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捧一本書
酒醉山茶花
2022-01-01 17:46:19
五年级
散文

我手捧一本书,在斜阳四泻的夜晚,和着天地相连处绯红的霞,缩在四方的小榻上静嗅秀他人的墨香。

我手捧一本书,阅尽历史的变迁和山河的浮沉,从文字中寻找过去的时间。不论是炎帝与蚩尤的世纪大战,还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揭竿起义,还是因不周山被撞倒而成空缺的天空,因战争而消失殆迹的阿房宫,都存在于这里。前人用丰富的笔墨为我们重构了他们的故事,寓磅礴大气,寄民生疾苦,托朝代更替,既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劝告。也是“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的自我反省。细阅手捧的这一本书,伸手拉住时光流逝的绳索。

我手捧一本书,接住先贤们从眼角滑落的一滴泪,一滴包含深情的泪,这泪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射出无数人的身影。拎影出一个又一个摄人心魂的动情故事。昔日屈原为国投身于波涛汹涌的汩罗江,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那他留下了一滴爱国之泪。当日在几案前,易安提笔写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断肠句,在那她留下了南渡亡夫的相思泪;“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木兰,在漫天的黄沙与撕心裂肺的喊叫中,留下沉甸甸的忠孝之泪。无数的泪滴打湿了宣纸,又有无数的难日将他们熬干,有多少人紧握着这滴泪,将它如入磨中,研磨成亘古不变的文字。又留多少人于踉跄中无意将泪洒入干涸的枯塘,只能无限怀念。拿紧我手中的这本书,轻嗅泪中的苦乐酸甜。

我手捧一本书,从跳跃的文字中感受生活的温度。清平或富裕,平淡或精彩,生活的种种都在作者的笔下淌出,仅有年少富裕安逸但无奈家道中落。最后只能“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才可以将社会经历与人生感悟进入一本厚厚的《石头记》。生活的温度让水做的黛玉成了冰。也让宝玉肉做成的心镀上铁,贾府的没落让人心哀,但它曾经的辉煌却在《石头记》中永远存在。生活的温度不仅只有一种,他可是春风拂面,让杨绛先生的“仨儿”绽于初年;它也可似夏日炎炎,让鲁迅先生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变得迫切难捺;还可似七月流炎,是翠翠的边城生活平淡自然;更可似雪覆平原,让本孤身一人的福贵,变成“活着也难”。再次翻开我手里的这本书,它已不再轻薄,而是沉甸,用心持稳这本书,仔细感受生活传来的温度。

从斜射夕阳到星辰明亮,我都静卧于这小方小榻,陪伴我的是那一杯淡无滋味的白开水以及不忍合上的“书简”,这一瞬间,好似读懂了什么叫“手不释卷”。正如孟子所言,“人之初,性本恶”,学习才可使人变为更优秀的人。唯有书籍的文字可让这疮痍满目的人间展现出“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晴光潋滟。

我只是手捧一本书,但却触到了墨汁中千年的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