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诸用明书读后感范文
沉默的熊
2023-06-14 06:00:51
其它
其它

诸用明是阳明先生妻子的弟弟,这位妻弟一生好学,有才华,但是他并没有追求功名利禄。在他一生当中,秉持着“为善最乐”四个字。尤其是在他的两个儿子都学日有成,登贤荐秀,别人们都非常赞叹的时候,他也没有动心。那个时候乡人们都说:“此亦为善最乐之效矣!”此亦为善最乐之效,这句话我理解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你诸老先生一生以为善最乐,您看善有善报,自然地得到了这样的效应。另一层的意思是说呢,您一生为善最乐,当儿子都考取功名以后,你也是更加的欢喜了吧?

特别是在第二点上,我们也能够感同身受,咱们作为父母,当然有儿女能够成才,特别是有功成名就的时候,一定会非常的满意。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诸用明先生笑曰,笑着说:“为善之乐,大行不加,穷舍不损,岂顾于得失荣辱之间而论之?”对这句话,我也是这样理解的,为善之乐,心上的这个乐啊,不需要外面的任何的东西为它增加一分或者减少一分。荣华富贵增加不了,身居陋室也减少不了。身外的荣辱得丧又怎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呢?

这样的一段文字和诸用明先生的介绍,都在下面的注释当中更加的详细。大家可以从中去更多的了解和理解。读到这儿还没有进入正文的时候,我已经为之非常的感动,更加的明确,人这一生,到底是来求什么的?教育子女该教什么?真正成就子孙后代的,那个要点在哪里呢?同样我们作为老板、企业家,我们真正的利益员工成就他人,我们能给予人家最宝贵的难道是金钱或者是一官半职吗?这些都不是,那么我们该怎么来理解呢?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正文,5.1先生对妻弟说,收到你的来信,从信中完全能够看出,你近来学问功夫又长进了,我很是高兴。先生高兴在哪里呢?意思是认可妻弟啊,他为道日增的功夫,作为“君子惟患学业之不修,科第迟速,所不论也。”这句话就像我们前面所学过的,作为君子不患妨功,惟患夺志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这正如孔老夫子所说的是一样的道理。在第一段的字里行间呢,我们或许都能够感受到,妻弟与先生在请教关于科举及第的探讨。先生对此大而化之,说我对贤弟的期望不在于此。若你也能够考上了,告我一声就行了。对这个科举登第,就这样淡淡的说了一句,以此了之。

接下来我们看5.2当中,先生再一次肯定自己的态度,讲到说去年,诸贤侄,各位侄儿,去参加科举考试。假如他们真的考上了,岂不麻烦了吗?必误了他们一生的前途。对此我们一定会感觉到吃惊,我们的子女从小入学后,就开始考啊考,都寄予百分之百的`心力,渴望他们考中得奖。

可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认为考上了那就会耽误终身呢?我们接下来看原文中所说的“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意思是说,凡是天资优秀的年轻人,一定要让他们韬光养晦,收敛自己的光芒,不要轻易发散。天都是顺应着自然而然的规律闭合翕聚的。何况人乎?

我们再看下一句“花之千叶者无实 ,为其华美太发露耳 。”意思又在说,一棵树上花开的太多了,太茂盛了,反而结不出果子来,是因为营养全都在花上。开的繁多,美丽上面了,生发显露的太过度的缘故了。所以呢,不能够结果。以此我们可以对照,我们关于做人也是这样,下了一点功夫,有一点成绩,就赶紧发露出去,一点精神头还没有转化成能量的时候,就已经耗尽了,便成为轻浮的人,单薄的人。哪里还谈得上涵养,什么厚积呢?当然这样的人,是无法承载重任的,我们如果这样做,就可惜了大有作为的年轻人。所以有句话说:少年得志大不幸。

在最后一段,先生讲到了自己,在背景简介当中啊,有一句话,先生说:“先生立教皆经实践,故所言恳笃若此。”这句话我也想到,五百年后的今天,先生的话,为拯救人心的宝训,这正是实践出真知。真理是经得住时间、空间、历史长河的检验的,他自己不求高官,不想厚禄。在他四十岁已经悟道的时候,对自己的妻弟,依然谦卑中肯,说自己吾学未成啊!岁月不待人啊!再过几年精力衰退了,还想有所成就,或者是能够去勉励你们的话,那是难以为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