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恩中成长(49)
笑看红尘
2022-01-06 01:56:35
高中
议论文

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感恩无疑是一种最为美丽的品德,但它却慢慢地被现在的人所淡忘。于是感恩似乎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东西。感恩之心,似在我们手中丢失。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一本书中,我再次被感恩的心所感动,也发现一些问题。这本书叫《基督山伯爵》。《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的代表作,其中刻画了一个恩仇分明、正直坚强的主人公——基督山伯爵。埃德蒙·唐泰斯原是一个生活幸福的船长,却被恶人陷害。他被关到牢里。狱中的唐泰斯在法里亚神甫的帮助下,成功越狱,还获得了基督山岛的巨额财宝。该是复仇的时候了,可在复仇之前,唐泰斯却先选择了感恩,这是最让我感动的细节。

昔日的船主莫雷尔有恩于他,唐泰斯出狱后隐姓埋名,化身基督山伯爵,将这位濒临破产的好人从绝路上救了回来,以后又始终照顾他的儿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岛的宝窟送给他们。旧时的邻居卡德鲁斯一开始良心未泯,对唐泰斯的老父有所照顾,后来因贪得无厌而谋财害命,所以基督山对他报恩于前,惩罚于后,赏罚极为分明。我相信,如果大仲马仅仅叙写唐泰斯复仇的故事,那《基督山伯爵》就不会获得如此巨大的反响了。那样的伯爵便少了几分人情味,俨然一个复仇的“堕落天使”而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了。由此我们可以见出感恩的奇特力量。如果复仇是黑暗的化身,那感恩则无疑是光明的象征。感恩代表了人世间温暖的情感,让人产生了一种信赖感、安全感。感恩所带来的,是感动,是温暖,是浓浓的人情味。

《基督山伯爵》又叫《基督山恩仇记》,就是那一个“恩”字,多少给这本略显残酷的小说带来几分人情味。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墨子》以来,延续千年的感恩之心一刻也没有停止搏动。华容道上,关云长义释曹孟德,这是在报答赏识之恩;易水岸旁,荆轲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在报答知遇之恩;西湖断桥边,白素贞幻化人形,以身相许,这是在报答救命之恩;郭巨埋儿、老莱娱亲,尽管被鲁迅先生批作“拿恶心当有趣”,却是体现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感恩随中华文明流传了几千年,早已具有了更高层的意义。

说我们“在感恩中成长”,确实不假,从小学思想品德课开始,我们就接受了所谓“感恩教育”。可结果着实令人失望,“90后”被评作自私、傲慢、冷漠的一代,哪里懂得什么感恩?作为一个“90后”,我却有不同的见解。诚然,我并不否认感恩之心的日益缺失,也不想批驳什么对“90后”的偏见。如今的我们,不懂得感恩,其原因恐怕不能只归结于我们自身。甚至可以说,感恩之心的日益缺失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种所谓的“候群症”。至于症结所在,是否特定时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改变,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我想说的是,面对全球化,面对21世纪,我们确实不能忽视感恩的作用。我也希望,以后再写到关于“感恩”的作文时,我们想到的不再仅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老皇历。在感恩中成长,我想到了这些,写下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