藏的结局。可以说诸葛亮的生死在一定程度上与司马懿是捆绑着的。诸葛亮明白这一点,他相信司马懿也应该明白这一点。

但司马懿肯定又不能在大军当前,众目睽睽之下,公然放走诸葛亮,那他就是在公然找死了。

所以诸葛亮需要给司马懿一个理由,一个司马懿说得过去放他离开的理由。于是诸葛亮摆出了空城计。

而司马懿果然很给力,一眼就看出了诸葛亮的意图,同时明白诸葛亮的存在对自己的重要性,自然就借坡下驴,放诸葛亮走了。

所以说,空城计是诸葛亮的计谋,他这个计谋其实不是为了骗过司马懿,而是要骗过其他人就行了。他最怕的其实是真正骗过了司马懿,司马懿真正进攻就完了。

不过司马懿果然也没有让诸葛亮失望,他也是足够的聪明人,所以两个聪明人合伙演了一出戏,给其他人看而已。

空城计到底是谁的计策?

空城计……曹操

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吕布和陈宫率一万多人从东缗(故城址在山东省金乡县东北)来打曹操。当时曹操驻军乘氏(故城址在山东省钜野县西南),部队都下乡收麦子去了(兵皆出取麦),留守的不到一千人。情急之下,曹操便让随军女眷都到城上短墙(陴)去站岗,所有的兵力也都用上(悉兵拒之)。吕布来了以后,看见曹军人数不多,墙上站着女人,屯西又有大堤,堤南“林木幽深”,便怀疑那里有埋伏。吕布就和部下说,曹操这个家伙很狡猾(曹操多谲),我们不要上当(勿入伏中),便向南后退十余里。等到第二天吕布再来时,曹操果然在堤内埋伏了军队,结果打得吕布落荒而逃,曹操“追至其营而还”。

真实三国历史空城计是谁?

真实三国历史空城计是是曹操。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有一次曹操的军队出城收麦子去了,突然吕布的军队杀了过来。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随军家属全部都弄到城墙上去站岗。

等吕布来到城楼下一看,满城都是莺歌燕舞,娇声嗲气。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个树林子,深不可测,吕布想曹操速来奸诈,这么重要的城池绝对不会弃之不顾,肯定是把兵都埋伏在外面的林子里了。想到这儿,吕布慌忙下令撤军,几万大军望风而逃,曹操也出了大名。

扩展资料:

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实者实之,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

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此事虽是小说家演义,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真的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空城计是谁的计谋 空城计是谁先使用的

1、叔詹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人,但空城计却在三国时期出名,当时魏蜀之战,司马懿夺取了街亭。

2、诸葛亮后来用了这一计对付司马懿,最终司马懿上套了。但这只是《三国演义》中的片段,这件事是杜撰出来的。这个故事中的重头戏,是诸葛亮手中没有兵没有将,面对司马懿的大军,是出了传唱千古的“空城计”。

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 2024-05-03 13:52:42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马致远元杂剧代表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文人代表,号东篱,常被称为马东篱,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作品风格典雅,语言精妙,他的作品在元代时期就很有名气,广受人们的喜爱。马致远的戏曲作品以神仙道化作品为主,故他有“马神仙”...
展开详情

李清照早期词风是什么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作品多为婉约风格,属于婉约派代表词人。她有“婉约之词宗”之称,开创了重要的词体“易安体”,该词体对词坛影响深远。李清照是文学史上有名的天才女作家,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