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疯子”所向往的世界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读书札记
海阔天空
2021-08-09 16:30:18
初中
读后感
施特洛夫回到家,发现斯特里克兰给布兰奇画的裸体画,气愤得想要亲手毁掉这份留于他心头的这份耻辱。但他却选择了放下:他带着对布兰奇的懊悔回到了阿姆斯特丹。临行前他一直告诉我斯特里克兰绝对是万中无一的绘画天才!
事后一个月,“我”再次遇到斯特里克兰,此时,他仍是那样的放荡,冷漠,麻木不仁,出言不逊。提起布兰奇的事,他便气得火冒三丈好像一切皆与他无关。这个男人不仅不需要爱,而且他也不懂什么是爱。在他眼中,女人和欲望是生活对他的一种禁锢,将他的灵魂禁锢在他狂热崇拜的艺术面前。
他甚至觉得女人就是祸害,他的内心充满了冷漠与无情,他不懂得别人的同情与可怜,招来的只有憎恨与厌恶。但这次,他却邀请我欣赏了他的所有画作。我顿时觉得我在和一个脱离了躯体的灵魂说话。
斯特里克兰的画的画风与其他的印象派不同,他的画技并不高超,人物的头似乎充满着讽刺的意味。当我真正醒悟他为什么会这样时他已经四十七岁了。
斯特里克兰后来离开了法国去了塔西提,在那里,他找到了他那片真正属于他的天堂。在那里,他度过了他人生最幸福的三年。在尼科尔斯和提蕾雅的帮助下,我终于将他那最后几年的生活碎片连接起来。
斯特里克兰在离开巴黎后去了马赛,在那只能仅仅依靠贫困人民的补给和刷颜料的工作维持生活。但最后得罪了当地的混混而不得不跟船来到了塔西提并在此定居。
在塔西提,斯特里克兰认识了提蕾雅,并且两人互相帮助。在提蕾雅的帮助下,斯特里克兰和艾塔成为了夫妻。两人在塔西提度过了愉快的生活。
但上帝并没有眷顾斯特里克兰,他得了非常严重的麻风病,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而是乐观地走向了天堂。
毛姆在小说中并没有从斯特里克兰最后的几年和死亡作为开头进行倒叙,而是写斯特里克兰死后他对艺术界的影响。不少人喜欢他那传奇式的故事,但他的儿子罗伯特·斯特里克兰却为了自己主教的身份将自己的父亲写成了以为细心体贴,事业有成,刻苦学习的父亲。正是这强烈的反差吸引了我继续向下读的决心。
同时,在人物的塑造方面,毛姆体现了他那世界级小说家的水平:他塑造了斯特里克兰这样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混蛋”,施特洛夫这样痴情而又倔强的男人。这些人的理念,梦想,人生观各不相同,却塑造了一位如传奇般的艺术家。充分体现对人性的赞美与怜悯。
每个人都有梦想,却又有多少人能像斯特里克兰这样的人去追逐属于自己的那个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