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翻开史书,盛唐之景观令人向往。
——题记
唐朝“贞观之治”的辉煌,让人敬仰回味;唐朝瓷器之精美,令人赞叹不已。但我认为,唐朝传续下来的精髓之盛,当属唐诗,它令千万文人雅士“竞折腰”。
雄浑之气度
唐诗如那黑夜中那颗最亮的星,它独特的魅力在于我们能够在字里行间能体会到,那时隔千年的诗人所处的社会和他们坚韧不拔的信念、永不言败的雄心。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或是像李白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雄心;抑或是像王昌龄一样拥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巨大决心。一首首短小精练的唐诗,流露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恢宏气度。如今的我们虽身处盛世,但又不得不去迎接更激烈的竞争。我们又何尝不像李白一样“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对未来满怀期待?又何尝不拥有着“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的决心?唐诗的字里行间里,我们可以看出唐诗的繁盛。
诗人的豪情壮志,在唐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山水之魅力
唐朝的大好河山令诗人们留连忘返,更令文豪们赞不绝口。瞧那王维所述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正如苏轼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么?看那“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不也发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惊叹么?或许我们并没去欣赏过如此壮景,唐诗的细腻与美妙令人陶醉。唐诗如画卷,如诗书,虽穿越千年,唐朝之山水,一览无余。
这是唐朝山水诗歌的魅力。
思乡之愁苦
“孝道”是中华千年不变的文化精髓,思亲报恩之情也在唐诗中尽情流露。正如《游子吟》中那永远也撩人心扉的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也有思乡之苦。正如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思乡情愫;也像王昌龄一样“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念友之心。我们更要有如高适一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宽广胸怀,充满自信向着未来的朝阳,迎风而跑。
唐诗是中华之经典。从儿时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到如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诲,皆给我启迪,伴我成长。不知不觉中,唐诗成了我的最爱。
涉过时间长河,流传千年;贯穿中华古今,家喻户晓。化作经典之瑰宝,唐朝之代表,没错,这就是我最爱的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