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乡引我成长
麦田守望者
2021-05-20 04:37:03
六年级
其他

开篇

自小,我就喜欢红色,对红旗之“红”,情有独衷。无论在兴国,还是遵义,红色文化对我的教化和熏陶,都让我受益匪浅,更令我感概万千。

启蒙篇

我的出生地兴国县,是中国苏区模范县、红军县、将军县和烈士县。这里,曾是“苏区楷模”;这里,将星闪耀;这里,革命烈士之多,居全国之首。

苏区时期,我那仅23万人口的家乡—兴国县,就有8万多人参军参战。几乎家家有人当红军,涌现出一幕又一幕,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的感人情景。他们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前赴后继,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兴国县,还是誉满中华的将军县。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了56位开国将军。每一位将军的背后,都有不同寻常的经历和传奇故事。他们为了中国革命,为了建立新中国,横刀立马,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红军长征时,数万兴国子弟斗志昂扬的加入长征队伍。参加长征的7个红军主力师,是从兴国出发的。其中仅在长征途中,就有12038名兴国子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真可谓,“万里长征路,里里兴国魂”。我那位年仅17岁就参加红军的太爷爷,就是在长征途中牺牲的,兴国烈士散葬陵园属名“邓长侑”的那块墓碑上,廖廖数语,只记载有参军年份,而具体牺牲时间及地点却不详。让我的众多亲人,内心一直隐隐作痛。

如今的兴国县,交通便利,高楼林立,山清水秀,安定祥和。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重视老区建设。京九铁路在兴国拐个弯,昌吉赣客车再次绕道兴国等事关兴国民生的大事件,体现了党对老区的亲切关怀。

引领篇

遵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35年,事关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使遵义被称为“转折之城、会议之都”。这里,民风淳朴,宜居宜游;红旗飘飘下的红色文化,早已成为大家的精神食粮;这里,早已经成为引领全国的红色圣地,令无数国人心驰神往。

成长篇

我生在兴国,长在遵义,在遵义上学,在遵义生活。遵义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的家。兴国是长征的起点,遵义是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兴国“红”与遵义“红”,一脉相承,两相呼应,为我的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当我驻立在兴国烈士散葬陵园,耳畔响起《十送红军》的旋律,我突然发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生命又是如此的顽强,先辈们用鲜血浇灌的信仰之树,已经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那17岁参加革命的太爷爷,并没有传递出任何轰轰烈烈的家训,但邓氏后人以您为荣,以您为指路灯。安息吧!太爷爷,我一定会在你的指引下,让生命焕发光彩。

当我来到遵义会议会址,望着那栋不起眼的两层小楼,看着那张油漆班驳的木桌,四边围着的一圈靠椅,常会幻想当时的情景。这里是现代中国的起航点。

每次往返在两个家乡之间,我都会无比的激动,他们让我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她们”的指引下我学会了担起小学生的责任,好好学习,让红色文化的魅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