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石窟作文(精选15篇)
倾听幸福
2024-06-27 04:51:47
五年级
其它

游龙门石窟作文(1)

前些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河南,虽然那里没有北京、上海的都市繁华,但是我被那里古老的文化气息深深地迷住了。

我们游历了好几个古迹,开封的开封府,清明上河园。

登封的少林寺,洛阳的白马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洛阳的龙门石窟。

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慢慢进入了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共有2300多座窟龛,其中最大的佛高17米,最小的佛才两厘米,全世界仅中国有。我最喜欢其中的“万佛洞”和“奉先寺”。

先说说万佛洞吧!在万佛洞里,你猜有多少佛?一万五千零一尊佛像,那些高不盈寸的小佛密密麻麻却又整齐地雕刻在南北两侧的墙壁上,生动细致,栩栩如生。在万佛洞中间,还有一尊主佛,就是阿弥陀佛,安详地端坐在莲花座上。望着眼前这些巧夺天工的宏伟巨制,我不禁惊叹起来!

和万佛洞的小佛比起来,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算得上巨佛了。它身高17米,头高4米,耳朵儿1。9米。哈!光耳朵就比我高很多呢!这尊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双眉弯如新月,一双秀目微微注视下方。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吧露出祥和的笑意。因为形态圆满、安详、温存,所以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看完龙门石窟,我觉得古代的能工巧匠真是太有智慧了,恐怕有些能力连现代人也望尘莫及吧。


游龙门石窟作文(2)

洛阳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历史悠久。不必说东汉时期美丽的白马寺,不必说古老而庄重的关林庙,就是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也让我流连忘返,久久回味。难怪白居易说:“洛阳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这个暑假,妈妈就带我来到了龙门石窟。走进龙门石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门洞,像螃蟹窝又能像蜂巢一般。我觉得很奇怪:洞里都有什么呢?走上台阶仔细瞧,里面原来是一尊尊的佛像呀!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宾阳三洞。这个是由三尊大佛构成的。那三尊大佛有的眯缝着眼睛,有的用庄严的目光打量着人们,煞是壮观!

接着,我们来到了万佛洞。洞里有一万五千多尊小佛。最小的连两厘米都不到。

我们沿着伊河继续向前,来到了奉先寺著名的卢舍那大佛就住在那。它身高17。4米,就连它的耳朵都比我高,有1。9米。听说建这座佛像的时候是照着女皇武则天的样子做的,这座石窟用了25年才建成的。这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呀!

我看着卢舍那大佛坐在莲花宝座上,它仿佛在观望着对面的白园,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


游龙门石窟作文(3)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市区南侧,它和云冈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列为中国四大石窟。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洛阳龙门石窟游玩。一入景区,“龙门”两个大字展现在眼前。龙门石窟有石刻佛像十一万余座,所以,继续往里走,看到了是一些小型但雕刻精美的石窟,但有一些却被盗猎分子偷盗走了。继续,映入眼帘的是宾阳三洞。三尊巨大的佛像端坐在洞内,他们衣裙飘飘,看起来那么慈祥、端庄,像是在迎接四方宾朋的到来。

我们来到了万佛洞,这里就像一个佛像的世界,高的佛像有7.8米高,而最小的佛像只有2厘米高!看都看不清楚。这些佛像形态各异,有的端坐沉思,有的神态威严。洞里面一共有一万五千多个佛像呢。真不知道在技术落后的古代,能工巧匠们是怎样在这峭壁上造就这不平凡的奇迹的。这一座座,一排排排列有序的佛像,像是在无言地诉说着这段传奇般的历史故事。

继续往里,来到奉先寺,看到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一尊佛,登上石阶,看清了这尊佛的真正容貌。一尊大佛被雕刻在中间,两边各有几尊人物,有天王、阿难、力士等。经过向导的讲解,得知:这尊大佛名叫卢舍那大佛,她是龙门石窟近十一万造像中,体型最大、形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佛教艺术特色的雕像。她通高17.14米,光耳垂就有1.9米呢!看到这尊大佛,我的心中不免出现这样一组情景:一位位刻师爬上峭壁,由于大佛头部太高,所以经常有刻师坠下山崖之事。他们终于在唐高宗上元二年除夕之前雕刻完成了,但是,也摔死了许多雕刻师。所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几座雕刻品是用血和汗换来的。

龙门石窟游完了,但那一尊尊石像却留在了我心中。为古人精湛的石刻技艺,深刻的艺术造诣而折服。


游龙门石窟作文(4)

今天已经是我们游玩的第五天了,我们来到河南,去了名扬中外的五A级的旅游景点——龙门石窟。

我们请了位导游,买了票,便出发了。我们先来到了一个叫不出名字的洞,那儿有高高的石壁,石壁上有数不胜数的小洞,每个洞里都是些观音、如来等神仙的雕像,可惜的是这些佛像大多都是没头的,只有身体,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导游地介绍,我们才明白。外国人侵略我们中国时,佛像被他们发现了,就用石头敲走了佛像的脑袋,可是为什么要敲走头呢?原来佛像中最宝贵的就是头部了,这样敲下来,一定可以卖很多钱。欣赏到这里,我觉得外国侵略者真可恶,也为没有面容的佛像而感到惋惜。

接下来,我们继续前进,不一会儿就到了万佛洞,为什么叫万佛洞呢?因为万佛洞的墙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全都是拇指大的小佛,有一万多个呢,非常壮观!

经过万佛洞,我们到了龙门石窟的最大的窟,中间有个如来佛祖的石像,这个石像是最完整的,也许是侵略者无法敲到的缘故吧!无论怎么看,他都微笑着看着你,让我们在这远离家乡的客地又多了一种亲切感。这尊佛像很高,约有十层楼的高度,一个1米80的人也比不过这佛像的耳朵,他的耳朵竟有两米高,让我们不由自主感到雕刻佛像时的艰辛。

继而,我们去看一个观音,这个观音右手拿瓶子,左手拿杨柳,只不过杨柳向后甩,十分悠闲,所以命名为下班的观音。这个观音和别的一样,是没头的,可想而知,有头的下班观音是多么的生动,据说他的头保存在外国的博物馆里,我们中国人没能把他接回国,因此我觉得非常遗憾!

我们还去了莲花洞等石窟,龙门石窟真是名不虚传,不愧是五A级的旅游景点啊!


游龙门石窟作文(5)

龙门石窟位于历史悠久的洛阳,相传从南北朝时就开始建造,一直流传至今,被称为“天下最美石窟”。

龙门石窟的美,在于雕像栩栩如生。随着导游的介绍,我们仿佛看到了众多的雕像、石窟。在400年的时间中,建造了大大小小2300多的洞窟,10万多尊雕像。顺着人流前进,大家果然发现了数以万计的雕像。其中最大的有17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但无不雕刻地惟妙惟肖,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到对神灵的敬畏,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些雕像不但栩栩如生,而且神态各异。

我们爬上一层又一层的台阶,洞窟中的神像有的怒目圆睁,好象在威吓想要破坏佛像的人;有的微微一笑,好像在欢迎宾客的到来;有的手指前方,好像在指引迷茫的路人;有的端坐台上,双目紧闭,似乎在思索看到的一切……这些佛像在工匠的手下变得活灵活现,拥有生命。

在龙门石窟内,无论哪个洞窟都有精美的装饰,特别是在人流如潮、水泄不通的千佛洞内:美丽的莲花宝座,耀眼的光环,散落一地的花瓣,精美的波纹,完美地交织在这座洞窟里,互相辉映,相互衬托,溶入了一个安宁、祥和的世界,虽然只是石刻却让我感受到了一丝精致、优雅的气息。

龙门石窟,还因它的景色闻名,从山顶向下俯视,一片片金黄的花儿展示着自己的魅力,漫山遍野的绿色抒发着内心的美丽。

走在山下,仰望这遍布全山的洞窟,我看到了工匠们没日没夜的开凿,耗费毕生心血的调刻,听见了用锤子敲打岩石的“叮叮”声,这一个个的石窟简直就是一本美丽,巨大的书呀!


游龙门石窟作文(6)

在元旦节放假之际,我和爸爸、姑姑、姑父和爷爷一起去了洛阳的龙门石窟。

它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我和爸爸买了门票,随着人流走进了带着神秘色彩的龙门石窟。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我们进入了龙门石窟后,顺着指示牌的方向前进,我们参观了一个又一个的洞窟,赞叹之声一声比一声大,我们领略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也领略了古人的心灵手巧,古人实在是太伟大了!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整个龙门石窟最大的石佛——卢舍那大佛。这尊大佛神态安详,凝视着前方,好像在欣赏着清澈见底的伊河的美丽。平静的伊河就在这尊石佛的前方。

我们不知不觉走到了河东,站在伊河东面,望着西面的像马蜂窝一样的大大小小的石窟,我的心十分震颤,古人都能把这么大的一个石窟修好,我们平时在学习上也要多下功夫,只有多下功夫了,我们才会有所成就。


游龙门石窟作文(7)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步入石窟,我便被旁边的小佛像吸引了,再往前走上几步,一个巍峨高大的佛像印入我的眼帘。这就是卢舍那佛像。听导游说:卢舍那佛像是按照《武后行从图》中武则天的原型造的。它的神态严肃、威严,与两则的力士婀娜多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是难以想象。古代人是如何爬到这么高的地方,给它雕刻、上色的。这甚至让我怀疑:是不是神仙上凡画的。

再向西走几步,上方水池出现了。它就是禹王池。池中鱼儿快乐地游着,清泉翻涌。禹王池东雕有一只蛤蟆,称“蛤蟆嘴”!从蛤蟆嘴中“吐”出的,便是泉水了。这泉水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一年四季水温都保持在25-26摄氏度之间。更奇特的是,禹玉池是立有一柱石笋,这石笋的材质不同于龙门山的岩石。据说是大禹治水时劈开龙门山所有的工具。事后,便放在这儿。人们为了记住大禹,就在石笋旁修建了这个池子。

参观完龙门石窟,我有了两个感触,一个是惋惜,一个是震撼。惋惜的是70%的雕像遭到了破坏;震撼的是在那个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古人竟能用那双手造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精品。尤其是卢舍那佛像。给予人视觉和心灵上极大的震撼!

龙门石窟,古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游龙门石窟作文(8)

暑假期间,阿姨带我们几个小朋友一起去游览著名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的城郊。经过一座高大的城门楼,就看见了巍峨的龙门山。放眼望去,只见山上布满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洞窟,洞窟里雕刻着各种各样的佛像。这就是著名的龙门石窟。我们仔细观察着一个又一个的洞窟,情不自禁的为古代神奇的雕刻艺术而惊叹!每个佛像的形态各不相同。有的盘腿坐着,眉头紧锁,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问题似的;有的站着,双手交叉在胸前,好象在祈祷着什么;有的站得笔直笔直的,手里拿着净玉瓶,好似要把瓶子里的圣水洒向人间。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窟中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总高17.14米,大约有五层楼那么高,头有4米高,光耳朵就有1.9米长。据佛经说,卢舍那就是光明普照的意思。这尊佛像,嘴角微翘,露出亲切的微笑;头部稍低,似乎在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宛若一位智慧而慈祥的老人,令人敬而不惧。在莲花洞里,我还发现了一个很小的佛像,大约只有两厘米高,我一只手就可以把它严严实实的遮挡住,真有意思。听阿姨说:“龙门石窟南北长一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它经北魏、北周、北齐,隋唐等六个朝代,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富有才华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设计艺术家,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着简单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佛像,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作为炎黄的子孙,我们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大佛身上的颜色已经脱落了,而百分之七十的佛像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和盗卖,至今还有许多佛像还在国外的博物馆里收藏着,真让人惋惜!


游龙门石窟作文(9)

“ 十一”长假,我和爸妈到洛阳市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龙门石窟。

一进山门就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大河,河两边各有一座陡峭的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对着河的那面却是寸草不生的悬崖峭壁。就在这悬崖峭壁上,有成千上万大小不一的石窟,大的石窟里的石雕佛像隐约可见。

走近一看,原来每个石窟的正面都有一尊石雕佛像,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石雕小佛,不论是大佛还是小佛。五官都刻得栩栩如生。最有名的是“万佛洞”和“三王洞”。万佛洞的中间是慈眉善目的弥勒佛,他有丰满圆润的脸部轮廓、垂肩的双耳、宽厚的双肩。佛顶是一朵盛开的莲花,雕刻莲花的那部分石头竟然是天然的红色,真是奇迹,南北两壁雕刻了一万五千多尊高约4厘米的小佛,他们的表情各异,刻得惟妙惟肖,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佛祖弘扬佛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

“三王洞”中间的菩萨雕像高17.5米,是龙门石窟最高的石雕,传说是武则天想当皇帝,让人们照着她的样子雕刻的,菩萨眉毛弯弯,两眼含笑俯视,让人觉得很和蔼可亲。在它两边,各有一座咱们常见的观音菩萨。

龙门石窟建于隋唐时代,石佛大的17.5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他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代表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可惜因为人们的无知,石窟破坏严重,是世界文化的一大损失。


游龙门石窟作文(10)

暑假的一天,我们一家到河南的龙门石窟去玩。

经过长途的旅程,终于到达了我久已向往的旅游胜地。龙门石窟风景优美,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石窟门前人山人海。只见一尊高大的佛祖盘坐在洞里,栩栩如生,它双手捧着几个小石头人,好像神仙与人在对话。山上云雾迷漫,一位位仙人在云雾中约隐约现,我们仿佛到了天界。

来到伊河边,用石头做成的观音雕像,站立在七色彩莲上,左手垂下来,右手持着净化瓶,瓶里插着一根柳条,白色的纱衣迎风飘扬,嘴角向上微微一翘,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是那么温柔慈祥!山上的小洞里有许多和尚雕像,有的和尚在坐禅,有的和尚在讲经书,有的和尚在比武,还有的和尚拿着利剑挥舞……

河面上波光粼粼,河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河水清澈见底,河水两边的杨柳在微风的吹拂下给旅客们带来一丝凉意,碧绿的河水随风荡漾,如一匹匹柔软的绸缎。

龙门石窟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游龙门石窟作文(11)

游龙门石窟

今年暑假西安之行,我游览了很多地方,让我啧啧称赞的是洛阳的龙门石窟。

那石窟,大的有一幢四层楼的房子那么大,小的却只能容得下一只刚出生几个月的小狗;有的洞口十分规则,有的'不知是什么形状;有的洞口小,里面大,有的却恰恰相反……一尊尊佛像也不相同:有些颇有动感;有些端庄坐立;有些仪表华丽;有些穿着朴素;有些身材魁梧;有些小巧玲珑……龙门石窟规模庞大、雕刻精细,不愧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其中的万佛洞让我难以忘记。当我们走到万佛洞跟前时,才明白为什么叫万佛洞了。正面看去,一尊菩萨端坐在双层莲花宝座上,菩萨身边各有两尊佛像;后面有许多坐在莲花上的小佛,他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千姿百态,神情各异。更让人惊叹的是,万佛洞的南北两壁刻有密密麻麻的小佛像,他们只有几厘米这么高,整整齐齐地坐在莲花上,共有一万五千尊,实在壮观!洞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头向右倾斜,身体呈“S”形曲线,左手提净瓶,右手持拂柳,优美端庄,姿势婀娜,栩栩如生。

领略了万佛洞的精美绝伦,我又去体会了奉先寺的壮观。

走着走着,猛然抬头一看,一尊巨大的佛像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尊佛像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尊,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极长,有1.9米,我的身长还没他耳朵高呢!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有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一双眼睛微微凝视远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这尊巨大的佛像身旁还有四尊佛,其中有两尊极为精致,身上配戴的珠宝、头上戴的王冠都雕刻得非常清楚,非常精美,我看了,竟觉得像神仙从天上降临到了我身边呢!

当我们走到了远处作文人网 ,再回头向龙门石窟望去时,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蜂窝,磅礴的气势震撼着每一个游览过的人。


游龙门石窟作文(12)

龙门石窟是河南洛阳的一个主景点。在路上,我听导游说从下往上一共有三千多级台阶。我没有去仔细数每一级台阶,但是当我走完之后我的腿就像树干一样动弹不得,所以我能感觉出来这一定不是吹牛的。那里的台阶断断续续,几乎每一部分都像一座高山,中间高两边低。

走出购票口,迎面而来的就是一棵棵高大的柳树,那些柳条我只要伸手即可摸到。提起柳树,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而且这条路非常的宽敞,人人一走进去就心旷神怡。它不像那些商业街,人多拥挤且热。这样的一道美丽风景使我的旅行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继续往前走,我们就到了检票口。这趟旅行算是真正的开始了。刚进去的时候,我感觉只是环境更好一些罢了。直到我们到达刻有“龙门”两字的石门后,我看到了一片湖,湖水如野马般向前跑去。在湖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船,船上的人用手轻轻抚摸着湖水。在我的右手边有很多很多的石窟,每个石窟的大小不一,但每个石窟里都有石像。遗憾的是有的石像被别人偷了!所以我看到的是有的没有头,有的半个身体没有了,有的'全部都空了。

一些游客总是有手摸那些石像,那些石像被摸的像水一样的光滑,几乎感觉不到一点摩擦。有的石像甚至都凹进去了,所以现在都有栏杆围起来。我走上了台阶,看见了不同形状的的石窟,还有一些小石像,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不久,我来到了一座巨大的石像面前。在石像的对面有一个广场,那里有很多人在拍照。虽然现在已经非常的高了,但是我依然大胆的往前走。我之所以这么勇敢的往前走,是因为台阶边有栏杆。那栏杆对于我来说像墙一样,密不透风。这时候我面前出现了两条路,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选择了往下走。当我走下来的时候,我已经气喘吁吁了,但是我看见别人依然健步如飞!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没有继续往前走。抬头看见天已经黑了。我也没有向那条桥梁走过去,就原路返回,没能看完真可惜啊!

龙门石窟拥有佛像十万余尊,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经过时间的洗礼仍然熠熠生辉。这样了不起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游龙门石窟作文(13)

来洛阳不可不去龙门石窟,这就是我今天的目的地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

走进大门就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河,原来是将龙门分为东山和西山的伊河。沿着路往前走,就看到无数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石窟,里面雕刻着一尊尊形态各异的佛像。这时,我看到高约6米的石洞,里面的有一大尊佛。只见这座大佛,盘坐在莲花中,面带微笑,手里拿着一串佛珠,眼睛低垂,真是栩栩如生。再往前走,又看到一个更大更高的石窟,原来是高17米的卢舍那大佛,高17米多,光耳朵就长达1。9米呢。

讲解员告诉我们,龙门石窟著名的景点有潜溪寺、宾阳中洞、宾阳南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古阳洞等。看着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真是巧夺天工,让我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和他们的石刻艺术叫好,正是他们的鬼斧神工之作,才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这无价的艺术品。可是经过历史的洗礼,龙门石窟在唐代、清末和民国初期都遭到人为的破坏,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都是残缺不全的佛像。

今天不仅游览了名胜古迹,还学习到了历史知识,我真是太开心了。


游龙门石窟作文(14)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郊五公里外的伊河两岸,龙门石窟建于493年,现存窟龛2345个,佛像十万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这里的佛像神态庄严、肃穆。来到龙门石窟,不得不观赏的是万佛洞和奉先洞。

来到万佛洞前,环顾四周,用一个字即可以形容这里的佛像,就是小。在一个5.8米高,6.5米深,5.9米的洞内,竟有上万个佛像,单单两壁就有佛像15000尊,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洞内主佛是阿弥陀佛。他坐在莲花宝座之上。佛像背后有54枝莲花,花里有54位菩萨,菩萨或沉思、或嬉戏、或端庄坐立,形态万千、栩栩如生。在南北壁面的基座上,分别有一群乐伎,一群舞伎。乐伎们手执各种乐器,尽情弹奏;舞伎们则随乐起舞,婀娜多姿。在洞口南壁,有龙门石窟里最美的一尊菩萨。只见她身穿宝衣,左手食指与中指夹着玉将瓶,右手将拂尘摆到背后,好一个潇洒的菩萨。

离开万佛洞后,大约走三百米的路就来到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精美,最具代表性的唐代摩崖造像群。位于山腰间的凹形的崖壁上,没有开洞凿窟,而是在南北宽36米、深40米的凹形崖面上依崖而建。在九佛背后有一些方洞,那是宋朝为了保护佛像而建成大型木廊檐所凿的固梁枋洞,因长期风雨侵蚀,现已毁坏,只留这些枋洞了。奉先寺也因称为“九间房”。

奉先寺主佛卢舍那大佛龛11尊巨佛主从分明,高低有别,各司其职,气势磅礴。主佛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大佛丰满圆润,眉清目秀,神情聪慧,嘴角微翘,含笑而不露齿,人们都说主佛酷像武则天,是武则天至尊权利的象征;两旁的阿难佛和迦叶佛通高10.65米,两菩萨通高13.3米,供养人通高6.4米,两天王和力士通高10.3米。仅从造像高度即可看出地位的高低、等级的差别了。两菩萨衣着漂亮,姿势也很完美,美中不足是好像双眼无光,瞎子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做?理由很简单:菩萨服饰精美,如果再画龙点睛,很容易抢走主佛的“风头”。因此,建造者给了菩萨一双特别的眼睛。

两则的天王手持宝塔,脚踩夜叉,力士一副雄伟而暴烈的模样。每尊佛像都雕刻得惟妙惟肖,给人以强烈的宗教艺术感染力。

龙门石窟经过1000多年的风雨洗礼,佛像依然用平和的目光看着远方。龙门石窟是古人用智慧和血汗凝结而成的。每当我回想起卢舍那大佛时,真想再次参观令我难以忘怀的龙门石窟。


游龙门石窟作文(15)

走出购票口,迎面而来的就是一棵棵高大的柳树,那些柳条我只要伸手即可摸到。提起柳树,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而且这条路非常的宽敞,人人一走进去就心旷神怡。它不像那些商业街,人多拥挤且热。这样的一道美丽风景使我的旅行有了一个好的开头。

继续往前走,我们就到了检票口。这趟旅行算是真正的开始了。刚进去的时候,我感觉只是环境更好一些罢了。直到我们到达刻有“龙门”两字的石门后,我看到了一片湖,湖水如野马般向前跑去。在湖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船,船上的人用手轻轻抚摸着湖水。在我的右手边有很多很多的石窟,每个石窟的大小不一,但每个石窟里都有石像。遗憾的是有的石像被别人偷了!所以我看到的是有的没有头,有的半个身体没有了,有的全部都空了。

一些游客总是有手摸那些石像,那些石像被摸的像水一样的光滑,几乎感觉不到一点摩擦。有的石像甚至都凹进去了,所以现在都有栏杆围起来。我走上了台阶,看见了不同形状的的石窟,还有一些小石像,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不久,我来到了一座巨大的石像面前。在石像的对面有一个广场,那里有很多人在拍照。虽然现在已经非常的高了,但是我依然大胆的往前走。我之所以这么勇敢的往前走,是因为台阶边有栏杆。那栏杆对于我来说像墙一样,密不透风。这时候我面前出现了两条路,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选择了往下走。当我走下来的时候,我已经气喘吁吁了,但是我看见别人依然健步如飞!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没有继续往前走。抬头看见天已经黑了。我也没有向那条桥梁走过去,就原路返回,没能看完真可惜啊!

龙门石窟拥有佛像十万余尊,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经过时间的洗礼仍然熠熠生辉。这样了不起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